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底,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基本崩潰。廣東境內的國民黨軍薛嶽、餘漢謀、陳濟棠等部撤退到海南。蔣介石派東南行政長官陳誠從臺灣飛到海南,佈置防務,想憑藉瓊州海峽阻擋解放軍,使海南島與舟山、金門、萬山諸島共同構成一道防衛臺灣的屏障,並作為將來“反攻復國”的跳板。
12月10日,廣西戰役結束,林總四野指揮機關從衡陽返回武漢。臨行前給各部隊下達了指示。其中“43軍於現地略為集結後即東移廉江、信宜、化縣地區休整,準備爾後進 行奪取瓊崖。40軍向欽州、防城、合浦地區集結休整,爾後 準備協同43軍攻取瓊崖之作戰。
14日,四野首長聯名致電15兵團司令員鄧華,指示“攻海南島戰役,由15兵團首長擔任統一指揮。”
為落實四野首長的指示,各部隊在抓緊徵集船隻的同時,要十分重視對渡海作戰特點的研究。其中包括鳳向、潮汐和海流情況,登陸地點的選擇,對付國民黨軍海空軍襲擾的辦法等等。
海南島國民黨軍由薛嶽統一指揮海南島的陸、海、空軍部隊,共五個軍十九個師,海軍第3艦隊各型艦艇約50艘,空軍四個大隊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共45架。以海空軍優勢,依託海島的有利條件,組成立體防禦的“伯陵防線,其具體部署是:
瓊東防區:由李玉堂任司令,指揮32軍等部共2.3萬人,編為第1路軍,分駐於瓊山、文昌、瓊東、樂會、萬寧、瓊中等縣。
瓊北防區:由李鐵軍任司令,指揮62軍等部共1.4萬人編為第2路軍,分駐於海口、澄邁、定安等市、縣。
瓊西防區:由容有略任司令,指揮4軍、64軍殘部共1.3萬人編為第3路軍,分駐於儈縣、臨高、澄邁等縣。
瓊南防區:由陳驥任司令,指揮63軍等部共1.7萬人編 為第4路軍,分駐於陵水、崖縣、保亭等縣。
海空軍置於瓊北地區,在海口成立了海軍和空軍指揮部, 由薛嶽統一指揮,擔負巡邏、封鎖瓊州海峽的任務
渡海必須有足夠的部隊和船隻,否則難以取勝。一個巨大的矛盾擺在15兵團面前:到哪裡去找那麼多的船隻?等找到足夠運送一個軍的船隻再渡海,時間要拖到幾個月之後。
為此,華南分局1月2日下達命令:全力籌劃海南作戰必需的各種器材、 船隻、燃料,不論公私登陸艇全部徵用,各機關部隊的柴油、汽油發動機全部借用。
1月5日兵團統計結果,40軍徵集到143條船,裝載30人以上的海船隻有85條;43軍徵集到300條船,半數是隻載15人的小船。這樣的運載能力是無法滿足作戰需求的。還要訓練船工和舵手,同時對付敵人艦艇還沒有想出妥善辦法。
購買登陸艇、發動機和改裝船隻的費用則高得驚人,據1月22日15兵團給四野和軍委後勤部開出的預算清單,購買、修理30艘登陸艇,改裝300條機器動力船,共需人民幣160億元(舊幣)。
因此,鄧華、賴傳珠表示:“根據以上情況,舊曆年前要完成此次大規模渡海作戰之準備工作,事實上來不及,必須向後推遲。但過舊曆年後風向改變,帆船不能使用,如全部改裝機器,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且耗費很大。究以如何處理,請示。”
四野首長非常重視海南島的作戰,1月5日他給鄧華、賴傳珠、洪學智的電報中指出:爭取五六個月的時間完成渡海準備。在準備期內,除渡海部隊籌備船隻,訓練自己的水手、訓練部隊不致暈船及海上戰術與登陸戰術。並加強策反,對馮白駒部彈藥、幹部的幫助和加強軍政指揮,並設法以小部隊陸續進行偷渡與馮部會合打游擊,準備將來配合主力登陸。
