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的關係始終磕磕絆絆,兩國時而形同陌路、兵戎相見;時而兩家和平共處,同舟共濟。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兩國的體制、國情等諸多方面的不同以及美國單方面奉行的霸權主義。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美蘇兩極爭霸的格局空前緊張。
不過,這客觀上為新中國的外交創造了新機遇。美國開始轉變對中國的敵對態度。
1972年,在新中國的默許下,尼克松一行秘密訪華。在訪問期間,尼克松夫婦對中國的大熊貓甚是喜愛,尼克松夫人甚至公開表示想要帶熊貓回國。
然而,作為回應,周恩來卻送了她一盒香菸,偉人此舉有何深意?最後的結果究竟如何呢?為回答這些問題,筆者將從中蘇美三國的格局開始講起。
尖上獨舞
1969年,新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牟足了勁想讓自己青史留名,在外交方面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復中美的外交關係,後來他公開說道:“越南戰爭是我必須處理的最緊迫的外交問題,但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河內,而在莫斯科和北京。”
尼克松的公開發言也證明,美國孤立20年的行為非但沒有奏效,反而讓自己陷入了窘境,所以美國必須要重視中國的存在。
其實,尼克松的想法與毛澤東的想法不謀而合。在1969年6月,毛澤東就和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四位老帥研究了國際形勢。
老帥們也一致認為,現在美國出於對付蘇聯的考慮,正急於拉攏中國,我們可以利用美蘇的矛盾,開啟中美的關係。於是,毛澤東下定決心,調整了中國的外交政策。
中美破冰
1970年10月,尼克松在接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時說道,中美的關係十分重要,他想同中國和好,美國也絕對不會聯合其他國家反對中國,願意派一名高階使節秘密訪問中國,請葉海亞予以協助。
葉海亞表示同意。不久以後,葉海亞到中國訪問,並向周恩來轉達了尼克松的和談請求。
聽完,周恩來給予正式答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他人干涉。美國武裝力量佔據中國臺灣和臺灣海峽是導致中美關係緊張的關鍵問題。如果尼克松真有解決上述問題的意願和辦法,那中國將歡迎美國特使前來商談。”
回國後,葉海亞-汗將周總理的答覆傳遞給基辛格,不久以後,美國政府表示願意在北京舉行高階會談,討論臺灣在內的諸多問題。
次年4月,毛澤東同意邀請參加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這種“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直接促進了中美外交關係的發展和世界形勢的變化。
同年,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向中國傳達了美國政府的態度:臺灣是中國本土的一部分,此舉象徵著美國願意積極解決中美外交關係,這一訊息也震動了全世界。
三、尼克松訪華
經過長時間的試探,尼克松終於忍不住了,在1972年初就開始了對中國的訪問,這在當時屬實是一場政治巨震。
為了此次訪問尼克松是花了不少心思,在外交禮物上更是傷透了腦筋,最終選定了由愛德華·馬歇爾·波姆的兩件瓷器燒製的天鵝。
為什麼要這樣選,首先這兩件的製造者是美國的國寶級瓷器大師集大成製作,此後世間絕無再有;
其次瓷器的英文發音就是中國的意思,透過贈送瓷器,美國也表達出對中國的敬意;最後,在西方文化之中,天鵝象徵著純潔和美好,也表達出美國對中美關係的美好希冀。
美中不足的是,一件瓷器的羽毛在搬運過程中被折斷,無奈之下只能用膠水先接上。
1972年,尼克松走下了飛機,然後將手伸向了周恩來。周恩來說道:“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
尼克松緊接著便說道:“我很榮幸,終於來到了你們偉大的國家!”根據尼克松的回憶錄,他感慨到,這次握手不僅僅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宣告了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當天下午,已經79歲高齡的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接見了尼克松一行。根據隨行的基辛格回憶,毛澤東的書房不大,四周的書架和桌子上上放滿了文稿,這裡更像是一位學者的住處,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全能型領導人的會客廳。
當來訪者進入房間時,毛澤東站起身來,與尼克松一行握手,表示歡迎。此時毛澤東雖然身患疾病,但他還保持著閃電般的思緒,說話風趣幽默,原本15分鐘的談話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一個多小時。
在談話時,毛澤東風趣的說:“在你競選時,我是投了你一票的” 。“我喜歡右派,人家說,你是右派,共和黨是右傾。”
尼克松答道:“在美國,左派只會誇誇其談,右派卻能做事,至少目前如此。”
後來,尼克松帶著道歉的語氣向毛澤東說出了外交禮物損壞一事,毛澤東立即笑著回答道:“中美關係不是讓你接上了嗎。”毛澤東一語雙關,讓尼克松十分佩服。
禮尚往來一直是中國的禮儀之道,在收到尼克松的外交禮物後,毛澤東自然回贈了些禮物,其中就包括四兩茶葉。
尼克松看到這四兩茶葉後,不由得滿臉疑問,為何送的如此之少?旁邊的周恩來注意到了尼克松神色的變化,他幽默地說道:“主席是送了您半壁江山啊!”
