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日報
黃懿陸
2021年7月9日,我與省委、省政府從中國科學院引進的人才、雲南大學高原湖泊生態與治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虎才一行,從廣西一路考察到了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州委常委、統戰部長王毅,副州長玉榮帶著我,到文山鄭保骨傷科醫院博物館參觀,並熱情介紹院長鄭玉華的情況,說她18歲擔起鄭氏黃帝內經九針醫術第八代傳人的重任,創造性地把家傳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起來,建立了文山鄭保骨傷科醫院,並將醫院建成國家二級甲等中醫專科醫院,在傳承創新發展民族醫藥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其繼承弘揚的鄭氏黃帝內經九經針法正在呈報省、國家非遺專案。
鄭保骨傷科醫院有一個博物館,其展品數百件,其中有古官服、古醫學書籍、藥碾、針灸穴位人像、墨硯等等。其中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尊祖先祭祀牌。牌座邊角已經朽腐,很有一些年頭了。此牌位上寫道:宋供、杏壇先哲、九天開化文昌梓潼帝君;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宋先賢徽國文公朱夫子——奉,泗水名儒。
一般情況下,供奉孔子神位多見,把朱熹夫子和孔子一起供奉,在我所見類似情況是第一次。特別是屬於鄭家的神位,供奉的就是這兩位大德先賢。醫院院長鄭玉華說,這是其父親一再交代,不管有什麼變化,都要保護好這個神位牌,箇中緣由,他父親不知道,只知道是父輩一代一代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要說他們家傳承了多少年、多少代,她就不清楚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縣,生於南劍州尤溪。他的理學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
鄭氏家族其祖上西疇縣興街鎮甘塘子有祖墓,為墓主鄭光逵“純”字輩孫子6人所立。根據碑文記載,估計鄭氏家族“移居古滇”之後,墓主這一代開始就居住墓地一帶至今。當今鄭氏家族女婿陸光星告訴我們,他們祖上是跟著吳三桂來到雲南的。
那麼,鄭家為什麼會祭祀朱熹神位,而且神位有“泗水名儒”,寫的是孔子,還是朱熹?
根據學界研究,朱熹夫子沒有到過泗水,孔子家鄉在山東曲阜,與“泗水”有關係。其為儒家創始人,使用“泗水名儒”顯然不合適。這裡說的“泗水名儒”指的是誰?他與鄭氏家族有什麼淵源關係?
其一,朱熹的“泗水”情結。
經歷南宋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總結宋代理學思想,建立龐大理學體系,開創了紫陽學派、校訂四書,使之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科目的朱熹,尊稱朱子,又稱紫陽先生、朱文公,祖籍南宋徽州婺源縣(今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生於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為南宋著名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為歷朝歷代統治者推崇。他有一首很有名的詩歌《春日》,千百年來深受好評: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說的是他在風和日麗的泗水之濱踏青,到處都是美麗盎然的春天的美景。
詩中“泗水濱”,指的是山東泗水;在這裡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期孔子曾在洙、泗之間設壇講學,教授弟子。所謂尋芳也是指追求先賢聖人之道。又因為孔聖人有七十二賢客,三千弟子,所以萬紫千紅也是比喻孔學的繁榮昌盛和豐富多彩。南宋時期,泗水已經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遊春呢?