由於四野首長的決心,使得15兵團上下不等不靠,沒有單純等待配備機帆船和登陸艇,而是積極主動地根據當地條件進行渡海作戰準備。事實證明,四野提前奪取海南島,對中國沿海地區的安全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在中央和廣州的積極籌措下,2月初,中南軍區後勤部政委陳沂一行8人帶著中央撥給的幾百萬銀元到香港買船。幾天碼頭轉下來,根本見不到登陸艇一類的東西,只有幾艘大客船,目標太大,又不能靠岸,也不能用來運載軍隊。陳沂等人又去了澳門,情況也是一樣,結果只買了一些暈船藥、羅盤和救生圈回來。
好容易湊了錢卻一無所得,陳沂十分憋氣。回到廣州向葉劍英彙報,葉卻平靜地說:“這個結果我們早預料到了,不過你去一趟也好,讓前方將士知道四野和中央首長是關心他們的。”
陳沂來到徐聞的兵團司令部向鄧華彙報,鄧華說:“兵團已經放棄了買船的念頭,一方面設法將木帆船改造為機帆船,但主要還是要靠帆船過海。因為放棄了機器船的幻想,15兵團的準備工作反而更有實效了。”
15兵團首長經過反覆思考,還是傾向先採用小部隊偷渡的辦法。就在這時,在海南島長期堅持鬥爭的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馮白駒派參謀長符振中及幾個同志,從海南島西北角乘漁船偷渡到雷州半島西南角登陸。
瓊崖縱隊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以來,一直獨立堅持革命鬥爭,在海南中部開闢了大片革命根據地。薛嶽到海南後為了穩固防禦,調動兵力先對五指山的瓊崖縱隊根據地發動圍剿。為了儘快得到大陸解放軍的幫助,馮白駒派符振中到大陸向解放軍首長彙報海南的敵情和根據地情況。
帶著這個使命,符振中和兩個隨行人員透過地下關係, 上了商人的船。當時海南的情況尚未進入臨戰狀態,漁民要下海,商人要去大陸進貨,國民黨軍只是盤査,但未禁海。所以,符振中乘著夜色過了海峽,來到大陸。先見到40軍118 師師長鄧嶽,然後到軍指揮所會見韓先楚軍長,並一道來廣州彙報島上情況。
1月25 日,葉劍英和鄧、賴、洪首長在廣州會見符振中。他對海南情況做了詳細的彙報,並轉達了馮白駒的兩點建議:一是乘國民黨軍海防部署尚未就緒,先派一部兵力分批偷渡過海,增強島上瓊崖縱隊的力量;二是如果偷渡不行,則先送一批彈藥接濟瓊崖縱隊。
葉劍英和鄧華等人聽取符振中的彙報後非常高興,一致認為既然瓊崖縱隊同志能偷渡過海,我們也可以偷渡登陸。先派小部隊偷渡的辦法是可行的。
根據中央軍委及四野的指示,15兵團經過一個多月對海南島情況的瞭解和研究,初步形成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
1950年2月初,國民黨軍在島上對瓊崖縱隊加緊“圍剿”。 據瓊崖縱隊2月13日給15兵團的報告中說:“瓊崖匪軍向我進攻日益積極。這種情況如繼續發展,加上大軍渡海作戰時間的推遲,我外線工作較好地區可能被敵人摧毀,大軍登陸時瓊縱配合作戰將遭受更大困難。而隨著敵軍向我進攻,民眾的糧食將被大量搶掠,我們的籌糧工作必受嚴重影響,不但大軍登陸時糧食不易解決,我們的糧食也將發生困難。因此,我們迫切要求你們能迅速設法偷運武器及小部隊來瓊,使我們能有力地應付敵人進攻,打擊敵人搶掠,且有力地迎接大軍登陸。”
