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雙鴨山科研小黑屋
作者:螢火
事情的起因是小編的老爹突然在家裝了個這樣的單槓,並立志達到引體向上滿分。
為激(da)勵(ji)一下豪言壯語的老爹,二呆姐姐詢問了一波身邊男同志引體向上的評分標準,得到了好些類似的答覆......
大家對於評分標準並不太關心,因為基本上連開始算分的6個都達不到,甚至很多人連一個標準的引體向上都難以完成。
中國大學生每年都有體適能測試,當其他專案排起長龍時,考引體向上的單槓處常常門可羅雀,這是因為男生引體向上“0分”彷彿是常態,很多人會選擇“戰略性放棄”,不如把體力留給1000米、50米等專案。
相關文獻流調結果顯示,現有標準下,大學男生引體向上零分率接近80%,且零分比例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最顯著的是體重增長難擋,而力量增長緩慢。現代社會的自動化、機械化替代了傳統的勞作,靜態化的生活方式成為主流,加之少有人會自行專項力量訓練,上肢相對力量不足;其次還有個體認知偏差(引體向上無用觀、不感興趣)和社會支援薄弱(學校缺乏體育鍛煉氛圍、缺乏訓練等)。
一份關於引體向上評分標準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學生們的不滿意率達到80%,這樣八方吐槽的考核標準合理嗎?
回溯60年來中國學生力量素質測試的標準,引體向上一直未缺席,幾十年前學生們的體測還包括一些力量運動技能指標如壘球、舉重、鉛球,甚至還有扔手榴彈、爬繩竿這類國防專案,1990年的力量素質指標達到13項之多。
整體來說,指標設定逐漸摒棄競技性與國防性,呈現精簡化和均衡化趨勢,這看起來很合理。
但是,縱向比較各個時期的體測標準,許多測試專案的及格、優秀標準普遍呈下降趨勢(如1000米及格標準由3分45秒延長至4分32秒),而引體向上則背道而馳,及格標準從8個提升至11個,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學生實際。
橫向比較國內外,我國的引體向上只有一種測試方法,難度較高,但國外有多種變形,如正、反握杆,開始時腳可接觸地面等,有效降低零分率。
因此大家也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引體向上太難了!
雖然如此,力量素質是健康體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小的一個動作其實益處頗多。
引體向上可以透過一個動作的練習增強眾多上肢和背部骨骼肌肌力,只需一根單槓,每天短短的鍛鍊時間,幫助大家有效解決和預防一系列腰、背和肩部的疲勞和痠痛等問題。
上肢和背部力量的增強,不僅能減少日常運動、搬重物的受傷,起到自身保護作用,還能糾正長期伏案、使用電子裝置導致的含胸、駝背的體態問題,有利於脊柱關節健康和個人的精神面貌。
引體向上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體肌力,一篇Lancet的研究表明,以握力衡量肌力,較強的握力與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風險顯著相關。
因此,好好鍛鍊肌肉力量可不只是為了塑造肌肉線條,更是為了健康。
引體向上Tips
如果還不能做一個完整的引體向上,可以先透過一些變式增強力量。
- 藉助引體向上輔助機降低初始難度,可以選擇去健身房,這是鍛鍊引體向上所需力量的好方法。
- 與小夥伴搭夥練習:可與同伴相互協助,膝蓋彎曲,腳踝交叉,請同伴在握住你的腳尖的同時提供一個溫和的提舉,這樣可以抵消部分重力,後續再漸漸減少輔助。
- 靜態引體向上(Static pullups):藉助臺階/板凳將自己提升到引體向上“完成”姿態,使下巴保持橫杆水平儘可能長時間,鍛鍊上半身力量,幾周後慢慢過渡到逆向引體向上。
- 逆向引體向上(Negative pullups):從靜態引體向上的姿勢,有節制地慢慢下落,在途中部分節點停下來保持不動,落地後再重複這個過程。
- 半引體向上(Half pullups):先站在臺階或者板凳上,使得手肘在握住單槓時呈90°彎曲,從這個姿勢開始練習引體向上需要的力量比手肘伸直弱得多,成功後再慢慢降低板凳高度,直到能伸直手肘。
- 跳躍引體向上(Jumping pullups):藉助臺階/板凳,使得手握單槓伸直時,雙腿微屈膝,做提升動作時藉助一點跳躍的力量,再控制身體緩慢下落,重複練習至不需要借力。
除了這些引體向上變式,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方法如:
【注】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