歷史事實是,詩中的“泗水濱”朱熹根本就去不了,他父親就是因為任職期滿而回不了家鄉的。“泗水”其地在宋朝南渡逃亡時早被金人所侵佔。詩中“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看,朱熹此詩是對孔子出生地淪陷的感懷之作。
鄭氏家族神位牌上有“泗水名儒”之說。倘若鄭、朱兩家不是世交,就不會有這樣的記載。而這個記載,也反證和吻合了學界研究《春日》結論的正確,同時也證明了鄭家神牌內涵深藏不露的玄機。
其二,朱熹誕生於福建尤溪鄭氏之廬。
《宋史•朱熹傳》記載“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這與鄭氏家族供奉神位牌“宋先賢徽國文公朱夫子”的記載一致。沒有讀過《宋史》,不可能知道朱熹祖籍徽州婺源;鄭家與朱熹家族不是世交,其神牌也不會特別記述“泗水名儒”的故事。朱、鄭世交之源,始於南宋時期頗有才華的鄭乾道,也叫作鄭安道。據《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一五記載:福建尤溪人鄭乾道,號義齋,神宗熙寧六年(一零七三)進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農曆九月十五日中午,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別墅(鄭安道“義齋”館舍)西廂房,使這裡成為聞名海內外的朱熹誕生地。
民國《尤溪縣誌》圖載:尤溪縣城關南北向各有一座山,稱為公山和文山。就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文”“公”二山突然同時起火,火勢呈現“文”、“公”二字。在鄭安道別墅居住的朱熹父母朱松夫婦,為之稱奇。朱松感嘆道:“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 ,因此為朱熹取名“熹”。因尤溪古名沈溪,又取乳名“沈郎”。
其三,朱熹之父朱松與鄭乾道為世交。
朱松(1097-1143),字喬年,號韋齋,婺源松巖裡(今紫陽鎮)人。他是朱熹之父,儒林學者稱為“韋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遊程門弟子羅從彥門,問河洛之學,其理學思想對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響。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廸功郎,任建州政和縣尉,由此舉家徙閩成為婺源茶院朱氏入閩始祖。
朱熹父親朱松所撰詩文《韋齋集》卷5,收留有鄭乾道的兩首詩歌:鳳山團餅月朣朦/老桂橫枝出舊叢/小友他年春入手/始知蟾窟本來空。
坐朝樂事記當年/湯餅何湏半臂錢/吾輩自知樽有酒/汝翁莫嘆坐無氈。
該詩主要講朱熹降生於尤溪鄭家的溪南別墅。朱熹誕生三日,朱家舉“三朝洗兒禮”,鄭乾道以名茶“月團”送朱家作洗湯,並題了兩首詩相贈。其中的“鳳山”指的是北苑御茶園三十六內園之一。其中的“汝翁”亦即朱熹父親朱松。
其四,文山鄭保骨傷科醫院掌門人鄭玉華應該是鄭乾道後人。
僅憑一塊世代祭祀“孔子、朱熹”的神位牌,追根究底,基本可以判斷鄭玉華為朱熹一家的館舍房東鄭氏家族後裔之一。
鄧洪波、彭愛學主編,湖南大學2000年出版的《中國書院攬勝》介紹:
南溪書院在福建尤溪縣城南公山之麓,毓秀峰下,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它前身是邑人鄭安道(義齋)館舍。朱熹之父朱松從政和調任尤溪縣尉秩滿,時逢金兵南侵,有家難還,不得已與夫人祝氏五娘寄居在摯友鄭安道家,設館教學,聊度時日,前後達10年之久,第3年即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朱熹就出生在這裡,並於此度過了孩提時光,鄭家因而成為“南溪書院”的起源地。
朱熹逝世後,縣令李修於嘉熙元年(1237年)捐資在此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築,祀朱家父子。寶元年(1253年),宋理宗賜額“南溪書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後屢有修繕擴建。
在中國文化的潛意識裡,偉人降世總帶有祥瑞之兆。朱熹誕生時引發山火二山名中有一座文山。
我在文山鄭保骨傷科醫院博物館看到琳琅滿目的醫學實物,研究之後我一直思考,鄭氏家族後裔遷居文山,是不是與當時朱熹出生時所發山火的文山之名在冥冥之中有著某種機緣巧合呢?
文山鄭保骨傷科醫院博物館傳世供奉孔夫子、朱夫子神位,我認為有個說法了。而創辦文山鄭保骨傷科醫院的掌門人,是當年收留朱熹家的房東後裔之一,那也是可以肯定的了。
作者簡介: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研究員、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雲南文史》主編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