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作戰,即交戰雙方使用不同型別的部隊、不同的作戰手段和方法進行的作戰。其制勝機理是透過靈活運用力量、時間、空間和資訊等要素,謀求即時優勢,達成作戰勝勢。
縱觀戰爭發展趨勢,大規模殲滅戰、陣地戰等物質消耗戰已不適應資訊時代快速精準打擊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以網路資訊體系為基礎的控制戰、速決戰,其強調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形成“非對稱”優勢,即達成區域性制優態勢。未來應對強敵,非對稱作戰仍是我軍制勝的重要手段。
透過情報先行達成資訊非對稱優勢。指揮員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提高情報資訊獲取、處理、分發效率有助於實現對敵認知的非對稱。要綜合構建多域偵搜體系,暢通本級情報鏈路,引接諸軍兵種、地方情報部門等情報資訊,實現情報全面共享;要採取多源情報印證、推理歸納等方法,去偽存真,多方式印證情報真實性;要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近實時處理情報,去粗取精,確保情報有效性。
透過敏捷指揮達成決策非對稱優勢。現代戰爭決策週期不斷縮短,“以快制慢”已是現代戰爭遵守的作戰法則之一。透過快速決策形成決策的速度優勢,在指揮體系上,縱向上要壓縮指揮層級,橫向上要打通協同鏈路;在指揮方式上,採取任務式指揮,以利於快速、靈活應對戰場突發情況;在指揮手段上,依託網路資訊體系確保指揮資訊實時流轉,在加速自身OODA迴圈中提高決策效能,進而讓敵人陷入“認知困境”“決策困境”。
透過以實擊虛達成戰術非對稱優勢。避實擊虛歷來是兵家制勝法則之一,尤其是現代戰爭,分散式部署、集中式作戰成為發展趨勢,資訊、網路節點不斷增多,要害“穴位”不斷增加,形散力聚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力量分散使得體系中“虛位”增多,依託網路資訊體系快速集中兵力,擊敵要害、肢解體系成為制敵最佳途徑。不斷提高敵情收集的詳細度和清晰度,收集敵作戰思想、作戰裝備效能、作戰體系結構等資訊,精心整理挖掘情報資料,畫出作戰對手理論思維圖、力量譜系圖、裝備效能圖、體系結構圖,確定敵作戰重心和關鍵節點,圍繞敵暴露出來的弱點和漏洞,籌劃己方兵力,精心設計行動,迅速組織實施,予敵致命一擊。
透過新質運用達成質量非對稱優勢。“以能擊不能”是非對稱制勝的理想結果,也是最高目標。新質作戰能力具有“降維打擊”的優勢,已成為實現以能擊不能的有效手段。用好新質作戰能力,要圍繞提升對戰略作戰、聯合作戰的體系貢獻率,加強新質作戰能力建設頂層設計和長遠籌劃,精細勾畫目標清晰、壓茬推進、迭代發展的路線圖和施工圖;要以資訊化無人化智慧化尖端技術為關鍵支撐,以模組化體系化運用規律為基本遵循,重構重塑作戰理論體系;著眼作戰單元多域聯合、作戰要素跨域整合、作戰體系全域融合,統籌構建新型武器裝備體系,加快新質作戰能力實戰化應用步伐。
透過隱蔽突然達成時空非對稱優勢。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進攻某一運動中之敵,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敵人以預防條件;打遲了,敵人已集中駐止,變為啃硬骨頭。現代戰爭因偵察手段不斷提升,想要達成作戰突然性難度增加,如果能夠抓住短暫的作戰“視窗期”,於敵未知、趁敵未覺,先敵出手,打出“時間差”“空間差”,則有助於形成時空非對稱優勢。實現即時聚優,要求針對敵特定目標,透過靈巧運籌時空要素,在有利的時空範圍內塑造聚優視窗;透過創新力量編組實現不同域間力量功能耦合、作戰效能湧現;透過最佳化作戰設計,科學設計作戰階段劃分和銜接,儘早實現作戰階段轉化;透過創新指揮方式和手段,著力提高OODA迴圈速度,實現戰力和作戰效能的高速流動和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