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阿法狗打敗了當今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輿論一片譁然,人工智慧隨之成為了一個熱詞。2017年10月19日,阿法狗被打敗了,打敗阿法狗的不是人類,而是新誕生的人工智慧——阿法元。
阿法元靠自己強化學習和參悟取得勝利,重新整理了人類對人工智慧的認識。阿法狗之父哈薩比斯稱,未來人工智慧可以在科學、醫藥或者其他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毫無疑問,我們正在進入超級智慧的時代,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於每個人而言,最重要的便是順勢而為,使自己的期待、產品服從於科技發展的軌跡。但,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趨勢是什麼。
《必然》一書根植於科技的本質,立足現在,對未來三十年的產品和服務的總趨勢進行了預測,多角度、全景式、想象性地描繪了不久後的未來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視角。今天的網際網路在作者看來仍然是片廣袤的處女地,網際網路仍處於開端的開端。這是最好的時代,最酷的東西還沒有被髮明出來。
本書的作者是凱文·凱利,人們親暱地稱他為KK。凱文·凱利是世界著名科技雜誌《連線》創始主編。1984年,他發起了第一屆世界駭客大會,90年代,出版了《失控》一書。《失控》描述了二十年後的科技生活,預見了當下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經濟熱點,比如物聯網、雲計算、虛擬現實、大眾智慧等。
凱文·凱利的著作很多,其中《失控》《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被稱為KK三部曲。著名導演沃卓斯基在拍攝《駭客帝國》時,要求所有演職人員必讀凱文·凱利的著作。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凱文·凱利有著“未來學家”“世界網際網路教父”“網際網路預言家”的稱號。可以說,凱文·凱利的一言一行都成為了網際網路發展的“風向標”。
01 如何理解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
說起必然,很多人都覺得有點宿命論的味道。因為對宿命論的反對,人們會覺得沒有什麼事是必然的,人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關於必然的定義有很多,其中一種定義運用了“倒帶”的思想實驗,“倒帶”的思想實驗,就是假設我們回到過去,一切從頭再來,但無論我們從頭再來多少次,最終都會出現同樣的結果。但這種必然並非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
凱文·凱利說的必然是一種科技的軌跡,一種大趨勢。在凱文·凱利看來,科技在本質上有所偏好,因而使得科技朝著某種特定的方向發展。比如,蒸汽機、化工廠、水壩這類工業流程會傾向於高溫高壓,因而向大規模、中心化的工廠演變;計算機、網際網路這些數字科技則傾向於大規模廉價複製,因而使得科技轉向了大規模社交。科技本質的偏好,獨立於人類社會的文化、經濟、政治和人類意願。
但科技的這種偏好只是塑造了科技的大輪廓,並未決定那些具體的例項。比如,網路遍佈全球是必然,但網路是商業化,還是非商業化;是國家,還是國際;是私密,還是公開這些都不是必然。傳輸語音資訊的電話系統是必然,但,是安卓,還是蘋果不是必然。四輪汽車是必然,SUV還是MPV不是必然。即時資訊是必然,但微信不是必然。
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是一種動能,是正在進行中的科技變遷的內在驅動。變化是必然的,就如人們常說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歸根結底,就是科技所主導的變化趨勢。
因為變化,人類所製造的所有東西都處在“形成”的過程中。“形成”便是理解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的一個關鍵詞。
“形成”如何理解呢?“形成”就如英語時態裡的“現在進行時”,就像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的,所有事物都在緩慢地分崩離析,每樣東西都在成為別的東西。萬物不息,萬物不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電腦作業系統、手機系統、軟體應用的版本在不斷地更迭升級。一切的東西都在改變,所有的事物都處在“形成”的動態中,新事物與舊事物在不斷融合。凱文·凱利說,我們正在從一個靜態的名詞世界前往一個流動的動詞世界。
因為“形成”,“進託邦”成為了我們的歸宿,或者說,我們已經進入了“進託邦”。進託邦是凱文·凱利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大家都知道烏托邦吧,空想的美好社會。
進託邦不同於烏托邦,也不同於反烏托邦,而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狀態,進託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變化的狀態,是一種程序。在進託邦模式裡,社會每天都會進步一點點。
因為一切事物都處於形成中,因此,“流動”成了是必然的一種動態。“流動”是理解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的又一個關鍵詞。
在流動的過程中,一些實體產品,成為了可以不斷更新的流動服務。比如汽車,轉變成了由滴滴、優步按需提供的私人交通服務。網際網路領域,我們進入了計算領域的“資訊流”,在資訊流中,我們可以標註、點贊、收藏不同時刻。我們的生活完全進入了即時模式,當下的每一秒都可以被瞭解。
同時,無窮盡的變化也改變了人們的認識,人們不再堅定地說“不可能”,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理所當然。技術的運轉,開啟了一個新大陸,人們在網上肆意衝浪,流轉在各種觀點之間,質疑一切事實。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窺探自己的無知,從而不斷髮現更大的未知領域,從確定的答案轉向不確定的問題。未來,提問必然會變得比回答更有力量。
因此,“提問”是理解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的又一個關鍵詞。
而上面所說的這一切,都已經開始了。開始,也是必然的。
02 未來產品和服務有哪些必然趨勢?
