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國的“小跟班”——南越悍然侵佔西沙群島,在西沙海域撞毀中國漁船,並不斷挑釁。
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人民解放軍堅決奮起還擊,以總噸位不及2000的四條小型艦艇,擊敗了噸位超過自己兩倍的兩艘南越驅逐艦,以弱勝強,大獲全勝。
此次海戰規模不大,但意義不小,是我國海軍首次外戰中取勝,使得我國能在西沙立足,進而能與諸國爭雄於南海。
而此次意義非凡的海戰指揮官便是時任榆林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魏鳴森。
1974年西沙海戰中,擔任前線指揮官的魏鳴森,後來怎麼樣了?
魏鳴森
軍事測繪,磨礪本領
魏鳴森1920年7月出生於河北省隆堯縣牛橋鄉梅莊村。16歲就參加了革命,18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名真正的革命先輩。
他參加革命的時候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憑著執行力強、反應迅速的優點,他加入了八路軍的特務團。
隨著八路軍隊伍的擴大、各項軍種的細化以及抗戰的發展,測繪人才成為了緊缺人才。
孫子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軍事地圖是戰場指揮者的眼睛。賀龍元帥在紅軍時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到1份地圖,比繳獲10挺機槍還重要。”足以可見軍事地圖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然而軍事測繪不同於一般的工作,技術性和專業性很強,需要由專門的人員來承擔。在紅軍時代,部隊所用的指揮圖和作戰圖均由指揮員親自繪製。隨著革命的深入,培養專業的軍事測繪人才迫在眉睫。
魏鳴森認為軍事測繪特別重要,於是參加了當時八路軍測繪訓練班。憑著勤學苦練,他迅速成為了軍事測繪行業的行家裡手,不久被調到冀南軍區擔任測繪隊副隊長職務,從事軍事地圖的繪製和印刷工作。
在環境極其惡劣、裝置十分簡陋的情況下,魏鳴森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俗的成績。他帶領我軍的測繪人員冒著炮火,千方百計蒐集各類資料,精心繪製軍事地圖。並且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還發明瞭一種布料做的軍事地圖。
這種地圖印刷技術使得製出的地圖不但方便儲存,而且便於隨身攜帶,受到了軍隊內的一致好評。
魏鳴森的這一段軍事測繪經歷,增加了他把握戰局的能力,客觀上對之後指揮西沙海戰奠定了基礎。
偵查尖兵,嶄露頭角
解放戰爭開始,魏鳴森被組織安排到偵查行業,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作戰科科長、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偵察科長等職務。每次重大戰役,雖然他不在正面戰場,但永遠都是戰役勝利背後的無名英雄,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軍內被評為模範幹部。
說起魏鳴森的偵察能力,有一段關於他和楊勇上將的軼事,足以說明他敏銳的偵察感覺。
楊勇
在1950年初,楊勇上將當時被任命為貴州省省長。當時重慶已解放,根據組織安排,楊勇應速到貴州任職。此時,魏鳴森是楊的偵察科長。
進入貴州的第一站是遵義。在遵義街頭,魏鳴森發現到處是“歡迎楊主席回貴州主持工作”的標語,感覺到非常震驚。多年的偵察經驗告訴他,如此招搖,到貴陽的路上必有禍患。
因為貴州多山,地形複雜,且多土匪,加之當時還埋伏著一些國民黨的散兵遊勇,這些勢力在暗處聚集起來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
由於全國已經解放,楊勇去貴州上任僅僅帶了一個連的兵力,且車騎輜重繁多,兵力都分散在各個車輛上。這種情況如果真遇到土匪和國民黨的殘部,那肯定是不堪一擊、在劫難逃。
想到這兒,魏鳴森不覺驚出了一身冷汗。於是他連夜去找楊勇司令員。此時已經夜半,楊勇正在沉沉入睡。但聽到魏鳴森來造訪,卻也不敢怠慢,因為他知道這麼晚,肯定是特別重要的事情。
於是,魏鳴森向楊勇彙報了他看到的情況以及自己的分析,表示了自己對此行的擔憂。楊勇在深感自己大意的同時,也對自己有這樣一個謹慎的偵察科長感到欣慰。
在魏鳴森的周密部署下,雖然在路上與匪幫發生了激戰,犧牲了不少同志,但楊勇司令員最終順利到達貴陽,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
在1976年的春節,楊勇上將隨羅瑞卿大將到海南,專門看望了時任海軍榆林基地副司令員的魏鳴森。楊勇對當時的情形還心有餘悸,他對魏鳴森說:“要不是你,後果不堪設想。”這句話是將軍們對魏鳴森偵察能力的高度讚揚。
羅瑞卿
服役海軍,臨危受命
1961年,魏鳴森崗位調整,調入我國海軍,開始在海上服役。
西沙群島歷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我國人民在其上捕魚的經歷,至少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
西沙群島不光戰略地位重要,其油氣資源也十分豐富,有中國南海的“波斯灣”美譽。這樣的寶地歷來不乏一些強盜的覬覦,先後被法國、日本等列強佔領過。