接到瓊縱的告急電報,15兵團首長研究後決定:雖然我 軍渡海作戰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主力部隊大規模強渡的時機 尚未成熟,但是為了支援瓊縱的反“圍剿”鬥爭,加強島上我軍接應力量,摸索渡海作戰經驗,為大規模登陸作戰創造條件,要抓緊當前尚有北風的有利季節,開始實施偷渡。
以多大的兵力偷渡、選擇什麼樣的登陸點呢?這是偷渡作戰的兩個核心問題,需要慎重對待。一排一連偷渡比較困難,兩個軍各1個加強團則費時太長,且目標過大易於暴露。
因此決定由兩個軍各先以1個加強營的兵力,趁敵人圍剿島上我軍,兩側海防有所削弱的有利時機,分別向海南島東西兩側實施偷渡。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偷渡部隊於3月初開始行動。第一次偷渡能否成功,不僅關係著偷渡部隊幾百人的安危,而且影響整個戰役的計劃和全軍渡海勝利的信心。這個艱鉅任務交給了40軍118師352團。
上級命令該團組織一個加強營,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樓角出發,向西南方向夜航360裡,預計於拂曉前,在海南島西岸儈縣的白馬井附近登陸,在瓊縱的接應下突破敵海岸防禦,挺進五指山解放區,為接應我主力強渡創造條件。
該團以屢立戰功的1營組成渡海先遣營,三天內做好了出征前的一切準備。
3月5日下午,全營在燈樓角海灘召開誓師大會,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授予該營一面“登陸作戰先鋒隊”的紅旗。17時,全營799名同志在師參謀長苟在松、團長羅紹福、營長陳永康、教導員張仲先率領下,在瓊崖縱隊偵察科長郭壯強協助下,分乘13只木帆船,揚帆啟渡。
這時,海上正刮東北鳳,又逢退潮,13只戰船以箭頭狀的戰鬥隊形駛向海峽深處。中途,風突然停止,只能靠划槳搖櫓航行,速度很慢,按原計劃於拂曉前登陸已不可能。苟在松當即命令各船做好對付國民黨海、空軍襲擊的準備。
6日拂曉,發現有同方向行駛的十幾只國民黨軍帆船。苟在松命令船隊偽裝成民船,尾隨國民黨軍船隊航行。中午3架國民黨飛機在船隊上空盤旋偵察,我軍船隊尾隨前面船隊,使敵飛機難辨真假。
13時,船隊即將駛近預定登陸點時,被國民黨軍察覺,遭到2艘軍艦、4架飛機的火力攔截和岸上兩個連國民黨守軍的阻截。先遣營一面英勇還擊,一面奮力划船。
在接近海灘百來時,戰士們紛紛跳入海中,強行登陸。留在船上的機槍手和炮手向岸上敵軍猛烈射擊,掩護部隊登陸。機炮連60炮手趙連友,發射54發炮彈命中了53發,大量殺傷敵人,國民黨守軍潰散逃跑。
這時,瓊崖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青山率領的接應部隊及時趕到,向敵人發起攻擊。14時許,先遣營在瓊縱1總隊第8、9團的接應下,在超頭市(白馬井南10公里)強行登陸。但是13艘船隻都被國民黨飛機炸燬。
先遣營在7日晨到達半猛老村,與瓊縱8團勝利會師,當晚即向五指山區轉移。第一次偷渡成功。
43軍執行第一次偷渡任務的是128師383團1營和配屬的炮兵連,共1070人,由團長徐芳春和政治處主任劉慶祥指揮。 按照預定計劃應在3月6日13時啟渡。但當天無風,李軍長指示暫停待風。
不料幾天過去,海上仍然無風,指戰員們雖然非常著急,但李軍長堅持等風,絕不貿然行動。直到3月10日才等來了東北風,天空陰雲密佈,敵機出動困難。李軍長抓住時機,命令早已整裝待發的加強營立即登船。
