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買驢
博士買驢,漢語成語,拼音是bó shì mǎi lǘ,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出自《顏氏家訓·勉學》。
在《顏氏家訓》的《勉學》篇中,記載了一則博士買驢的笑話,這是他到鄴城去辦事時聽到的。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 賣驢的當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他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乾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的人都圍上來聽。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後眾人們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雖然寫了一大篇,說了一大堆,卻都離題很遠就叫“博士買驢”,或叫“三紙無驢”,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慘綠少年
慘綠少年,漢語成語,拼音是cǎn lǜ shào nián,意思是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後指講究裝飾的青年男子,引申為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出自《幽閒鼓吹》。
唐代張固《幽閒鼓吹》裡有一段:子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必之至也。”戶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同列,吾觀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儔也,不足憂矣。”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曰:“補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
這個“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今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實際是,潘孟陽母親認為自己兒子沒什麼本事,竊居高位,早晚會出事。孟陽不服氣,說同事們和自己差不多。他母親就讓兒子請他同事們吃飯,自己偷看,發現果然都不是好貨色,放心了。但唯獨看到末座一個叫杜黃裳的少年,身著淺綠官服(當時淺綠為七品官服色,說明官位不高),對潘說這個人跟別人都不一樣,將來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後來這個少年果然成了唐中一位宰相。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
一龍一豬
一龍一豬,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lóng yī zhū,意思是說 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差別極大。出自《符讀書城南》。
故事一
韓愈《符讀書城南》,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韓愈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故事二
唐代文學家韓愈給兒子韓符寫了一首詩勉勵他用功讀書,詩中寫道:有兩戶人家各生了一個兒子,長相十分相似,經常在一塊兒玩耍,到了12歲左右,漸漸發現他們有了差異,30歲時一個有了成就像呼風喚雨的龍,一個卻像蠢笨無能的豬,簡直是天壤之別。後來韓愈問韓符:“你到底是想成為呼風喚雨的龍還是蠢笨無能的豬?”韓符聽後用功讀書,成了有用之人。
蛤蟆夜哭
蛤蟆夜哭是一個漢語成語,蛤蟆於夜晚哭泣。形容毫無根據誣陷好人。
出自《艾子雜說》,又稱《東坡居士艾子雜說》,相傳是蘇東坡所撰。"艾子"是作者假託的一個戰國時代的人物,作者借他來對現實世界進行褒貶和諷喻。
原文:艾子浮於海,夜泊島峙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復若人言,遂聽之。其言曰:"昨日龍王有令:'應水族有尾者斬。'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蛤蟆無尾,何哭?"復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科斗時事也。"
翻譯: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個海島上,半夜聽見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說話。就認真地聽著。其中一個人說:"昨天龍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斬首。我是鼉(tuó)呀,很害怕被殺頭所以才哭。而你是隻蛤蟆,又沒有尾巴,為什麼也哭個不停呢?"又聽見一個聲音說:"我現在幸虧沒有尾巴,但害怕龍王追究我當蝌蚪的事情啊!"
冬日可愛
冬日可愛,漢語成語,拼音是dōng rì kě ài,意思是如同冬天裡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像冬天的太陽值得人們去喜愛。出自《左傳·文公七年》。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倒履相迎
倒履相迎(履:鞋子)指因急於迎接客人,把鞋子也穿倒了;比喻對待朋友的熱情和一片誠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蔡邕是漢朝的大學者,文史、音樂、天文樣樣精通,可謂學識淵博,名重一時。但他和人交往從不擺架子,還特別喜愛結交有真才實學的人。一天,蔡邕正在房中休息,家人向蔡邕報告說,門外來了一位自稱王粲的客人。蔡邕一聽,急忙跳下床來,穿上鞋子就往門外跑。由於太慌忙,把右腳的鞋子穿到了左腳上,把左腳的鞋子穿到了右腳上,而且兩隻鞋都倒穿著。站在門外的王粲一看聞名天下的蔡先生是這個模樣,便抿著嘴笑起來。
徙宅忘妻
徙宅忘妻,漢語成語,拼音是xǐ zhái wàng qī,意思是搬家忘記攜帶妻子,比喻粗心健忘。出自《孔子家語·賢君》。
一次,唐太宗時的諫議大夫魏徵(邢臺鉅鹿縣人),與唐太宗議論前朝興衰時,也曾說:“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紂乃忘其身’。” 唐太宗聽後頗有感觸地說:“是啊,我和諸位應當合力互助,別忘了國家和自身,免得也被人譏笑啊!”這個故事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說:魯國君魯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這麼糊塗的人。有一次他問孔子:“徙宅忘妻,您說真有這樣的人嗎?” 孔子說:“怎麼沒有,不算稀奇,還有連自身都遺忘的人呢!” 魯哀公更加驚奇了,怎麼會有這種事兒呢?孔子說:“這種事兒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桀、商紂等暴君,荒淫無度,窮奢極欲,不理國事,不顧民生。結果,國家亡了,暴君們的命也完了。他們不但忘記了國家,遺忘了人民,連自身都完全忘記了!”
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漢語成語,拼音是chǔ gōng chǔ dé,意思是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丟了,拾到它的人並不是外人。出自《說苑·至公》,《孔子世家·好生》。
春秋時候, 楚國國君楚共王喜愛打獵。有一次, 他騎著馬拼命追逐幾頭野獸, 跑了很多路, 眼看快要追上了, 想拿出弓箭, 向野獸射去, 哪知道他到腰間一摸, 弓已不知去向, 原來他跑得太快, 在馬上顛來顛去, 那張弓早就丟失了。這是一張製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 隨從人員都覺得丟了十分可惜, 向楚共王請求說:“讓我們回頭沿路尋找吧。”楚共王阻止說:“不要去尋找了。我是一個楚國人, 這弓讓楚國人拾去了, 還是在楚國人手裡。楚國人丟失了弓, 仍舊由楚國人得到(楚弓楚得) , 有什麼必要去尋找呢?”
孔子知道此事後, 說:“楚共王所講表現了胸懷廣大, 但他還不夠廣大。應該這樣說, 一個人丟失了弓, 另一個人得到了, 為什麼一定要是楚國人呢?”人們都稱讚說:“孔子的話, 才真正達到大公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