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校長
國慶來臨之際,樓市本該藉助“金九銀十”迎來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
進入2021年以來,樓市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剛需購房者而言無疑是“好訊息”,但對於炒房客與投資者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壞訊息”。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樓市最近釋放的“3個訊號”:
1、房企深陷債務囹圄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至9月22日,僅今年宣告破產的企業就已經多達294家。
其實早在幾年之前,王健林針對房地產市場就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在如今金融政策不斷加碼調控的大環境下,開發商的利潤空間與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如果開發商還在一味地搶發展、加槓桿,而忽略現金流的重要性,在“三道紅線”的加持下,負債風險可能將愈加嚴重。
9月26日身居房企百強榜的光耀集團宣告破產。或許王健林的預言正在一一應驗。
2、樓市交易量萎縮,二手房市場持續低迷。
根據有關地產研究機構統計資料顯示,在重點監測的10個城市中,樓市成交量較去年同比下跌72.4%,10城之和的成交總量僅為2336套。
除此之外,二手房市場已經連續4個月持續走低,9月份銷售量較8月份降低58%,像東莞等城市房價環比跌幅一度達到90%左右。
“金九銀十”之際,樓市銷售情況本該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奈何由於受到樓市調控的原因,二手房市場交易量變得異常慘淡。
截止目前,包括深圳、上海、廣州等在內的十幾個城市紛紛出臺“二手房參考價”機制。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一向領跑全國房價的深圳,自進入下半年以來,二手市場銷量持續走低,8月份銷量與去年同時期相比下降81.3%。房價曾一度達到32萬元/平的深圳學區房,如今降價至200萬/套都無人問津。
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市場,進入今年下半年後,房價下跌實則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對於購房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除此之外,針對二手房市場,銀行放貸週期不斷延長,牢牢把控信貸領域已經成為樓市調控中的重要一環。
3、土地供應早已今非昔比
近來土地流派現象不斷增加,根據全國第二輪集中供地資料顯示,在8個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已經有100餘宗土地出現流拍,例如濟南、合肥、瀋陽等城市紛紛出現雙供地現象。
在負債與融資的壓力下,開發商資金鍊短缺,幾乎很難拿出多餘的錢用以拿地。土地流拍現象增多,導致樓市房價逐漸回落,同時開發商的回款難度也將不斷加大。
不過對於剛需而言卻是好訊息,土地流派導致新房供應減少,加之當前二手房市場持續低迷,未來供需勢必會出現矛盾,不斷逼迫房價下行。
基於上述所釋放的三個訊號,是否意味著樓市將迎來“降價潮”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由於近來樓市調控加碼不斷,多數購房者逐漸迴歸理性,但本質需求並沒有減少。所以說當前的樓市並沒有達到真正的下行週期,假若未來樓市一旦恢復,購房需求也將一同恢復如初。
多數開發商迫於資金與負債壓力紛紛開始大幅降價,不過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各地紛紛出臺約束降價政策,例如岳陽、昆明等地。這也就表明降價潮根本不可能到來,房價無論是大漲還是大跌都將不被允許,未來樓市發展的主基調仍是以健康平穩為主。
所以說,即便進入“金九銀十”,樓市也並不會迎來大幅降價。例如前不久瀋陽一樓盤房價每平直降4000元出售,最終惹得老業主不滿大鬧售樓處。
雖然房價下跌對於老百姓而言是好事,但令人心酸的是,“斷供潮”或許將會來臨。
據悉,我國當前法拍房數量已經多達40萬套,其中有近16萬套是屬於斷供後被銀行收回的房子,其中不乏有價值千萬的豪宅,而這就是典型的由於資金鍊斷裂導致斷供棄房的例子。
業主們斷供棄房,實則已經是走投無路的選擇。根據網上訊息,一位網友貸款380萬購置一套房產,每月關公2.3萬元。但由於工作調動原因,收入每況愈下,最終不得不選擇斷供棄房,當被銀行收回拍賣時,原本總價500萬的房產如今的起拍價卻只有400萬,可即便如此也基本無人問津。該網友稱,下一輪競拍又將開始,房子的起拍價還將繼續下調。
其實這些並非空穴來風,根據財富網有關資料顯示,在調查統計的20多家銀行中,僅上半年的不良信貸規模就已經高達1000億,相較於去年的800億增加25%。
其實“斷供棄房”遠非當前如此,根據專家統計預測,未來我國不良信貸記錄仍將會繼續增加,這也就意味著斷供棄房潮仍將繼續。
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由於當前樓市調控加碼不斷,加之金融貨幣政策不斷收緊所致,部分城市的房價水平已經逐漸迴歸理性,而被資本套牢的炒房客們此時不得不選擇拋售房產,有些甚至會直接選擇斷供棄房。不過這對於剛需購房者而言,或許將迎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