13時,43軍1070名勇士分乘21艘木帆船從湛江市東南的砲洲島啟渡,向海南島東北方向的赤水港至銅鼓嶺一帶航行。幸好,在惡劣的天氣下,敵人的海空軍也沒有出動,也就沒發現這支船隊。
先遣營同狂風惡浪搏鬥15個小時,雖然船隊被打散,相互失去聯絡,但各船都向著預定目的地前進。11日9時左右,先頭船在赤水港附近登陸,其餘船隻在附近30公里地段上分散登陸,後尾船到夜間24時才登陸。
負責接應的瓊崖縱隊獨立團與當地縣委書記葉明華、縣長李光邦率領民兵趕來,把偷渡部隊一批批地帶到預定集合地點,12日晨部隊到達文昌游擊區。
13日,駐文昌的國民黨62軍兩個團跟蹤追擊,先遣營在瓊崖縱隊獨立團支援下,殲敵1個營,爾後進入瓊山根據地休整。
與此同時,40軍在獲悉潿洲島上的所謂“廣東反共自衛軍”佔有多條大船的情報後,當即派119師發起了戰鬥。
3月7日,由356團為主組成的加強團,在師參謀長夏克率領下,分乘木帆船和機帆船迅速地包圍了潿洲灣,發起登陸作戰。島上的敵人猝不及防,倉促應戰,準備乘船逃走。我軍的3只“土炮艇”已經堵住了港口,擊傷了擔任掩護的國民黨軍艦“海碩”號,該艦逃走,島上的500餘名敵人無一漏網。300餘隻既大又好、非常適合渡海作戰的木帆船全部為40軍繳獲。
有了這麼多船隻,40軍全軍渡海都夠用了。因此韓先楚軍長向鄧華司令員建議:改變原定的以40、43軍各一個團二次偷渡的方案,以40軍全軍大舉登陸,43軍當二梯隊。
鄧華考慮作戰計劃已經報四野和中央軍委批准,第二次偷渡還有幾天就要實施,現在改變計劃,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他與韓爭論了半天,最後還是堅持按原計劃,實施兩個團的偷渡。
3月26日,40軍以118師352團主力、353團2營和炮兵大隊共3000人,組成一個加強團,在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率領下,分乘81只木帆船從燈樓角啟渡,向瓊北的臨高角駛去。
到下半夜。海上氣溫驟降,大霧瀰漫,各船隻能靠指北針航行,因此逐漸脫離了編隊。劉振華和馬白山等人緊急商議,決心繼續前進,命令各船在失掉聯絡的情況下,要船自為戰,單船也要登陸,單人也要上五指山。他們用無線電把這個命令傳達到各營。
27日3時左右,352團2營和92炮連首先遇到敵人的炮艦,劉振華等下令炮連開火,打跑了敵艦,船隊繼續前進。這時,由於氣溫的變化,海水由上半夜的西向流水變為東向流水,船變為逆水航行,方向更難掌握,船隊被迫偏向東南,分散的船隻各自向海南島靠近。
5時許,霧氣由濃轉淡。正當他們隱約看到海南島海岸時,突然在右前方響起了激烈的槍聲和手榴彈、炮彈的爆炸聲。馬白山斷定這是接應部隊在臨高角預定登陸點和敵人打 響了,按照這一判斷,對面應是澄邁縣海岸,比預定登陸點向東偏移了五十里,而且這一線的敵人防禦比臨高角一帶強 得多。
這時,岸上敵人也發現了船隊,開始向我船隊射擊。情 況緊急,容不得半分猶豫,劉振華立即命令就近的船隻強行登陸。天愈來愈亮,我軍完全暴露在敵人的面前,敵人的射擊更加猛烈,敵機也飛來投彈掃射。
我軍指戰員不怕犧牲,衝在最前面的一個加強排首先跳到海中,涉水衝上灘頭,很快攻佔了一個地堡群。
正在加強團主力的船隻陸續靠岸登陸時,國民黨軍2艘軍艦和數架飛機猛烈轟炸我強渡部隊。在這危急時刻,352團2營4 連的兩隻戰船立即轉舵,迎戰軍艦、飛機,把火力引向自身,直到打完最後一顆子彈,以大部分指戰員犧牲的代價,掩護了主力搶灘登陸。
