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電融媒體記者 王韶卿
“名字所取,根於心意,沿於時尚,因時變遷”。每個人的名字都有獨特寓意,有的寄託了父母期盼,有的反映出流行文化,有的銘刻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子軒和紫軒吵架,一不小心撞上了紫萱和子萱,可欣、可馨和可歆跑來勸架又撞上了若曦、若溪和若熙......”00後的重名率有多高?一段時間以來,一段“告狀”影片走紅網路。近日,鄭州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新生陸續開學,孩子重名成為了家長熱議的話題,不少老師也會遇見因重名造成的誤會。
孩子重名率高,在學校上課鬧出不少誤會
“在小班開學前,去街上的飯店裡吃飯,老闆說她的孩子叫晨雨在我們幼兒園報了名,不知道分到了哪個班。”鄭州市鄭東新區龍翔第二幼兒園徐老師向記者分享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個故事,“好巧啊!我們小四班有個孩子叫晨雨,後來小一班的老師也去吃飯卻告訴老闆說晨雨在她們班,結果發現兩個班都有晨雨但並不是一個人。”
“這些年,我見過很多重名的孩子,我們班級里名字中帶有梓、涵、晨、曦等孩子的有點多,這些字已經成為他們這一代人起名的首選字。”鄭州黃河路二小張老師告訴記者,“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叫劉子皓,一個孩子叫許子皓,有時老師一著急就會出現叫錯或者孩子們聽錯這種情況。孩子們通常會說,老師我是誰誰誰啊,你喊錯了,鬧出不少的誤會來。”
張老師告訴記者,給孩子起名字要簡單好寫,最好不要隨意跟風。有些家長為了避免重名,還會選擇一些生僻、晦澀難懂的名字,簡單的字看不上,非要選擇筆畫多、結構複雜的字給孩子起名,這無形之中在學校會給孩子帶來了諸多麻煩。
在採訪中,多位老師都告訴記者,在今年的新生中“子軒”這個名字出現得最多。記者透過重名查詢系統查詢發現,河南起名叫王子軒的就有5453人,張子軒3730人;李子軒2576人;王欣怡4565人,李欣怡6041人,張欣怡4968人;王梓涵4357人,李梓涵2051人,張梓涵2610人;張可欣2052人,王可欣1706人,李可欣1810人;王宇軒2190人,張宇軒2549人,李宇軒2144人;王一諾3355人,李一諾1732人,張一諾1935人;王若曦968人,李若曦732人,張若曦641人。
全國男孩、女孩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這10個名字
不同時代名字的變化,折射了經濟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和思想觀念革新。新中國成立時,為了紀念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時刻,很多男性取名為“建國”“建華”,很多女性選用“英”“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名裡“軍”“勇”“英”“麗”等比較常見,時代延續性較為突出。八十年代,人名裡很多選用“偉”“磊”“靜”“麗”,反映人們一心追求簡潔、平靜、樸實的生活心態;九十年代名字則注入了風雅的文化元素,“傑”“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選用。進入21世紀後,“濤”“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藝範兒”的名字大受歡迎。
記者瞭解到,此前公安部發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50個字依次為“梓”“子”“宇”“辰”“一”等。與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兒父母的青睞。
在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男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奕辰”“宇軒”“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與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圍並登頂榜首,成為男性新生兒父母起名的首選,“亦辰”“宇辰”“亦宸”也進入前十。
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女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語桐”“欣妍”“可欣”“語汐”“雨桐”“夢瑤”。與2019年相比,“一諾”“依諾”“欣怡”依舊位列三甲,“語桐”“可欣”“語汐”“夢瑤”進入前十。
為有效降低重名機率,幫助父母給孩子取名提供參考,近年來,公安部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上推出全國人口姓名查重等便民功能。北京、吉林、黑龍江、江蘇、河南、重慶、四川、寧夏等多地公安機關還為群眾提供本地姓名查重服務。
專家:孩子的名字要有一定的識別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複率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研究員李立新表示,一個人的名字往往寄託了父母長輩對子女的殷殷期望和美好祝福,古人就很重視起名,有“遺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授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的說法,早在戰國時期,屈原在《離騷》中就寫到:“皇覽揆餘初度兮,肇賜予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直到今天,長輩對子孫起名仍很重視,但是也受時代風尚的影響,如富貴、建國、躍進、衛東、文革等等,這些曾經很常見的名字都打上明顯的時代烙印。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思想活躍,起名也越來越多元化,起名方法,流行盛行於東南亞的一種起名法:“五格分相法”,把出生年月日時和姓名的筆畫數他配成卦象數理。
李立新認為,這些年,起名用字中“梓”“子”“宇”“辰”“一”等字出現頻率較高,反映了家長給孩子起名追求高大上的心態,以及對金木水火土生辰五行的關照,也是家長從眾心態的對映。大家起名都集中在有限的文字上,容易形成重名,給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所以大家給孩子起名時,要注意避免重複,一是儘可能起三個字的名字;二是多用古代經典詩文中的字詞;三是還要儘量不使用生僻字。
鄭州市心理研究會副會長、心能量教研部心理督導組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邱官欽認為,從家長角度來說,這反映的是一種從眾心理和僥倖心理。為孩子起名,往往蘊含著一定的寓意,包含著對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期待,受某個階段流行文化的影響,大家都趕“新潮”給孩子起名,自己覺得挺新穎和別緻,和別人不一樣;卻沒有意識到不僅自己會有這樣的想法,很多同時代的家長很多都是這樣;因此孩子的名字出現重名的現象可以預見,有時也不可避免。
邱官欽認為,孩子子重名率較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家長的文化修養水平和隨意心理。從傳統的角度來說,我們其實是很重視給下一代起名字的,因為名字不僅飽含民族文化意蘊,還體現家族的價值傳承,又隱含對孩子的祝福和期待,同時還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但侷限於文化修養的深度和廣度,再加上起名其實挺費腦筋,為了省事,僅根據流行文化,憑感覺起名字,就出現了開學季大量孩子名字類同的現象
因此,每一代孩子的名字都有流行性的特點,這種時代的共性,就使孩子名字的雷同難以避免。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人的名字不僅是一種飽含寓意的代稱,還要有一定的識別率,要體現個性化和獨特性,一定程度上降低重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