我國曆來對於西沙群島的主權是沒有任何質疑的,即便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國民政府,也曾嚴正宣告西沙群島乃中國的固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形勢變得複雜。美國在亞洲除了扶植日本之外,還在培養他的“小跟班”——南越。此時北越的領導人是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胡志明。美國不斷資助南越與北越起衝突,最終發展為一場拉鋸戰。
胡志明
這場戰爭如此的令人折磨,最終使得作為“世界警察”身份的美國也忍不住赤膊上場,藉助北部灣事件參加到戰爭中。
然而現實不如美軍所料,在越南耗了二十年後,美國大兵元氣大傷,前後戰死6萬餘人,勝利遙不可及。於是,美國開始轉變思路,開始援助南越裝備,依靠南越與北越打內戰,自己則抽身走人。
從那時候起,南越收到了美國援助的大批海軍裝備,其中就包括大噸位的艦艇。在1973年,南越的海軍裝備達到了峰值,大小艦艇的數目高達1400艘。
軍備的增加同時也助長了南越囂張的氣焰,他們開始頻繁在南海尋釁滋事,一系列操作令人髮指。先是將南沙的諸多島嶼單方面劃為已有,此後又在西沙海域悍然撞毀我國漁船,還無恥地將我國漁民抓到南越,威逼漁民承認西沙為南越之領土。
面對南越的野蠻行徑,我國外交部於1974年初就向南越提出了嚴重警告。但是南越方把我方的警告當做軟弱可欺。
儘管在我國此時的重點在於北線與蘇聯邊界的防務,對於南海艦隊甚至於海軍的投入少之又少,可謂家底單薄。但是此時情況危急,已別無選擇,魏鳴森臨危受命,擔任這場海戰的指揮員。
西沙海戰,一舉成名
當時魏鳴森手中的武器亦屬寥寥。榆林基地此時只有6艘獵潛艇,且大多都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根本不能參與戰鬥。這種情況,魏鳴森何嘗不知,但是兵臨城下,不迎戰是不行了。
魏鳴森叫軍士們檢查6艘獵潛艇,選出狀態較好的2艘,並將所有能用的裝置和武器都裝配在上面,來迎戰噸位遠超自己的南越大型艦隊。要知道,這兩艘獵潛艇的實際用途是用來巡邏和護漁,並不具備大型海戰的能力,但是事已至此,只能迎難而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戰的前夜,魏鳴森專門召開了會議,和眾將士們研究應敵策略。經過群策群力,最終制定出了一整套作戰策略。2
由於武器和裝備的落後,我軍堅決貫徹在島嶼的礁石中與敵艦打近戰這一基本原則,利用敵方某些長炮戰艦有死角的弱點,不怕犧牲,勇猛近戰。對於敵方有些先進的自動化裝置,譬如雷達、無線電、自動火控系統等,採取優先打擊的策略。
這套作戰策略可謂抓住了敵人的弱點,知己知彼,條理分明,是魏鳴森多年軍事素養的積累。並且事實證明,這場戰鬥的發展正如他的預料之中。
憑藉多年的戰鬥經驗和無畏的精神,魏鳴森指揮我方海軍和敵艦戰鬥長達四個小時。最終擊沉南越戰艦“怒濤”號,“李常傑”號中彈多處,喪失戰鬥能力,其他敵艦均被我方擊傷後四散逃竄。
其中南越軍死亡53人,傷16人,俘虜48人(其中不包括美軍聯絡員科什)。
南越海軍雖然潰敗,但在我國西沙珊瑚、甘泉、金銀三島的守軍還未撤軍。此一役可謂嚇破了南越軍隊的膽子,大大增強了我方海軍的自信心。
同年1月20日,魏鳴森等帶領我方海軍搶灘登陸,發起收復三島之戰。南越守軍此時已無海軍援助,如甕中之鱉,只能倉皇棄島逃竄。五星紅旗再次飄蕩在三島之上。
西沙海戰看似規模不大,其實有重要的意義。它是我軍首次遠離海岸的作戰,且取得了勝利。作為指揮官的魏鳴森居功至偉。在戰鬥中,他不但戰鬥英勇,更重要的是運用戰術得當,以弱勝強,展現了高超的軍事素養。
如果說,之前魏鳴森由於其測繪軍事地圖和偵察能力而在我軍小有名氣的話,這場海戰則讓他彪炳史冊。但正是由於他的這些經歷,使得在如此危機之時還能冷靜分析,顯示了一名共產主義將領的卓越指揮能力。
光榮退休,精神永存
在軍中服役多年後,魏鳴森終於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顧問這一職位上光榮退休,離開了為之奉獻了五十年的軍營。
在他退休一年後,我軍恢復了軍銜制度,按照魏鳴森的赫赫戰功,如果還在軍隊,至少應該是中將軍銜。但這一切似乎跟他無關了,雖然帶著“西沙海戰指揮員”的光環,但退休後的魏鳴森十分低調,深居簡出,讀書寫字,基本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退休多年後,魏鳴森終於出現在大眾面前。這次他並不是以將軍的身份出現,而是將自己幾十年的工資捐了出來,投資50餘萬元在家鄉興建了一個大理石廠,為貧困的家鄉的經濟發展盡了一份力量。
1997年,為表彰在西沙海戰中的卓越表現,78歲的魏鳴森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授予獨立功勳榮譽勳章。
2007年12月8日,魏鳴森在其88歲高齡的時候,在北京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葬於風景秀麗的香山腳下。
每當冰雪覆蓋的冬日,便有他的家人、朋友、部下等來瞻仰英靈,寄託哀思。站在魏鳴森將軍的墓前,之前的部下和戰友,似乎還能聽到他在西沙海戰中向敵人發出的嚴正警告:“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你侵入我國領海,立即離開!”
結語
縱觀魏鳴森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他早年參加革命,行走於行伍之間,在軍事測繪行業和偵察事業建樹頗多,1974年西沙海戰一戰成名。可以說,魏鳴森將軍身上閃耀著一代革命先輩的光輝,是我國的民族英雄。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在魏鳴森將軍的一生中應能汲取不少東西。只有不忘初心、抓鐵有痕、努力拼搏、迎難而上,才能把握機會,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