一切都在形成中,一些都是流動的,關於未來產品和服務的總趨勢,凱文·凱利用了一些動詞來表示,這些動詞相互疊加,彼此依存,構成了一個運動的域。我們主要說說知化、屏讀、使用、共享、過濾、重混、互動和追蹤這八個動詞。
每個動詞都是一種力量,這些力量構成了科技主導的變化軌跡。
- 第一,知化。
知化,就是賦予物件認知能力,讓事物變成有智慧的。知化在目前主要體現為人工智慧。未來,人工智慧將持續進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部分,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處理各種事務。人工智慧被廣泛應用於醫學、遊戲、音樂、房產、體育、營銷等各種產業,人們從事的職業中有70%可能會被自動化裝置取代,人類和機器人之間會形成一種共生關係。凱文·凱利預測,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尋,而是人工智慧。
- 第二,屏讀。
屏讀,就是透過螢幕閱讀。凱文·凱利說,我們今天大部分人都變成了螢幕之民。螢幕是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螢幕內容快速、流動、開放。未來,我們會全方位、全尺寸地進行屏讀。屏讀首先改變了書籍,然後改變圖書館,然後改變電影、電視,然後瓦解遊戲和教育,最終改變每件事。就書籍而言,未來,書成為了一種資訊流,而非實體產品。閱讀變得社交化,分享所讀所想變成了即時的。而數字化圖書館使得每本書不再是一個孤島,書與書之間相互關聯、交叉連結,這就使得流行邊緣的作品也可以找到受眾。
- 第三,使用。
未來,使用權優於所有權。我們就像在一個魔法租賃店裡,商品和服務應有盡有。凱文·凱利認為,主要有五個科技因素造成這一趨勢,即減物質化、按需使用的即時性、去中心化、平臺協同和雲端。減物質化,指的是數字科技促使產品向服務轉變,比如軟體。按需使用的即時性,指的是如果不是即時的就不用考慮,人們傾向於共享與租賃,比如網約車。去中心化,指的是網際網路促使社會變得扁平化,比如現在流行的區塊鏈,就讓很多系統都實現了去中心化。平臺協同,指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相互依賴的生態系統。雲端,指的是我們所接觸的電影、音樂、圖書以及遊戲都儲存在雲端上,人們深度共享資料。
- 第四,共享。
未來,我們將邁向一種網路世界所特有的,數字化“社會主義”。數字化社會主義是一種和政權無關的社會主義,我們聚集在集體空間,有著社群領袖,有著大眾協同機制,龐大的參與者共同協作、聚合,發揮集體智慧,提供產品和服務,真正實現了整體優於部分之和。我們熟知的眾籌就是共享。未來,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諸如思想、情緒、金錢、健康、時間,都將在適當的條件和適當的回報下被共享。
- 第五,過濾。
面對資訊過度豐富的狀況,我們需要有一種科技指導我們如何選擇。現階段,我們有很多傳統的方法進行篩選,比如透過品牌、朋友、文化環境等作出選擇。未來,將有更多型別的過濾方法被髮明出來,幫助我們把爆炸式的資訊縮減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凱文·凱利認為,推薦型過濾器是主要的探索機制。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注意力成為最後的稀缺資源。未來,即使是不重要的產品或服務,只要我們想,都可以進行個性化定製。
- 第六,重混。
重混,是對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是創新和財富的唯一動力源泉。現代技術,是早期原始技術經過重新安排,混合而成的合成品。創新者們,將早期簡單的媒介形式與後期複雜的媒介形式重新組合,產生出無數新的媒介形式,未來,各種新形式的媒介將會瘋狂地增長。比如影片的重混、文章的重混、影象創作領域的重混、3D模型領域的重混、音樂的重混等等。
- 第七,互動。
互動主要指的是人機互動。未來,完全逼真可信的虛擬現實會實現,人們沉浸在眾多虛擬世界原型中,感受到強烈的現場感。裝置配置各種感官功能,比如視覺、聽覺和觸覺,這使得我們可以與它們進行互動。互動介面會讓我們運用到,除手掌以外的其他身體部分,互動過程變得更親密。目前的電子遊戲是探索新型互動方式的先驅。
- 第八,追蹤。
凱文·凱利說,我們並不瞭解自己,而且我們的數學直覺很差,我們的大腦不擅長統計。未來,我們將更普遍地用科學方法實現自我追蹤,追蹤自己的身體,追蹤自己的行為。透過測量與自己相關的資料,揭露我們隱秘的天性,構建一個可量化的自我。自我追蹤的範疇將涵蓋我們的生活,幫助我們不偏不倚地完整記錄生活。
03 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必然?