擔負接應任務的瓊崖縱隊1總隊和我首批登陸的40軍先遣偷渡營,因加強團登陸地點改變,未能接到,而是在預定登陸地點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牽制了敵人的兵力,減輕了加強團的壓力。
27日中午,部隊陸續在偏離原定地點臨高角以東20公里的玉包港、林詩港一帶分散登陸。登岸後到一個叫正好村的村子集結。隨後在當地黨政組織和民兵接應下,於29日晚與瓊崖縱隊勝利會師。
43軍127師進行的第二次偷渡,情況最複雜,不利因素也最多。原定3月24日21時開始啟渡,部隊按時登船,因風力不足而停止行動。但由於組織不嚴,127師381團2營一個加強連232人乘四隻船於25日晚提前出海。
26日上午7時,四條船抵對岸,並沒有瓊崖縱隊接應,但是岸上也沒有敵人佈防。連長主張登陸,但隨隊的團部作戰股長恐暴露我軍登陸意圖,又怕孤軍登陸力量薄弱,故決心折頭返回。返回途中,該部隊遭敵艦兩艘和四架飛機火力殺傷,僅有55人成功返回,其餘壯烈犧牲。
3月31日,天氣總算有了變化。當晚22時40分,127師379團、381團1營和警衛連共3733人組成的加強團,由師長王東保、政治委員宋維栻率領及瓊北地委宣傳部長協助下,分乘88只木帆船,從雷州半島東南端的海仔港啟渡,駛向海口市以東的鋪前港。
4月1日天明,加強團船隊接近塔市海岸,突然聽到正前方傳來激烈的槍炮聲,原來,這是前來接應加強團登陸的瓊崖縱隊獨立團、3總隊1團和徐芳春指揮的先遣營同守敵交上了火。
凌晨4時30分,搶灘戰鬥打響,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戰鬥,加強團突破敵第一線海岸工事,攻克敵10餘座地堡,殲敵2個連,俘敵100餘人,我傷亡約40多名。加強團登陸後,與接應部隊勝利會師。
我軍數次偷渡的成功,使海南島上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後續主力部隊大規模渡海作戰奠定了勝利的 基礎。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解放軍連續兩批4次偷渡均獲成功,極大地震撼了海南島上的國民黨軍。薛嶽深感海南防衛岌岌可危,為了“亡羊補牢”,他一方面調兵遣將,跟蹤追擊解放軍登島部隊,企圖趁解放軍立足未穩加以包圍殲滅;另一方面實行高壓統治,剷除異己,震懾人心。
儘管島內人心惶惶,薛嶽還是決心與解放軍對抗到底。他判斷解放軍在4月份必定大舉登陸,便將駐瓊南的第252、256師等部及海空軍大部調至海峽正面。命令全軍於每日黃昏起至拂曉後處於備戰狀態,海防部隊進入陣地,指揮官進入指揮位置。
實際上,薛嶽知道自己兵力有限,在漫長的海岸線上他的防禦措施顯得捉襟見肘,在解放軍數次偷渡成功後,薛嶽把防禦重點放在了澄邁、臨高一線,這與解放大軍主力最後登陸的地點大抵吻合。
文昌、儋縣兩地區,因渡海航程過長,不便於大軍渡海的活動,薛嶽在制定防衛計劃時,始終認為是助攻方面,僅部署些防衛警戒部隊,監視其偷渡,將第2、第3路軍作為機動兵團,部署於定安、澄邁間地區,隨時策應。
但薛嶽在兵力部署上出了問題。薛嶽計劃派戰鬥力最強的32軍防守臨高、澄邁一線,32軍隸屬於21兵團,司令官劉安祺畢業於黃埔三期,是蔣介石的嫡系,一直不服從薛嶽指揮,不願意將部隊從瓊山、文昌拉到臨高、澄邁。
