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陸麗環 侯榮
在四川達州,有這樣一位老人,在離休後的歲月裡,他堅持自費護林植樹,把荒蕪大山變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捐款助學幾十年,把絕大部分離休工資獻給公益事業,自己卻節衣縮食,近乎苛刻;他93歲高齡,仍堅持每月親自交黨費,給大家講黨課……
他就是四川省原達縣地委副書記、地區紀委書記周永開。2021年6月29日,周永開被授予“七一勳章”。這是對周永開一生忠誠於黨、赤誠為民、初心不改的最好褒獎。
“黨怎麼指揮,我就怎麼走”
1928年3月,周永開出生在四川巴中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43年,周永開進入化成小學讀書。當時的化成小學雖然處於國統區,但這所學校是典型的“白皮紅心”,教師大多是來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黨員,革命氛圍非常濃厚。
周永開至今記憶猶新,他回憶說,在小的時候就感受到“共產黨的隊伍就是不一樣”。國民黨的鄉長下鄉,騎著馬,前面有人開路,後面有人背槍跟著,不可一世。當時遍地土匪和鴉片,紅軍一來,打土匪,做事公道,不僅幫父親戒掉了鴉片,還教了他很多知識。自此,革命的種子便在周永開幼小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1945年8月的一個夜晚,在化成小學背後的山坡上,周永開在老師王樸庵的見證下,高舉緊握的拳頭,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那年我17歲,從入黨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要為窮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絕不當叛徒,黨怎麼指揮,我就怎麼走;黨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講起自己入黨的心路歷程時,周永開如是說。
此後,周永開同當時的地下黨巴中縣工委副書記、奇章私立中學校長、原四川大學地下黨委書記王樸庵一道,在原巴中縣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周永開把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他的黨員身份曾一度連妻子吳應明都不告訴。後來,他看到妻子積極追求進步,多番考察核實後,才介紹妻子加入了黨的地下組織。當時周永開的小叔週一修也是地下黨員,為了革命他們各自隱蔽身份,直到解放時,週一修才知道一個屋簷下竟然有三個共產黨員。
巴中是革命老區。在巴州區化成鎮梁大灣村,高高的石壁上,“中國共產黨萬歲”7個大字,在崇山峻嶺中格外引人注目。當地老百姓告訴記者,這是2011年,周永開用極具“儀式感”的方式,慶祝黨的90歲生日。
懷著一顆對黨至忠至誠的赤子之心,他出資近萬元,僱請36名石匠,用鏨子一錘錘地鏨刻而出。每字高9米寓意黨的90年華誕,寬7.1米寓意黨的生日。隔山眺望,七個大字清晰可見、氣勢磅礴。過往之人,無不駐足觀望。
懷著對紅軍的深厚感情,周永開還自費組織拍攝了電視教育專題片《巴山教魂》,組織編纂了系列叢書《熱血》,倡議修建了英烈園,大力傳承和弘揚紅軍的革命精神。
“手中的權力,就是一份責任”
周永開常說,“當幹部,手中的權力,就是一份責任,一定要為群眾辦實事。”他先後擔任原巴中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副書記、書記,原達縣地委副書記、地區紀委書記等職務。無論身在哪個地方、哪個崗位,他始終保持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誠和執著。
上世紀50年代末,大肆砍伐造成巴中縣群眾生活燃料極度缺乏。在周永開的帶領下,全縣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運動。巴中的蓮花山林場,也由此從砍樹的林場,變成了植樹造林的全國先進林場。國務院召開全國林業發展先進代表大會,周恩來總理親自為蓮花山林場頒獎。
植樹造林,不僅解決了老百姓燃料緊缺的問題,還助推了林業經濟的發展。嚐到甜頭後,巴中縣各地積極響應號召植樹造林,並大力發展林業經濟。20世紀70年代,巴中縣的奇章鄉成為全國的先進典型。不久後,整個巴中縣也因林業發展較好成為全國先進。
為發動群眾,周永開跑遍原巴中縣大小上百個村落,穿爛10多雙草鞋。因為田坎跑得多、草鞋穿得多,老百姓親切稱他“草鞋書記”。
周永開清楚地記得,自己在紀檢戰線工作8年多,當過4年零40天的紀委書記。他說,紀檢監察干部就是要為黨執紀、為國執法、為民除害,“當紀委書記就是要辦案,不辦案怎麼行?怕得罪人,是辦不了案子的。”
他曾頂著重重壓力,查辦了當時影響全國的一件大案——原達縣地區罐頭廠廠長李作乾以職務之便,姦汙本廠多名婦女案。當時流傳出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廠長打電話。”李作乾頭頂光環無數,從中央到省、地、縣獎狀有50多張。當時還有人給李作乾“打傘”,認為能人要網開一面。
接到群眾舉報後,周永開拍案而起:“必須要一查到底,這都處理不了,我寧可不當這個紀委書記!”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查取證,最終讓李作乾認罪服法。當李作乾被移交司法執行逮捕時,罐頭廠內的鞭炮聲響徹雲天。
