公司是山東國資控股的玻纖二線龍頭企業,激勵充分。公司以玻璃纖維生產銷售為主業。2020 年玻纖收入約16.8 億元、佔比83.9%。從產能規模上看公司以39 萬噸產能位居全國第四,且大幅領先其後企業,是當之無愧僅次於三大家的玻纖二線龍頭企業。
山東國資委、財政廳透過山東能源集團100%控股的臨沂礦業集團持有公司52.74%的股權;公司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持股平臺持有公司9.36%的股權,持股比例高,激勵充分。
玻纖行業集中度高,短期需求無憂。我國玻纖產量約佔全球2/3,包括公司在內的國內CR4 約76%,集中度高。玻纖需求整體隨經濟週期波動,但近年來個別領域如風電高增,拉動玻纖未來需求,我們預計國內風電未來2-3 年每年有望拉動10 萬噸玻纖需求增長,約佔國內產量的2%;海外經濟復甦,玻纖出口5-8 月爆發式增長,21 年1-8 月累計同比已至16.0%,我們預計2021年玻纖出口較2020 年望增加20 萬噸,短期需求無憂。
公司較龍頭巨石提質降本仍有空間,未來有望複製泰玻降本之路,“質”“量”
均邁入快車道。中國巨石和公司2016-2020 年平均噸成本分別為3033、3099元/噸,中國巨石較公司低66 元/噸;平均噸收入分別為5251、4532 元/噸,中國巨石高出了約720 元/噸。公司在提質、降本方面均有一定的空間。
新建產能、冷修技改是大幅降低成本的主要路徑,如公司可轉債專案定員216人,人均工效470 噸/人,大幅高於公司2020 年均值128 噸/人,按10 萬元/人測算,專案新線僅人力成本就可大幅下降500 元/噸以上。公司計劃到2025年實現國內產能達到62 萬噸左右、海外產能10~20 萬噸,屆時海內外產能較2020 年底有望翻倍。上市後公司融資渠道大幅拓寬,對重資產行業企業極為重要,我們認為公司有望藉助資本市場平臺新建新產能、改造老產能,未來有望實現總產能規模提升、現代化生產線比例提升,做到“質”“量”雙升,公司或重複泰山玻纖降本的路線,邁入發展快車道。
首次覆蓋,給予“優於大市”評級:我們認為公司激勵充分,作為重資產企業上市後融資通道得到拓廣,邁入發展快車道。隨著新產能投產,公司產能規模將擴張、產品結構望升級、成本望持續下降,盈利能力提升。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37、6.47、7.67 億元,對應EPS 分別約1.27、1.29、1.53 元/股,我們給予公司2021 年PE 至14~17 倍,合理價值區間17.78~21.59 元。首次覆蓋,給予“優於大市”評級。
風險提示。玻纖產能超預期投放,需求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