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資治通鑑》卷二十八記載了一個故事:漢元帝欲乘船去祖廟祭祖,薛廣德認為乘船危險,強硬阻止,漢元帝很不高興。此時,張猛及時出來解圍,他的話讓漢元帝很受用。於是,漢元帝聽從了張猛的勸說。同樣是說話,效果卻大不相同。
這個故事,能給班主任什麼啟示?班主任教育學生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發現學生優點,再指出不足
在溝通前,班主任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已經取得的成績,然後再指出缺點,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張猛為什麼能說服漢元帝,是因為他用“主聖臣直”突出了漢元帝的優點“聖明”,從而打開了皇帝的心扉。
我班學生張志抄襲範文當習作,我發現後將他叫到辦公室說:“你的習作書寫工整,說明你非常認真;字跡清秀,說明你有才華。練過書法嗎?”張志驕傲地說:“還獲過獎呢!”我接下來說:“這篇文章無論立意還是行文都堪稱上乘之作。你選中這一篇說明你下了一番功夫,一定讀了不少類似的文章吧?”說到這裡,張志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沒有一句批評,目的達到,夫復何求?
批評要站在學生的立場
並不是所有的批評都要用“糖衣”裹著,對於學生那些明顯的錯誤行為,班主任直率一些也無妨。我們站在學生的立場,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批評背後的愛,即使重些他們也樂於接受。
小羽怕吃苦,找理由不參加體育考試。體育老師打電話給家長核實情況,得知孩子健康狀況良好,就嚴厲批評小羽,小羽仍是拒絕參加考試。我知道後找到小羽說:“體育考試只是手段,分數只是衡量指標,強身健體才是目的。體育老師讓你參加考試,不是在乎你的成績,而是希望你有強健的體魄。”小羽信服地點點頭,順利完成了體育考試。
尊重在前,批評在後
讓一個人心服口服接受批評的最有力武器是尊重。
《孫子兵法》雲:“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班主任遇到犯錯誤的學生時,應尊重對方,然後再批評教育。比如,兩個吵得面紅耳赤的學生站在你面前,你從容鎮定地倒上兩杯水,一人遞上一杯。準備兩把椅子,讓他們坐下來慢慢說。這時,他們手裡有杯水,屁股下有把椅子,還有什麼話聽不進去,還有什麼道理講不明白?
尊重在前還體現在講究場合、照顧學生的面子上。學生有些錯誤是無意犯下的,比如作業寫好忘家裡了;有的是被迫犯下的,比如面對他人的無禮挑釁或者侮辱憤而反抗;有的是無奈犯下的,比如由於沒聽懂課而遲交作業。這些錯誤都不適合在班級內批評,選擇在辦公室面對面批評更合適。
尊重在前更體現在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其實就是對一個人的人格尊重。而人格正是最需要平等對待的。如果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不能遵循同一個標準,優等生易產生盲目自大的不良情緒,後進生則易產生自卑、委屈甚至反抗情緒。如果你不能公平對待學生,接下來的批評還能達到教育目的嗎?
如果班主任在批評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強化優點、淡化缺點,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關愛為底色,以尊重為先導,以公平為準繩,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系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級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1年09月29日第10版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