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喜歡借文化輸出炫耀武力,向全世界展示其無所不能,好萊塢電影便是其用得輕車熟路的絕佳宣傳工具。
戰爭,在好萊塢電影中比例頗高,這些電影打著記錄歷史的旗號,卻往往夾帶私貨、篡改史實,用來誇大美國政府的作用。
但令人詫異的是,好萊塢卻對持續了三年之久、打得轟轟烈烈的朝鮮戰爭卻鮮有涉獵,幾乎不見蹤影。
美國為什麼不敢拍朝鮮戰爭相關的電影?這場“被遺忘的戰爭”究竟反映的是美國的心虛還是恐懼?
首先肯定有很多朋友好奇,朝鮮戰爭跌宕起伏、牽涉眾多國家,本來就是收視率的保障,好萊塢為什麼不肯拍呢?
要知道,《敦刻爾克》《兄弟連》《光榮之路》《1917》等電影都風靡全球,不僅為好萊塢創造了巨大收益,也給美國形象帶來了諸多提升。
如果有一部電影能從朝鮮半島入手,必定也有大火的潛質,但好萊塢就是不肯拍。
其實這並非因為好萊塢不貪圖商業利益,而是美國的確無法正視這段歷史。
曾經不可一世、號稱戰無不勝的美軍,糾集了大量盟友,浩浩蕩蕩地在仁川登陸,結果卻什麼也沒有撈到,落得個悻悻而歸的慘淡收場。
美國人,尤其是美國政府當然不能接受。
不僅如此,中國入朝後,朝鮮戰爭更是撲朔迷離,至今存在著大量爭議,這也導致美國不知從何入手。
那麼,讓美國忌憚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首先,對這場戰爭的性質不好定義。
雖然在一場戰爭中,作戰雙方都是為利益而戰,但在戰爭結束後,歷史總是會給出正義與非正義的一方。
比如在二戰中,德國、日本、義大利便因實施法西斯主義而被全世界唾棄,成為了非正義的那一方,至今面臨著大量指責。
但是,對朝鮮戰爭參戰各方的界定卻沒那麼容易,為什麼這麼說呢?
對中國而言自然不用多說,抗美援朝是一場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但是美國卻沒有這個底氣。
在戰爭爆發前夕,美國政府對南韓李承晚政府大力援助,提供了鉅額物資和武器,並且煽動南北朝鮮的對立,這也直接導致李承晚不斷挑釁,最終引起了戰爭的爆發,由此可見,美國的無端插手是朝鮮戰爭的直接原因。
不僅如此,在南韓被金日成部隊打得節節敗退時,美國主動要求出兵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有人說,不對啊,出兵朝鮮不是聯合國的決議嗎?
這一決議的確是由聯合國會議表決做出,但是別忘了,當時蘇聯已經放棄了參會資格。
沒有蘇方制衡的美國事實上已經掌控了聯合國會場,這一決議根本就不是所謂的投票得出,而是美國的一言堂。
後來的聯合國軍中美軍佔了很大部分,其他國家根本捨不得派出精銳部隊,由此也能看出,西方各國對美國的侵略行徑相當不滿。
所以說,美國罔顧國際輿論,擅自挑起大規模戰爭,從戰爭的性質而言,美國是不折不扣的非正義方,這與美國著重對外宣傳的“自由”、“民主”相悖,所以好萊塢縱然想掙大錢,但誰讓美軍是“不義之師”呢?