當我們瞭解了科技發展的必然,一些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排斥。比如,被人為破壞掉的共享單車。事物的發展,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勢不可擋。對這些必然加以阻止,只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
凱文·凱利認為,我們應該用一種警醒的態度來擁抱新科技。我們應該去洞察,與科技公司協作,而不是去否認。我們必須深度參與,親身體驗,謹慎接受。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必然。
- 針對“形成”。
由於一切都在形成中,新科技被不斷髮明出來,發明出來的新科技又需要無窮無盡的升級,因此每個人都會變成菜鳥。成為菜鳥,這和年齡、經驗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永遠都是菜鳥,所以必須保持虛心,堅持學習。
- 針對“知化”。
知化近在咫尺,人工智慧重新定義了人類。廣泛的自動化將會觸及包括體力勞動和知識型工作在內的所有工種,我們的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但凱文·凱利認為,這不是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競賽,而是一場機器人參與的競賽。我們需要讓機器人接手,讓機器人代替我們現在的工作,去發現新工作,做更有意義的事。
- 針對互動。
數字經濟運轉在自由流動的複製品河流中,流動模式,影響了音樂、書籍、遊戲、報紙、教育、運輸、農業、健康等領域。這種超級分配系統成為我們經濟和財富的基礎,我們不能去阻止大規模的自由複製,因為這會破壞創造財富的動力。
- 針對屏讀。
未來我們幾乎都會成為螢幕之民,書籍之民可能會擔心,經典閱讀和寫作作為一種文化形式會很快消亡。的確,長時閱讀螢幕上的文字,得到的可能只有碎片、線索和印象。凱文·凱利認為,可以透過分離出來的閱讀裝置解決這一問題,比如kindle和類似的電子書閱讀器。
- 針對使用。
未來30年,物質化、去中心化、及時性、平臺協同和雲端的發展將繼續強勢發展。由於網路沒有主權,管理我們通訊設施的合法組織可能會躁動不安,比如運用誰的法律,資訊洩露由誰負責、誰收取稅費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凱文·凱利並未給出答案。
- 針對共享。
數字化社會主義藉助網路通訊技術,執行在沒有邊界的網際網路上,催生了貫穿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無形服務。我們可以把技術共享視為一個新的、能同時提升個人和群體價值的作業系統,共享技術的目標是同時實現個人自主性和群體協同力量的最大化。我們從最低協同程度的分享起步,然後進步到合作,再然後是協作,最終達到集體主義。
- 針對過濾。
爆炸式的資訊消耗著我們的注意力,過濾器隨時待命,默默地引導著我們,迅速地自動完成我們的要求。你可能會說,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你擔心自己會成為過濾器的奴隸。但並不會,過濾器是一面鏡子,可以幫我們提取自身的獨特點,幫助我們看清自己誰誰,以突顯我們和他人的差異。
- 針對重混。
重混,對傳統的財產觀念和所有權概念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造成了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不確定性,而現行的智慧財產權法律視財產為實體,對創新和創造力造成了嚴重損害。凱文·凱利認為,在重混的世界裡,如果一個衍生品進行了轉化、突變、提升、進化,那麼就不完全是一個複製品,新的法律應該對此支援。
- 針對互動。
裝置與我們的互動程度越高,我們的體驗就會更好。人機互動的程度在提升,並將繼續提升。想要互動,我們就必須掌握技能、學會配合、多加體驗,把自己嵌入到技術之後 ,培養自身能力。
- 針對追蹤。
自我追蹤涵蓋了我們的整個生活,每個人都會生成自己的“生活流”。監督無處不在,人與人之間,保持開放和透明,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人們之間的關係更對稱,依靠技術和新的社會準則實現互相監督。在互相監督的體系中,每個人都有權獲取關於自己的資訊。
- 針對提問。
大規模合作和大量實時社會互動,成就一種更高階的新型結構。很多我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當然,也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惡劣事件。這些惡劣事件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契機,去創造前所未有的有益事物。但由於知道得越多,我們越發現未知的領域就越多。機器儘管可以無限拓展答案,但我們提出新問題的時間卻有限,提問機器可能會適時出現。
總之,正如凱文·凱利所說:“已經開始。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我們站在起點,循著必然的軌跡前行。
04 總結
首先,我們說到了如何理解凱文·凱利所說的“必然”。科技在本質上有所偏好,凱文·凱利說的必然是一種科技的軌跡,一種大趨勢。不斷的變化,使得一切都在形成中,一切都成為了流動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不斷窺探到自己的無知。在未來,提問變得比答案更重要。科技所主導的變化,已經開始了。
其次,我們說到了未來產品和服務的一些必然趨勢。關於未來產品和服務的總趨勢,凱文·凱利用的知化、屏讀、使用、共享、過濾、重混、互動和追蹤這些動詞來表示。每一個動詞,我們都可望文生義。這些動詞相互疊加,彼此依存,構成了科學主導的變化軌跡。每一個動詞都代表一種力量,每一種力量都是必然。
最後,我們說到了如何看待必然。凱文·凱利認為,用一種警醒的態度來擁抱新科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與新科技相互協作,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從科技中獲取好處。未來,由於一切都在形成中,萬物都是流動的,菜鳥是我們每個人的新人設,我們必須深度參與,親身體驗,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