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的主觀感受,醫生總是讓我們做各種各樣的檢查,例如彩超,CT,核磁共振等等。
如果時間倒退幾十年,在七八十年代醫生給我們看病的時候,醫生摸一摸就可以診斷明確。現在的醫術更高明瞭,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多檢查,醫生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目的,為了創收?
今天就有患者這樣問我,診斷闌尾炎,為什麼要做彩超檢查,有的醫生還要做CT檢查,這是為什麼呢?
去醫院看病,為什麼醫生動不動就讓做檢查?6個原因暴露真相
1、方便主治醫生的判斷:
如果光靠醫生自己的判斷,出現閃失會受人埋怨,甚至是唾罵,但對於患者相應做的檢查,如CT、心電圖、肝臟、腎臟、胸片、甲狀腺彩超、血糖、血脂等。
這些檢查相比於人的主觀想法要更為客觀以及準確,透過做檢查就能夠幫助確定症狀的來源,也能減少誤診率,這對於患者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2、看病不是“指哪打哪”
以心梗為例,很多人認為心梗的症狀就是胸痛,但事實上,從鼻子以下到肚臍以上的每一處疼痛,都可能是心梗的訊號。
心梗可能誘發牙痛、後背痛、左肩及下顎的放射痛、腹痛等症狀,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及老人群體更應該小心,因為神經感覺的退化,不一定會以胸痛為首發症狀。
看病不是“指哪打哪”,無原因出現這些症狀時,必須依賴針對性的檢查,才能發現病因。
3、有些檢查是必須要做的
其次,一些病人難以區分不同檢查的功能。一位神經外科的醫生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如果有患者有頭疼、頭暈的症狀,他會先建議患者到神經內科去做篩查,主要包括頭部CT和核磁等專案。“
這裡提到的CT和核磁都是必須要做的,這是為患者的生命安全著想。
4、中西醫的緣故
還有因素是因為中西醫的緣故,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每個人的方法不同,可能得出的結論,以及採取的方式都是有所不同,所以檢查相對簡單。
而西醫主要是根據檢測資料來判斷,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處理方式,所以會做多項檢測,更準確地測出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
5、有時候疾病也會偽裝
有一些疾病症狀也會偽裝,雖然這些症狀像這個疾病,但經過檢查後才發現是別的疾病,比如說一個精神病患者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症,但是透過做腦電圖發現,和精神病人的腦電有區別,經過診斷確診為癲癇。
本來是癲癇病,卻被當成精神分裂症而治療,不但影響了後續治療效果,還讓患者白白花了冤枉錢。
6、醫生的猜測和儀器診斷相輔相成
通俗地說,醫生在猜患者得什麼病,儀器的診斷讓他這個“猜測“變成“確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也不能簡單說醫生離不開儀器,或者說醫生離開儀器就不能看病了。
儀器的作用是幫助醫生確診,減少誤診的機率。
“醫者父母心”,醫生讓患者做檢查,也是對患者負責任的表現。每一項檢查都是有意義的,而每一項檢查結果都在幫助患者說明身體的不適,讓醫生能更好地進行治療。
至於大家認為的多賺錢,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有科室的醫生都是符合國家的標準,一切檢查都有相應的職業規範,沒有必要因為檢測者的費用問題,承擔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