原來這些茶葉可不是普通茶葉,這產自武夷巖的大紅袍,目前全世界的茶樹僅剩三株,一年的產量也就八兩左右,是精品中的精品,主席這一送不就是送了“半壁江山。”
聽完解釋,尼克松的情緒瞬間好轉了,他不敢小瞧這4兩茶葉,也為剛剛的失禮感到歉意。
毛澤東除了贈送茶葉還贈送了三句奇詩: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
據尼克松和他的顧問猜測,“老叟坐凳”可能是毛澤東的自我描寫:一個老人,他歷經了革命鬥爭中的生生死死,歷經了人生歷程中的風霜雨雪,冷眼看世界;
“嫦娥奔月”可能是指當時的中國衛星上天;“走馬觀花”則暗諷尼克松來中國也不可能真正瞭解中國的情況,只不過是走馬觀花而已。
毛澤東卻說:“尼克松沒明白我的意思。”不過,對於這三句詩詞,毛澤東也始終未曾解釋過,歷史也是眾說紛紜,目前已成謎。
最後,中美髮布了聯合公報,內容限於篇幅原因不再描述,大致內容為:中美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美國不在臺灣部署軍事力量,中美關係正常化等等。
四、熊貓外交
在尼克松正式訪華前,美國已經派過幾批 “先遣小組”訪問了中國。幾乎每個“先遣小組”來到中國都要看一次熊貓,有的甚至修改了計劃的行程。
起初大家都沒太在意,畢竟中國熊貓已經名揚四海,外國人想見一面也實屬正常,但尼克松夫婦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在結束了一系列訪問後,尼克松夫婦迫不及待地去了北京動物園看了大熊貓。
看著這些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尼克松夫人十分激動,雖然有專門的攝影師跟隨,但她還是親自拿著相機給熊貓拍照、喂熊貓吃東西,臨走時還不斷稱讚熊貓可愛,還委婉地表達出想要熊貓的想法。
上街購物時,尼克松夫人還買了一大堆的熊貓玩具,其實也是想為獲得大熊貓再爭取機會。隨行的人把這一情況立刻告訴給周恩來總理,但總理並沒有表態。
在送別宴席上,周恩來總理忽然把桌上的熊貓牌香菸遞給尼克松夫人,然後說道:“我要送給你們兩樣東西。”
尼克松夫人以為周總理會送給他香菸,連忙說道:“香菸,我不會抽......”周恩來笑著說道:“不是香菸,我說的是大熊貓,我們要送給你們兩隻大熊貓。”
尼克松夫人瞬間激動不已,她高興地說丈夫尼克松說道:“理查德,周總理要送給我們兩隻大熊貓,真的大熊貓!“
於是,中國開始了赴美大熊貓的遴選工作。年齡三歲左右、身體健康、體型適中、外觀漂亮是挑選的四個標準。
經過多次比較,在北京動物園生活了不到一年的“玲玲”和“興興”被選中。臨行前,為了讓兩隻大熊貓能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動物園給它們餵養了牛奶、雞蛋和維生素,在當時,這樣的營養條件普通人都難享用得到。
五、美國的寶貝
1972年4月,“玲玲”和“興興”從北京坐上飛機,最終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開啟了“熊貓外交”。
美國官方把得到大熊貓的訊息公之於眾,同時把4月20日宣佈為“熊貓日。”
後來,尼克松夫人也出席了動物園熊貓館的揭幕式。開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兩萬遊客排隊參觀,雖然每個人只能看15分鐘,但還是造成了嚴重的阻塞。
“玲玲”和“興興”的到來在美國社會掀起了“熊貓熱”,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美國人的焦點,印有大熊貓的商品更是被一搶而空,就連運輸它們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箱子都被拿來展覽,1972年還被美國民眾成為“熊貓年” 。
在“玲玲”和“興興”入駐不久,一名叫做德芙拉·克萊曼的生物學家專門照顧它們的生活。
這名生物學家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滿足“玲玲”和“興興”對竹子的大量需求。
在熊貓的飲食材料中,99%的都是竹子,而且它們對竹子的品質十分挑剔,品質不好的竹子它們碰都不碰。德芙拉·克萊曼只能透過動物園刊登廣告,向社會徵集新鮮竹子。
一名叫做南茜的女兒主動撥通了動物園的電話,她說自己的父母都是中國迷,在家附近種了一片竹林,可以給熊貓食用。
德芙拉·克萊曼在考察竹林後喜出望外,他們發現這正是他們尋找的型別,是熊貓們最喜歡的品種,從此南茜家就成了動物園的竹子供應商,每週都會砍數百斤的竹子,專供給“玲玲”和“興興”。
1976年,美國民眾希望在美國《獨立宣言》200週年之際能迎來一個大熊貓寶寶,但是由於對大熊貓性情不熟,只到兩個熊貓的發情期結束,它們才被放在一起,自然是毫無“收穫”。
1981年,美國迎來了另一隻雄性大熊貓“佳佳”(英國租借給美國),美國民眾希望“佳佳”是一個更適合“玲玲”的伴侶。令人想不到的是,“玲玲”和“佳佳”見的第一面就打了起來,後續自然是處不到一起。
就在“佳佳”離開不久,“玲玲”和“興興”卻“意外”地走到了一起,工作人員趕緊架起了攝像機進行了24小時的監控,密切關注著它們的一舉一動,後來公園把熊貓的錄影放到了電視上,給美國群眾帶來了無數歡樂和溫暖。
遺憾的是,“玲玲”和“興興”這對夫妻在美國孕育的五胎都無一存活,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熊貓幼崽死亡率本身就高,另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工作人員在大熊貓的孕育上缺乏科學經驗。
1992年,“玲玲”因心臟衰竭去世,1999年,“興興”因腎衰竭被施以安樂死。
結語:自成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就開始飛速發展,在世界上產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國發現無法阻止新中國的強大後,就主動與新中國開始合作,在中日破冰後的一年內,世界上有20多個資本主義國家也紛紛與中國建交,這證明中國不是一個需要別人肯定的國家,我們一直都用事實說話,用實力證明自己。
在改善中美關係的過程中,中國領導人巧妙運用了“乒乓球外交”、“茶葉外交”以及“熊貓外交”等諸多手法,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展現出了老一代革命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靈活的手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