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關於“電”的話題熱搜不斷,沸沸揚揚的輿論熱潮下,除了迪迦在東北的夢幻聯動,還有些人彷彿羅永浩上身,大局觀的言論一套接一套。
“國家在下一盤大棋”,諸如此類論調在網路平臺甚囂塵上。按照大局觀的邏輯,限電是國家為了在宏觀上進行產能調控、反出口企業內卷、對外輸出通脹,好打贏這場“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爭奪戰”,甚至是“國與國之間的金融戰”。
這些自媒體“軍師”左手《國運之戰》、右手《貨幣戰爭》,言辭懇切、感情飽滿,以影片、文章等多種形式,解讀著熱點事件背後的“蹊蹺”,藉機兜售著愛國主義的宏大敘事。
愛國主義濾鏡加持,聽眾不分青紅皂白,已經被這頂高帽子罩住,沉浸在自我感動中,情緒一煽,節奏一偏,以愛之名,盲目跟從者不佔少數。
凡事不決,“大棋”來解。表面看,有理有據,細究起來卻漏洞百出,嚴重偏離基本事實,混淆視聽。
市場經濟,供求關係。一方面,北方採暖季臨近,電煤供給短缺,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之下增長的用電需求,疊加個別地方在能耗控制之下做法簡單粗暴,給了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
對於那些處心積慮的自媒體營銷“軍師”而言,事實本身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的事實什麼樣”。
他們標榜答疑解惑,卻並不會填補受眾的知識盲區,只在意你的心理“盲區”、情緒觸點。靠愛國情懷賺閱讀量、借煽動性言論博眼球,或許才是他們大局觀的真正出發點。
用宏大敘事來強加因果,限電也好、停水也罷,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已經不重要,在頭頭是道的分析裡,幾乎都可以成為大棋論調中的那顆棋子。
當下,疫情還在區域性地區偶有暴發,經濟迎難而上,社會心理持續修復,正給了這些“大棋黨”肆意發揮之機。
具體議題宏大化、嚴肅問題輕浮化、個體話題普遍化,是當前網路輿論的幾種極端趨勢,雖然表現形式不一,但本質上都是利用網路的群體性,做一些販賣焦慮、煽動情緒、攫取利益的流量生意。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屆‘90後’垮了”,自媒體儼然成了情緒製造工廠,精心撰寫的文字,半真半假的故事,精準切中人性中的脆弱和悲憫之心。一邊沒有底線的炮製爆款,一邊趁機制造焦慮,把流量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社交媒體下放了話語權,也降低了權威的門檻,於是諸如“大棋論”“陰謀論”“寒門論”等營銷技巧遍地。有些“地命海心”的人,地球又不是棋盤,哪有那麼多大棋可下。
北京商報評論員 湯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