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思】
我們黨的光輝歷史,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近年來,不少高等院校立足自身紅色資源優勢,以建設校內紅色博物館紀念館為平臺和載體,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特別是在沉浸式體驗、視覺化呈現、互動化傳播上下功夫,推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紅色展陳以及紅色文化微影片,讓紅色文化在青年學子心中紮根。
當前,高等院校應繼續充分發揮優勢,打造精品展覽、強化教育功能,增強青年學生的信仰、信念、信心,讓他們在觸碰歷史中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用心打造精品展陳,使更多紅色元素可觸控、能感知,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當前,很多高等院校透過舉辦展覽、開展講解、互動教學等方式,將校內的革命舊址舊居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新課堂,將豐富的實物史料轉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活教材。當前部分青年學生與歷史之間存在距離,對此,應設計更多符合青年人認知特點的精品展陳,在與歷史的對話中拉近過去與現在的距離,激發青年學生自覺走進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同時,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各門課程,開展對話式、專題式、互動式教學,讓革命文物作為生動教材常講常新、入腦入心,為廣大師生點燃信仰之火。
用情創作更多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紅色產品,讓紅色資源“火”起來。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隨時面臨生死考驗,支撐他們鬥爭到底的是堅定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充分運用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緊密聯絡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創作更多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紅色精品,既有崇高感,也有煙火氣,讓大批英雄人物的事蹟可學可做、精神可追可及,引導廣大青年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質。一是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忠於黨的事業、立志報效祖國。二是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三是崇尚嚴於律己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用力開展系統研究,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讓紅色資源“挺”起來。一方面,要深入開展與學校相關的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對紅色資源現狀做到“心中有數”,加強科學保護、科學規劃、科學運用;透過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示範基地等形式,吸納校內外從事紅色文化研究相關人才,開展革命歷史文獻、口述資料與紅色文物的蒐集整理,出版相關讀本、校本教材等。另一方面,要開展系統研究,將紅色文化研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中共黨史以及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等專業建設。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加強對百年黨史的整體性把握和系統性學習,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等道理,給青年學生講清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切實幫助青年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矢志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楊淑敏,系首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大學)成員]
(專案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胡曉軍、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汪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