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路的盡頭,仍然是路,只要你願意走。
初秋,剛剛出院的張富清回到家中。儘管身體還有些許不便,但只要狀態好一點,他還是會下床走幾步。
品讀張富清的一生,“路”無疑是串起他人生軌跡的一個重要元素。不論是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張富清一直在奮力前行。即便是88歲時因病左腿截肢,他依舊憑著難以想象的毅力向前走。
張富清一生走了多少路已無從計算,但伴隨那些堅定的腳步不停延伸下去的,永遠是那條初心之路。
擇 路
每個人一生要走很多路,重要的是岔路口前的選擇。
1924年12月,張富清出生在陝西省洋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8年3月,瓦子街戰役中,被迫加入國民黨軍隊當雜役的張富清被解放出來,面臨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是帶著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著共產黨去奮鬥?張富清毅然選擇後者:“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
1955年,戰功赫赫的張富清轉業了。原本可以回老家陝西或到條件相對優越的城鎮工作,但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響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赴湖北偏遠的恩施來鳳縣工作。
翻開張富清的人生履歷,類似這樣的選擇還有很多。無論何時何地,張富清做出選擇只有一個理由——黨和人民的需要。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他服從命令,毅然轉業。
湖北恩施條件艱苦,需要幹部,他聽從召喚,打起揹包就走。
在恩施來鳳縣三胡區任副區長,偏遠山區需要駐村幹部,他主動申請前往。
“這裡苦,條件差,共產黨員不去,哪個去?”當張富清的人生畫卷徐徐展開,他的每一次選擇都讓人肅然起敬,也留給人們太多的感動和思考。
開 路
翻開張富清家中的相簿,很多照片都是在烈士陵園拍的。
兒子張建全說,瞭解父親的戰鬥事蹟後,他才明白父親每次去都是為了看望犧牲的戰友。
張富清打過很多硬仗,最大的考驗是1948年11月的永豐鎮之戰。那天拂曉,身為突擊組長的張富清,帶領兩名戰士夜間攀上寨牆,炸掉敵人兩個碉堡,身負重傷後仍打退敵人數次反撲。他因此榮立軍一等功,被授予軍甲等“戰鬥英雄”稱號,並被西北野戰軍加授特等功。
在西北解放戰爭中,張富清先後獲得1次特等功、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以及2次“戰鬥英雄”稱號。
烽煙滾滾唱英雄。當年,張富清的身材很瘦弱,是什麼讓他一次次鼓足勇氣一往無前?
“作為共產黨員、革命軍人,越是艱險,越要向前。”張富清說。
趕 路
張富清家中臥室的牆上掛著一張中國地圖,他經常會在上面尋找當年走過的路。陝西、甘肅、新疆、北京、天津、江西、湖北……那些鏗鏘足印,見證著這位老兵的一次次“長征”。
新中國成立前夕,張富清隨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先頭部隊深入新疆腹地。從酒泉至喀什,2500多公里,要穿越戈壁瀚海,翻越雪山峻嶺。張富清跟著部隊,靠著一雙鐵腳板,一路行軍,一路征戰。
1953年初,全軍抽調優秀指戰員參加抗美援朝,張富清又一次主動請纓,和幾十名戰鬥骨幹從新疆向北京開拔,邁開雙腿,日夜兼程,走了1個多月。
1955年,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張富清,懷著改變邊遠山區貧困面貌的憧憬,跋山涉水,向西而行。他和妻子孫玉蘭坐輪船逆水而上,從武昌到巴東,然後趕往恩施偏遠的來鳳縣。當時,從恩施到來鳳,坐車要走一整天。
從“山連山川連川”的陝北,到“平沙莽莽黃入天”的新疆,再到“一腳踏三省”的來鳳,張富清趕了多少路,連他自己都沒法算清。他只認準了一點,為黨和人民趕路,再遠也值得。
守 路
如果不是2018年國家開展退役軍人資訊採集工作時的偶然發現,可能到現在張富清的赫赫戰功都少有人知。
從轉業那天起,張富清就用一口皮箱,鎖住了他在戰場上用鮮血換來的全部榮譽。多年來,他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張富清從來都只說:“自己憑本事吃飯。”
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儉樸生活、做平凡人。2019年,張富清從北京參加“共和國勳章”頒授儀式回來,很快就把這枚勳章和他珍藏多年的軍功章一起,鎖進櫃子裡,極少拿出來。
“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好多都不在了。和他們比起來,我有什麼好顯擺的……”這幾年,張富清先後獲得“最美奮鬥者”“時代楷模”等稱號,但他的腳下,依然是那條初心之路。
今年7月1日,黨的百年華誕。目睹神州大地舉國歡慶,聆聽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張富清心潮澎湃。
“祝願我們的黨越來越好,也相信我們的黨能越來越好!”
這,是一名老兵永遠不變的心願。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