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青春》是一部暖色調的電影,該片把鏡頭對準一位放棄高位、甘當大學輔導員的老教師劉威,以他回顧自己近四十年教學生涯為經,以其中浮現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的成長故事為緯,以不疾不徐、靜水流深的敘事節奏漸次遞進,達成情感“暈染”的效果。說它是暖色調的,除了電影傳播了有利於抵消時下熱議的“內卷”焦慮、再次樹立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正面價值之外,還源於題材本身——它記敘了我們多數人記憶中都存在的一張張親切的面龐、那些影響了我們一生的教師形象。影片調動了這些溫暖的記憶,撥動著觀眾的心絃。
《守望青春》既是一部講述“好人”的半自傳型電影,同時也是講述戰勝生命階段性困境的成長電影。電影同時設定多重的人物視角:老教師劉威到了即將光榮退休的年紀,他想走一程去看望一直惦念的學生們;青年教師一凡在妻子的軟硬兼施之下,猶豫掙扎要不要放棄輔導員這個工作;大學生丟丟處於他那個年紀固有的、對諸多理念與信條懵懂和疑慮的階段……三個人共同上路了。劉威的人生到了收穫的秋天,他沒了困惑,有的是篤定和寬慰,另外兩位始終處於頭腦中的理念與身邊的現實對不上號的撕扯之中。站在劉威的角度,這是一部半自傳型回溯的故事,主要目標是反思和沉澱,站在另外兩個年輕人的角度,這就是一個追尋之旅,大大的問號始終懸置於頭頂。
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不是那種不由分說地宣諭型、訓誡型的電影,它給故事中的人留出了彼此辯駁的空間和彼此觸動的過程,不是急於做判斷,而是努力在呈現。
電影串珠式地結構起幾個典型的學生故事,不僅僅透過事件塑造出一代教師的形象以及重塑師道尊嚴,更在於透過高校老師的多年經歷來寫照校園這個社會一隅折射的諸多問題。影片中沒有令人醍醐灌頂的大道理,只有簡單和樸素的做人準則。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刻,老師予前者以信念的加持,付出不拋棄、不放棄的督促和鼓勵。在老一輩輔導員劉威的情操映襯下,青年輔導員一凡的動搖和糾結同樣十分真實。在有關職業選擇的情節中,一凡這個角色最能對標普通人的心態。中青年教師尤其是基層一線的高校輔導員們,對比於同齡、同屆、同樣水準的人群圈層,他們的心理容易失衡。但是為什麼劉威就能甘於淡泊與辛勞呢?當我們談論職業素養、行業風氣的時候,我們常常談到對行業底線的堅守、對專業技能的打磨,但是鮮少看到背後支撐的職業信念與職業理想。在劉威看來,高等教育是重塑人生、改變人命運的,大學幾年對於人的成長最為關鍵。因此在大學做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青春生命的守護者、文化渡船的擺渡人,就是成為對他人影響最深、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人——高度的職業信念帶來高度的職業榮譽與職業尊嚴,抵償了現實的辛苦和清貧。由此,電影向觀眾展示了這兩種有對比的行為,沒有急於給出一個孰是孰非的答案,而是儘量尊重每代人以及每個個體的選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什麼桃李不需多言,卻能吸引眾多人的讚賞?因為沉默中的堅守最能引發敬意。影片彰顯出的師道的尊嚴,需要所有受到精神感召的人們在行動中去體會與實踐。
(作者:蘇妮娜,系遼寧文學院《藝術廣角》副主編、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