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主導下,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近期宣佈建立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美英將在這一框架下支援澳海軍建立核潛艇部隊。此舉促使澳方撕毀與法國海軍集團簽訂的數百億美元潛艇大單,觸怒法國。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背叛盟友。歷史上,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而對盟友和夥伴袖手旁觀或在“背後捅刀子”的行徑可謂不勝列舉。
【案例1】美國1776年宣佈獨立後,第一個盟友就是法國。1778年,雙方簽訂《美法同盟條約》,法國隨後為美國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支援美國對英國的獨立戰爭。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法國對美援助改變了戰爭力量平衡,對美國贏得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法國政府卻因此揹負了更多債務,令本國民生雪上加霜。隨著民眾對君主制的不滿不斷累積,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法國大革命在歐洲引發一系列戰爭,美國選擇了中立,未對法國伸出援手。1793年,曾大力支援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
【案例2】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戰事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同時展開。西班牙很快戰敗,向美方求和。同年12月,雙方簽訂《美西巴黎條約》,規定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一切主權要求,將關島和波多黎各讓與美國,並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菲律賓群島讓與美國。
菲律賓人民一直渴望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實現獨立,因此協助美軍擊敗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然而,美國並不希望菲律賓獨立,打算繼續殖民菲律賓,這引發了菲律賓人民的強烈憤慨。1899年,美菲戰爭爆發,菲軍戰敗後,菲律賓淪為美國殖民地。
【案例3】1956年,英國和法國為奪得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聯合以色列,對埃及發起軍事行動,即第二次中東戰爭。
美國沒有站在英法兩大盟友一邊,反而在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其停止軍事行動,並提出撤軍方案。為施壓英國,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匯率大幅下挫。美國還否決英國向國際機構的貸款申請。加上國際社會也普遍站在埃及一邊,英、法最終不得不同意撤軍。
蘇伊士運河危機成為英國衰落過程中一個標誌性事件,也為多年後美法關係惡化埋下伏筆,美國則趁機提升了自身在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影響力。
【案例4】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在南越扶植親美政權,對抗北越。隨著美軍在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國國內反戰呼聲高漲。美國政府在巨大壓力下,瞞著南越方面,與北越在法國巴黎進行秘密談判。
為了讓南越接受相關協議,美國承諾向南越提供大量援助。1973年1月,美國同越南各方在巴黎正式簽署《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開始撤軍。之後,美國對南越的援助承諾最終淪為空頭支票。當時的南越領導人阮文紹說:“要成為美國的敵人很容易,但要成為朋友卻很難。”1975年4月30日早晨,美軍最後一架直升機飛離西貢。數小時後,北越軍隊佔領南越“總統府”。
【案例5】1977年,美國出臺所謂《反海外腐敗法》。1998年該法修訂後,相關條款適用於外國公司或個人,成為美國“長臂管轄”的重要工具之一,連盟友也逃不過。
2013年4月,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抵達紐約機場後被美方逮捕,美國司法部指控其違反《反海外腐敗法》。美國司法部以涉嫌商業賄賂為由起訴皮耶魯齊,並對阿爾斯通公司處以7.72億美元鉅額罰款。在美方巨大壓力下,阿爾斯通公司最終將其電力業務出售給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案例6】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美元持續走強,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經濟陷入衰退。日本則憑藉強勁出口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為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美國政府脅迫盟友進行談判。1985年9月,美國、法國、聯邦德國、日本和英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酒店簽署《廣場協議》。受此影響,日元對美元持續大幅升值,導致日本出口受挫。隨著此後日本金融地產泡沫破滅,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長期衰退。
【案例7】2010年6月,加拿大管道公司鋪設的跨越加美邊境的“拱心石”輸油管道投入使用。該公司後來計劃將管道延伸至美國得克薩斯州,這被稱為“拱心石”XL輸油管道專案。2015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否決了美國國會批准建設“拱心石”XL輸油管道的法案。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簽署行政命令,重啟該管道專案。2021年1月,拜登一上臺就撤銷了該專案許可。同年6月,加拿大管道公司宣佈終止該專案。
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政府還多次威脅終止與加拿大、墨西哥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迫使這些鄰國不得不同意重新談判。2020年7月,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正式生效。
【案例8】2013年,美國前防務承包商僱員斯諾登向媒體曝光美方代號為“稜鏡”的大規模秘密監聽專案,監聽物件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盟國政要。“維基揭秘”網站此後爆料,美方還曾對多位法國總統實施監聽。
2021年5月,丹麥媒體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透過丹麥國防情報局接入當地網際網路,以監聽默克爾以及法國、瑞典、挪威等歐洲盟國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回應說:“如果這一訊息是準確的,這在盟國之間是不可接受的。”默克爾表示,德國過去已表明立場,朋友之間進行間諜活動不可接受,“當時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案例9】2015年10月,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結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並於2016年2月在紐西蘭奧克蘭市正式簽署該協定。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以TPP摧毀美國製造業為由宣佈美國退出該協定。這成為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措施的開端。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TPP其他成員國對此敢怒不敢言。
【案例10】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曾是美軍在當地的盟友,與美軍合作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但土耳其長期視敘庫爾德武裝為恐怖組織,欲將其清除。
2019年10月,白宮表示,土耳其將很快在敘北部開展軍事行動,美軍對此“不支援、不參與”,將撤離相應區域。數天後,土耳其軍隊越過土敘邊境,開始打擊敘境內庫爾德武裝。因此,庫爾德人認為,美國人背叛了他們。
【案例11】過去幾年,美國力阻“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專案。該管道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連線德國,可繞過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
2019年年底,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括對參與“北溪-2”專案的施工方實施制裁等。德國政府認為,美國的制裁是對德國和歐洲內部事務以及主權的嚴重干涉,此舉令人費解,不像是一個北約盟友的決定。
2021年7月,美國與德國就結束圍繞“北溪-2”專案的爭端達成協議。但輿論指出,這是美國為維護與德國關係而犧牲了烏克蘭和波蘭等盟友的利益。
【案例12】2017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北約峰會講話時沒有重申對《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即集體防禦條款的承諾,打破了1949年北約成立以來歷任美國總統在這一問題上的慣例,引發北約盟友擔憂。
特朗普在任期間以“美國優先”為口號,一再要求北約各國增加軍費開支,還以美國考慮收縮在全球的軍力部署相要挾,導致北約內部裂痕不斷加深。2019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說,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他指出,美國在戰略決策方面與北約盟友之間沒有任何協調。
【案例13】201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歐盟在貿易上是美國的敵人。西班牙《國家報》將此番言論稱為“外交炸彈”。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歐盟也未能倖免,其鋼鋁產品、紅酒等對美出口產品被美方徵收高額關稅。美國還指責歐洲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案例14】2021年8月底,美國完成從阿富汗撤軍,結束了在阿富汗近20年的軍事存在。最後的撤軍過程十分倉促和不負責任,造成一系列混亂與慘劇。美國總統拜登試圖甩鍋,指責前任總統特朗普留下“爛攤子”,還批評作為美國盟友的阿富汗政府“無能”。
可就在幾個月前,拜登在白宮會見時任阿富汗總統加尼時,還親切地稱對方為“老朋友”。他還向加尼承諾,美國將在外交、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對其予以支援。
編輯/趙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