“當紀委書記是黨交給我的光榮任務,這個任務很考驗人。”周永開說,雖然得罪少數人,但讓大多數人滿意,讓黨和人民滿意,就行了。
“人可以離休,但共產黨員永不會離休”
“人可以離休,但共產黨員永不會離休。”1991年6月,周永開從原達縣地區紀委離休。離開工作崗位後,一直惦記著再為老百姓做點事的周永開,把目光投向了萬源市花萼山。
為了紀念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打響的“萬源保衛戰”,上級有關部門來萬源策劃拍攝電視劇《血戰萬源》,離休後的周永開主動參與外景地選擇,由此關注了花萼山。
為收集資料,他跑遍了花萼山,山上有幾條溝、幾道坎他都清清楚楚,山裡的風景也讓他駐足留戀。但因生產生活條件匱乏,當地村民不得不砍伐、放牧、打獵,花萼山一度被破壞得不成樣子。
1994年,周永開帶著退休幹部餘世榮、退伍老兵楚恩壽兩名同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保護花萼山的征程。他用自己的積蓄租用了兩間茅草房作為辦公用房,出資聘請當地老百姓作護林員,正式成立了民間保護組織。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綠色還給大山。”
經過摸索,周永開總結出一套保護自然環境的“土教材”。他不讓人上山採松子,說那是松鼠野猴的糧食;他不準人上山砍樹,說那是森林的根基;他不許人上山修房建屋,說那是動物的領地。亂砍濫伐者、盜獵者只要聽說周永開來了,就躲得遠遠的。
護綠水,保青山,周永開開啟了他的巡山護林之路。他先後走遍花萼山11個鄉鎮30多個行政村51個組。有時巡山一整天,餓了吃乾糧,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墊著棉絮的木板上。他日復一日的堅持感動了當地村民,大家紛紛加入護林隊,成為義務護林員。
護林行動,周永開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功夫不負有心人,花萼山上捷報頻傳:山上種下了一批中藥材,村民自發造林上百畝,林業部門也在花萼山實施公益林專案500畝,栽植了適應當地氣候生長的華山松;2007年4月,花萼山成功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年8月,周永開又回到花萼山,他看看那兩間茅草房,又看看已經綠樹成蔭的“清風林”,高興了很久很久。走時,他再三叮囑當地村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定要把花萼山保護好。”
“用最低的物質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我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理應知恩圖報,為黨分憂、為民解難。”這句樸實無華的承諾,既是周永開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真心為民的生動寫照,他把群眾當親人,幾十年捐資助學、扶貧濟困。
蔣寧聰是周永開曾經資助過的一名學生。童年時期的蔣寧聰,因為視力的原因,只能看清幾米遠的地方,周圍的人都說他是個沒有出路的瞎子。就在蔣寧聰暗無天日的時候,周永開帶著他去當地最好的醫院,找了最好的眼科醫生,檢查發現只是高度近視。周永開便掏錢給他治療,配了眼鏡。
“當我戴上眼鏡那一刻,雖然有些眩暈,但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街道對面的人,甚至能看到香樟樹葉上的紋路。”蔣寧聰說,周爺爺是那個為他開啟新世界大門的人,也為村裡孩子帶來了希望。
後來,蔣寧聰成為村裡第一個大學生,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如願以償考上了公務員。他立志,自己也要成為和周爺爺一樣的人。
蒲家鎮中心校也是周永開牽掛的地方。今年4月16日,他又一次來到蒲家鎮中心校,為通川區140餘名黨員幹部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告。報告會前,周永開再次向學校捐款3萬元。
為資助困難師生,周永開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區奇章中學、化成小學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現已頒發20餘屆,先後獎勵師生近1000人。2018年,他一次就向奇章中學、化成小學捐贈獎學金10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捐獻10萬元支援疫情防控;多次主動交納大額特殊黨費……多年來,為了公益事業,周永開累計捐款上百萬元。
很難想象,這麼多捐款,都是周永開夫婦平時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省出來的。夫婦倆都是離休幹部,住的房子還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屬院,傢俱都非常老舊,一套搪瓷杯、搪瓷盆一用就是四十多年,一部小電視、一臺掛式空調才讓簡陋的房間稍顯現代感。周永開孫女周婧說,“爺爺是在用最低的物質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黨是我一生的追隨”,這是周永開的無悔誓言。
“我已經93歲了,無法再為黨做需要出力氣的活。”周永開說,今年他準備了幾百棵樹苗栽在蒲家鎮中心校,“讓革命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