談到這場戰爭,他們註定抬不起頭來,只能揹負著包括中朝兩國在內的世界人民的指責,所以也就別提拍什麼戰爭宣傳片了。
其次,戰爭的過程讓美國羞於提起。
美軍是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數千架飛機、不計其數的坦克和火炮,士兵的裝備也獨步天下,號稱武裝到牙齒。
反觀中國,志願軍有相當一部分連步槍、子彈都不夠,還有拿著砍刀走向戰場的,後勤補給也與美國天差地別,在天寒地凍之下,不少士兵還穿著草鞋,只能靠跑步取暖。
不僅如此,美國的作戰手段是典型的機械化作戰,利用先進的武器開路,在轟炸機創造出的火力掩護下進攻。
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仍舊利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總結而出的戰術技巧,兩國之間的差距。
讓美軍在中國入朝初期志得意滿,其陸軍司令員麥克阿瑟甚至喊出口號,要“全殲中國軍隊”。
但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從雙方第一次遭遇的雲山戰役開始,中國軍隊就毫不畏懼,利用卓越的指揮和頑強的鬥志與美國人打得有來有往。
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更是在彭德懷總司令的率領下,一舉發起了五次戰役,將美軍打得丟盔卸甲,一直退回到了三八線附近,朝鮮戰場的形勢也發生了戲劇般的轉變。
自命不凡的美國人還是不肯接受失敗的結局,在國內調遣了大量兵力和武器,集結在漢城附近,準備對志願軍發起致命一擊。
沒想到中國軍隊巧妙地化解了美國的攻勢,透過夏季反擊大作戰、金城戰役等,反而一舉消滅了美軍主力,讓美國再也無法在朝鮮興風作浪,不得不在板門店簽下了停戰協議。
毋庸置疑的是,朝鮮戰爭中美強中弱,但中國憑藉落後的武器裝備、後勤補給,反而打出了風采,讓美軍黯然失色,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任美國如何抵賴、粉飾也無法改變。
所以這一戰也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恥辱之戰,美國不願意提起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僅如此,這場戰爭在傷亡人數方面至今沒有定論,這也是美國極力隱瞞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中國方面經過多番核查公佈了戰果,資料顯示,從1950年到1953年三年期間,中朝軍隊一共擊傷、擊斃敵軍109.3萬餘人,其中美軍數量大約為30萬人,但這一資料卻遭到了美國的矢口否認。
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一再宣稱,美國陣亡人數為36574人,負傷人數為103842人,失蹤7926人,被俘4714人,一共也就15萬人左右,只有我方統計人數的一半。
按理說,部分被擊傷的美國士兵重新回到戰場有再次受傷或被擊斃的可能,所以兩國資料有些出入實屬正常,但差距足有一倍之多就顯得十分詭異了,而根據韓國政府統計的傷亡報告,我國公佈的數字無疑要更準確一些。
由此也能看出來,美國政府為朝鮮戰爭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預期,所以才不敢將實情告知國內民眾,如此一來,美國政府自然就不想再提這件事了,畢竟到時候要是被揭開老底,可就成了一個國際笑話。
最後,戰爭的結果對美國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先說蘇聯,因為從戰爭爆發開始,蘇聯一直作壁上觀,沒有任何投入,並且大力倒騰軍火,發了一筆戰爭財,所以在朝鮮戰爭以後科技水平和軍事實力都突飛猛進,一舉趕上了美國,也將冷戰初期一邊倒的局勢徹底扭轉。
但對美國而言,朝鮮戰爭將國內經濟拖入泥潭,數百億美元的投入也打了水漂,搞得國內怨聲載道,嚴重耽擱了發展程序。
當然,透過這一戰,美國意識到自己的實力難以打贏地面區域性戰爭,於是在戰爭結束後實行所謂的“大規模報復戰略”,把軍備重點轉移到發展核武器和空軍方面,軍費也一度飆升至400億美元,同蘇聯展開了持續的軍備競賽,這也推動了美國電子戰和資訊戰打法的誕生。
雖然美國也有因禍得福的一面,但總體而言還是吃了個大虧,不僅給了戰略對手蘇聯發展空間,也一戰打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從此沒有哪個國家敢正面向中國宣戰,中國也正式走上了獨立自主、不被欺辱的道路。
正如彭老總所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很多人說,美國好萊塢的影響力如此巨大,針對朝鮮戰爭為什麼不做出一些篡改呢?反正被西方洗腦多年的民眾也看不出來。
其實,美國的確有篡改歷史的“習俗”,就拿二戰來說,德國最終戰敗,很多人都說是因為英美的諾曼底登陸給了致命一擊。
事實上,在諾曼底登陸前蘇聯軍隊已經將德國打得潰不成軍,戰敗只是時間問題,而美國利用中小學教科書、好萊塢電影等途徑,大肆渲染諾曼底登陸的重要性,反而抹殺了蘇聯至關重要的貢獻。
不僅如此,日本投降更是個絕佳的例子。
如今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日本投降是因為美國的原子彈,其實在蘇聯和中國軍隊對日本關東軍的聯合絞殺之下,日本國內早已無力為繼,正在討論無條件投降的事宜,就在這時美國扔下了兩顆原子彈,巧妙地篡奪了勝利果實。
但是,因為美國強大的宣傳力量,如今大家普遍認同美國是結束二戰最大的功臣,殊不知,這已經落入了美國的政治陷阱。
那麼,針對朝鮮戰爭,美國為什麼不如法炮製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朝鮮戰爭涉事國家太多,戰爭結果太明確,想要忽悠所有人難如登天;
二是中國這些年的急速發展已經讓美國感到恐懼,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外交場上不卑不亢,揭露了美國諸多陰謀,不管美國如何厚顏無恥地進行抹黑和栽贓,中國人都有能力戳穿美國的謊言,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真相,而這,也正是美國至今不敢直視朝鮮戰爭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