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教師幾十年,接觸和交往的人也以教師居多。但我發現,許多教師只關心職業內部的事情,活在職業身份之中,和他們談職業外部的世界,沒有多少話題。不少教師對一些重要事情的判斷,價值水準也很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關心一個人的精神格局。雖然每個人基本都是職業化生存,筆者在他人眼裡也只不過是個教書匠,但一個人不能僅僅活在職業中,視野、胸懷應該大一點。不管職業身份如何,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持續成長,和樹一樣,必然要伸展自己。但事實是,大多數人都在變老,只有少數人在成長。
教師應該是不斷學習的人,不斷追求成長的人,這是職業要求,否則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相匹配?而成長的最佳途徑,就是做大自己的格局,因為格局決定了你的世界,影響著你的判斷力和信仰,也決定了你的教育價值觀。格局,也使你能夠從歷史現實的大框架中看待教育,看待自己所教的這一門課,從而更能找到意義和價值方向。
一個人“格局大“,是說一個人的認知層次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
格局,是有方向性的一個詞,它是從上往下看,不是從下往上看。從下往上看是等級層次,是高低貴賤;從上往下看,是化解了分別心,從而看到更開闊的空間。
人和人的格局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會各異。格局不同的人,實質上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格局大的人是生活在高維度空間裡,也許孤獨,也許貧困,但並不自卑;格局小的人是生活在低維度空間裡,也許富貴,也許有名,但面對外在標籤強於自己的人,免不了自慚形穢。
格局可以衡量一個人胸懷的廣度、實踐的深度、修養的高度。“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是理想的格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黃河決於頂而心不驚”是膽略的格局,“看人之長,容人之短”是交際的格局,“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是義利的格局……
格局並不抽象,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的態度。有些人一輩子都像活在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天空的博大,雞腸小肚,斤斤計較,或汲汲於名利,把那些身外之物看得比天都大。和這些人相處,總覺得彆扭,沒有舒服之感;而和格局大的人相處,你會忘記自己和對方的身份地位,這種“忘我”的交往,讓你開啟自己的生命,覺得如飲醇釀,時時感覺舒服、自在。
一個人格局大,首先是自己受益,不生閒氣,不管瑣事,因為知道世界很大,所以自己的心胸也要大,才能配得上這個世界。格局大的人知道,個人身上再大的事情,放在無限的時空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因而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從大時空的角度去想問題,也就容易想得開,心裡總是清風明月,不會讓那些爛事、爛人佔據自己的精神空間。他明白,宇宙不只是物質的,因而才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維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格局。
事實上,一個人的視野放寬了,心胸擴充套件了,生命也就做大了。而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做大“自我”,脫離各種俗套。只有這樣,才能超越這個世界,把那些世俗的成功,諸如金錢、地位、名聲、權力等,看得不那麼重要,僅當作生命的堆積物、人生的副產品。
格局不同的人是很難實現真正的心靈溝通的。夏蟲不可語冰,燕雀不知鴻鵠之志。認知層次低的人無法理解認知層次高的人,甚至把他們看成“另類“或者“精神病人”,也看不到高層次的世界。他們常常以“活在當下”聊以自慰,以“識時務者為俊傑”嘲笑那些認知格局大、甘願為了真理或正義不顧及自身安危的人。格局大的人往往具有謙卑之心,他們虛懷若谷,能從更大的時空、更復雜的邏輯來考慮問題。他們之所以固執己見,不聽普通人的建議,是因為他能看到別人的認知侷限。他們是人類社會最可貴的財富,是真正的人才,能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他們的價值需要從更長遠的歷史時空去評價。
教師如何做大自己的格局?我想,堅持讀書學習、堅持思考、看開名利、關心國際國內的大事是免不了的。除此之外,教師需要透過“三大課堂”來歷練自己,這“三大課堂”就是大自然、醫院和殯儀館。
大自然是人生最偉大的課堂。它沒有具體的語言,卻有無限的啟示,有心人總會從中讀出點什麼。齊白石晚年說自己不會畫畫,就是源於對自然的發現與感悟。人們於自然中能獲得在任何書中都難以得到的啟示。大自然讓我們感嘆人生原來如此短暫,個體原來如此渺小。陳子昂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蘇軾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其實,從生命的時間長度上說,人連長江邊上的一粒沙石都不如——人逝去了,沙石可能還在。人的生命是那麼短暫,你看到山中有些樹,它們在地球上已存活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人哪能生存如此之久呢?尤其站在海邊,遠眺一望無際的遠方,你不能不思考自己的來路和歸途,進而尋找存在的意義。
醫院是第二大課堂。它讓我們看到:人生的苦難有多麼深重。尤其是當你或親人身患重病、失去健康之後,你才會深切地感受到,健康快樂地活著是多麼幸福。我們常說“平安是福”,可能因為生活太平凡,甚至太平庸,不能起一點波瀾,我們便不斷為生活找事情,甚至無端地透支生命,損害健康。人的本性常常如此,對已有的不以為意,對沒有的極力追求,最後捨棄了最寶貴的東西,而去追求對生命並無多少價值的身外之物。
火葬場是生命的終結,也是人生的第三大課堂。生命的孕育伴隨水,而生命的結束卻伴隨火。火化是生命的最後一站,一切都在火中化為灰燼,甚至包括形而上的意義和價值。世間只有死是公平的,死神踐踏平民的生命,也踐踏國王的生命。死亡,化解了一切執著。當我們參加完葬禮之後,可能才會突然醒悟,原來人追求的身外之物在他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所以不要再為身外之物勞命傷神了,快樂地過好每一天吧。今天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還會有新的憂慮。
格局,是生命時空;做大格局,也是做大自己的生命時空。願與追求成長的老師們一起努力!
來源:2021年6月《教師博覽》(中旬刊)
來源: 教師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