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我已經走出大學校園十五年了。今天看到一遍文章寫到親愛的母校華大落選雙一流,各科評選不盡如意,最好一科工商管理僅為B+. 各種焦慮,生氣都湧上心頭。
記得在學那會,學校的土木,建築何等威風,得到清華的教誨,排名上建築全國第十,土木第十四。其他材料、機械、機算機、旅遊,工商管理省內也是響噹噹的。搬到廈門,到現在沒看到學校有質的飛躍。當初說好的,來廈門能招到更好的老師?
靜下來,想下,還是經費的原因。沒錢招不到好老師,好地方也是白搭。經費不足原因有:1 統戰部和福建部給的不夠,從最近報道,今後5年,統戰部給8億,福建省給4億,年均2.4億。2 泉、廈各拔5000千萬每年。3 祖國強大了,收到老華僑捐款少了。每年的經費3.4億,還少於集大,廈門理工的撥款。
如何迅速提高自己的預算?就得靠泉、廈撥款。現在對於學校誇兩市的做法非常不理智。泉廈都覺得非本地院校,不予優先考慮,就是不想做他人嫁衣。華大必須從兩地選出最適合本校發展的基地,得到地方財政大力補助。你們有看到哪個著名大校開了分校,把學校優勢學科全搬到分校的嗎?一分為二的嗎?我們看到的全是分校是本校的補充,比如哈工大優勢全留在哈爾濱,告訴別人,那邊分校我也開優勢學科,教學方法一樣。這樣兩邊才能討好,特別能得到哈爾濱的全心支援。
對於華大的基地選擇,首先,想到的是廈門,因為有錢。但華大左廈門的眼裡就是撿來兒子,是入贅的。從前兩年廈門強硬要地就可以看出。廈門寸金寸土,廈門就不想再給地。華大備用地沒了,能再發展?經過近十五年的發展,廈大擴大了,集大,廈理工都發展起來,還會誠心要這個四主子的撿到的兒子?因此,華大還得回去守老本營。之前臺商給的地,嫌棄不要,我現在覺得還挺好的;老華大附近的火車站要撒了,可騰出近千畝的地;晉江在大力引進福大,中科院,求一下把自己也編進去。總之跟泉州商量一下,說我華想回來,廈門那邊只是分校,泉州是本校區,所有學科全是泉州,泉州你每年給5個億就行。接著改校名,改為福建大學,福建省要增加撥款。這樣經費能接近10億,未來才能發展。
校友們,大家覺得了?華大如何才能走出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