32軍軍長李玉堂來頭更大,黃埔一期,抗日名將,有山東三李之說(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抗戰期間曾在薛嶽麾下帶領泰山軍作戰,但他倆關係並不和諧。
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第十軍遭遇日軍四個精銳旅團的進攻,儘管經過浴血奮戰,但還是丟了戰略要地金井。隨後,軍長李玉堂被薛嶽追究責任,撤了職。
衡陽保衛戰期間,李玉堂奉命指揮部隊增援,想救出自己的老部隊第十軍。而薛嶽暗中使壞,致使各路援軍進展緩慢,不買李玉堂的賬,李玉堂氣的辭職。
內戰爆發後,李玉堂原任整編二十四軍軍長,轄整20、26師、72師和88師,負責徐州到兗州之間的治安。可徐州綏署主任薛嶽又給他穿小鞋,不打招呼就陸續調走了他麾下的四個整編師,使李玉堂成為空頭軍長,手下只剩兩個保安團。
有了舊恨,又在山東老鄉劉安祺的鼓動之下,李玉堂拒絕率32軍調防臨高、澄邁一線。薛嶽無奈,只能安排戰鬥力較差的第4軍、62軍、64軍防守。這三個軍都是粵軍,其中第4軍軍長薛仲述是薛嶽的二弟,64軍軍長容有略則是薛嶽的老鄉加心腹。
4月10日 17時,鄧華髮出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命令:40軍6個團、43軍2個團,務必於4月13日以前準備完畢,待機起渡,爭取於15至18日海潮平流時機,實行強渡。
4 月16 日19時30分,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26000人,即 40軍118師(欠352團)、119師、120師358團,共 18700人和43軍128師(欠3個營)7000餘人,分乘350 只戰船,分東路、西路編隊,從雷州半島南端登樓角起渡。
渡海第二梯隊43軍129師、127師380團及381團兩個營,分乘81艘船隻,由三塘起渡,隨第一梯隊跟進。
4月17日凌晨3時,第一梯隊靠近了海南島。這時,瓊崖縱隊5總隊5團、3總隊2團、1總隊全部和40、43軍先遣登島部隊,在馬白山、劉振華等指揮下趕到臨高角阻擊出援的國民黨軍,接應第一梯隊登陸。
6時,第一梯隊距岸五六十米,先頭船的戰士們紛紛跳入齊胸深的海水,至下午,40軍登陸部隊擊潰守軍64軍131師2個團的阻擊,連續攻克9個地堡群,佔領了守軍的防禦核心陣地臨高山(今高山嶺)。隨即,以一部分兵力包圍臨高縣城,主力繼續向縱深推進。
19日,118師在美臺地區殲滅了國民黨軍4軍156師部及1個團,119師奔襲加來64 軍軍部,64軍副軍長兼131師師長張其中驚慌失措,不顧容有略要求其打反擊的命令,擅自率部撤退,導致臨高一線很快落入解放軍手中。
17日4時,43軍128師主力在玉抱港、雷公島地段登陸。部隊登陸後,首先搶佔才芳嶺、橋頭市等要點,殲64軍1200 餘人,建立了灘頭陣地,幷包圍了花場港之敵。
容有略急調位於福山的64軍4個團向花場港進攻,企圖阻止43軍登陸部隊向縱深發展,保障海口市的側翼安全。18日晨,福山守軍向北運動,被127師先遣加強團和瓊崖縱隊第3總隊阻截,協同128師主力將其擊潰。128師先遣偷渡營趁機尾追敵人一舉攻入福山市,與敵展開巷戰,經7小時戰鬥,敵大部被殲,少數潰散,我軍佔領該市。
至此,渡海主力部隊在瓊縱和先遣登島部隊的配合下,控制了瓊北地區海岸各要點,突破了薛嶽吹噓為“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
