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
20世紀初,華僑、留學生中的部分先進分子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少中共黨員在海外僑胞中進行革命宣傳,組織發動華僑支援國內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海外僑胞爆發了空前的抗日愛國熱情,踴躍捐款捐物,支援國內抗戰。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指引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團結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抗擊侵略、救亡圖存,黨的僑務工作也由此係統全面地開展起來。
1935年,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同胞們”和“一切關心祖國的僑胞們”參加“最廣泛的反日民主統一戰線”,並將保護華僑權益作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之一,強調“保護僑胞在國內外生命、財產、居住和營業的自由”。此後,中共中央在《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政策的決定》《關於加強太平洋反日統一戰線及華僑工作的指示》等檔案中,強調做好僑務工作,爭取海外華僑對抗日戰爭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支援。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對面臨民族生存危機的全體中國人民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與海外僑胞日益高漲的愛國民族熱情相一致,獲得了海外僑胞的廣泛認同,海外華僑逐步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定支持者和重要力量。
為了加強對僑務工作的領導,中共中央於1938年初組建了八路軍、新四軍駐香港辦事處,在海外華僑中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開展華僑群眾抗日運動,接受華僑捐款捐物;組織、輸送眾多華僑青年奔赴延安,參加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支援宋慶齡、何香凝成立保衛中國同盟,開展募捐活動等。據不完全統計,在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成立後的兩年半時間,共收到海外華僑匯款220萬元和大量物資。動員、輸送了大批青年華僑和專業技術人員回國參戰,僅1938、1939年兩年,回國的華僑青年就達600餘人,其中不少是八路軍、新四軍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1940年,在延安成立了“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以“加強對海外僑胞的聯絡和宣傳”,組織華僑歸國參戰,參加邊區經濟建設和舉辦各種事業。1941年12月,成立由朱德擔任領導的海外工作委員會,主要負責研究南洋抗日形勢和僑務工作,推動建立更廣泛地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的統一戰線。這時期,我黨對海外僑情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和認識,建立了僑務工作機構和決策機制,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海外僑胞中的影響,培養、鍛鍊了一批僑務工作幹部。
愛國華僑領袖對廣大華僑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爭取愛國華僑領袖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認同和支援是僑務工作的重點。在此過程中,中共中央堅持擴大華僑統戰工作範圍,強調爭取“有名望的有正義感的”愛國僑領開展組織動員工作。1940年,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抵達重慶後,對國民黨當局的紙醉金迷、奢侈浪費和消極抗戰非常失望。當來到延安訪問時,毛澤東同志以簡樸、真誠、親切、民主的作風令陳嘉庚先生深為折服,延安清新、向上的風氣令他耳目一新,因此得出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結論,成為海外華僑政治轉向的重要轉折。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把海外僑胞視為建立聯合政府的基礎力量之一。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後,中共中央號召建立包括華僑在內的民主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權。1948年中共釋出“五一口號”,得到了海外僑胞的廣泛熱烈響應。毛澤東同志親自電邀華僑領袖陳嘉庚、司徒美堂回國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在新中國成立過程中,中共真誠聽取和採納海外華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海外華僑成為新政協的組成單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盡力保護國外華僑的正當權益和利益,保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利和利益。”自此,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紀元,海外僑胞在“站起來”中揚眉吐氣,黨和國家的僑務工作也進入了新階段。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