由於國民黨軍的情報不準,薛嶽未能及時掌握我軍實際登陸人數,當我第一梯隊登陸後,他還以為是小部隊偷渡。他調整兵力部署,企圖消滅威脅海口市的43軍128師。19日,薛嶽將62軍主力集結於澄邁地區,並命令駐海口市32軍252師向澄邁地區增援。
20日晨,128師在澄邁縣城以北的黃竹、美亭與國民黨軍32軍252師遭遇。128師當即將其包圍,展開猛烈攻擊。同時,127師先遣加強團迅速進至美仁地區,佔領有利地形,構築簡易工事,準備打援,保障128師殲滅252師主力。
薛嶽為解除252師之圍,命令62軍和暫編13師、教導師及252師另1個團火速增援黃竹、美亭,對128師實行反包圍。
鄧華決心將計就計,趁薛嶽主力部隊圍攻43軍登陸部隊之機,在澄邁及其以北地區展開大規模的圍殲戰以求消滅薛嶽主力部隊。他一面命令43軍登陸部隊堅守陣地,頂住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進攻,一面命令40軍主力急速東進,將進攻128 師的國民黨軍包圍起來。同時,令瓊縱3總隊及獨立團,積極協同登陸主力作戰。
4月21日拂曉,國民黨軍5個師在飛機、火炮支援下,向128師陣地發起猛烈進攻。128師迅速調整部署,指派少數兵力抗擊外線的圍攻,集中主力於內線,力求將已包圍的國民黨軍252師主力盡快殲滅。
這時,戰場上出現了包圍與反包圍、犬牙交錯的複雜局面。雙方都不敢打炮,在許多陣地上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22日,40軍、43軍與瓊縱3總隊及獨立團,同時向國民黨軍發起猛烈的攻擊。
直到此時,薛嶽才弄清楚是解放軍的大部隊來了。他害怕主力被全殲,遂慌忙命令殘部向海口市方向撤退。我軍於23日晨解放瓊山、海口,全殲未來得及逃跑的62軍2個師、暫13師、教導師。
此次圍殲戰,全殲國民黨軍32軍252師,62軍兩個師、暫13師和教導師等部。薛嶽的環島防禦體系核心陣地———瓊北守備區至此土崩瓦解。
4月 18 日,蔣介石得知解放軍大部隊在海南登陸的訊息後,知道海南島是守不住了,下令放棄海南島。根據蔣的命令,薛嶽於22 日下令全線向南撤退。
24 日下午,15兵團前指獲悉薛嶽殘部已分別南撤,即命令部隊分為東、西、中三路迅猛追擊。時近5月,海南島上奇熱的天氣和環境給我軍指戰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各部均能子以忍受,仍然發揚了高度窮追猛打的作風,戰鬥積極性始終高漲。
據國民黨史料記載,5月2日撤離海南島到達臺灣的國民黨軍殘部,有32軍15000人,4軍和64軍各2000人,62軍800人,63軍和海南防衛司令部25000人。總計不到5萬人。
海南島登陸戰役,自 1950年3月5日第一批加強營偷渡開始,至5月1 日解放北黎、八所兩港為止,歷時58天,粉碎了國民黨陸海空軍的立體防禦,解放了全島。
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個師又9個團,計33000餘人,其中俘虜24890人,繳獲各種火炮418門,各種槍17209支,飛機 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飛機4架,擊沉軍艦1艘、擊傷5艘。解放軍傷亡、失蹤共45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