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約20公里的窯店鎮三義村北。長陵又名“長山”,是漢高祖劉邦的陵墓距市區四十華里,這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同塋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築雖然早已毀壞,但陵園和陵邑的圍牆儲存得還不錯,陪葬墓群中也還有六十三座墓冢可尋。長陵的陵址,選在咸陽原的最高點,即秦咸陽宮的舊址之上,遠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氣勢雄偉。南與未央宮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涇渭二水橫貫陵區。在此可俯瞰長安勝景,自古以來就是關中著名的樞紐要地。1970年~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長陵進行了全面的勘查,發現了大量的實物遺存。長陵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合葬陵墓,陵園遺址至今尚存。陵園的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米,西牆的正中發現了一座寬23米的城門遺址。西城牆的地面上至今還保留著一條長600米、寬6米、高3米的夯土遺蹟。陵冢位於陵園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呂后陵在東,相距約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長方形覆鬥狀,高32米。在陵園的西北角、西南角、東南角和沿南牆一帶有六處大型的寢殿遺址。
劉邦漢長陵
長陵以東是陪葬墓區,綿延達15裡。根據史書的記載,蕭何、曹參、張耳、田蚡、周勃父子等功臣貴戚大都陪葬於此,唐代詩人唐彥謙有詩云:“長陵高闕此安劉,祔葬累累盡列侯”,這些累累連綿的墳冢,從某種角度再現了漢初文治武功的盛況。位於咸陽城東北16公里處渭城區窯店鄉漢陵村。漢高祖劉邦墓。墓為覆鬥形,底部周長600米,高31.94米。東邊 不遠處有皇后呂雉墓,與高祖同陵園不同穴位。闕東有功臣貴戚陪葬墓63座,名臣蕭何、曹參、周勃等葬於此。陵北怡魏村一帶有邑城遺址。近年在長陵周圍及其陪葬墓區發現了許多從葬坑,其中周勃父子墓旁1965年出土西漢3000兵馬俑,對研究西漢初期的軍隊編制、雕塑藝術、貴族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飾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劉邦稱帝的第二年開始營建長陵。漢高祖長陵是仿照西漢都城長安建造的,只是規模略小而已。漢高祖長陵內還建有豪華的寢殿、便殿。寢殿是漢高祖長陵中的正殿,殿內陳設漢高祖的“衣冠幾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時一樣侍奉。漢高祖劉邦的陵冢在陵園的偏西處,形狀像覆鬥,是夯土迭築而成的。底部東西長153米,南北135米,高33米。漢高祖長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漢高祖長陵”。在長陵附近曾出土有“長陵東當”、長陵西當”篆文的瓦當,1968年在長陵附近出土一顆有“皇后之璽"篆文的螭虎紐白玉印,可能系呂后之印。長陵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陵“東西廣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三十五里”。現在測底部東西長153米,南北寬135米,頂部東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與史籍記載相近。陵亦稱“長山”或“長陵山”。取名“長陵”或因與所在地古稱“長平”或“長平阪”有關。也有人認為“長陵”是以西漢都城“長安”的第一個字命名的。實際上開國皇帝陵多名“長陵”,“長”就是“長”(zhang)的意思。
長陵陪葬墓有蕭何、曹參、周勃、周亞夫、王陵、張耳、紀信、戚夫人、田燃、田勝及平原君等人的墓。1966年,在長陵附近出土一批玲瓏精巧的玉琢小件,其中一件騎手馭馬賓士在刻有云紋的託板上,觀之有天馬行空之感。長陵是漢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史書記載,墓冢高三十丈,東西寬一百二十步。這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墓冢。現在,這座黃土夯築的覆鬥形墓冢,仍高達三十三米。根據測量,墓冢的底部東西寬一百五十三米,南北長一百三十五米;墓冢頂部東西寬五十五米,南北長三十五米。
長陵的陵園為正方形。現在,東、西、南、北四面城牆尚存。根據實測,每邊城牆長七百八十米,北牆厚十五米,其餘三面牆厚七到九米。在長陵陵園內外,原來佈滿了建築。寢殿、便殿、陵廟以及陵園管理人員的辦公室、住所等,一應俱全。現在,這些建築早已沒有了,但遺蹟還不少,還可供人憑弔和考察。在長陵陵園東門外馬路北側,就是陪葬墓區。長陵的陪葬墓區,從西端的陵園開始,到東端的涇河南岸,綿延七公里。現在,這些開國元勳、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六十三座。
長陵陵園之北,就是當年長陵邑的所在地。長陵邑的南牆,也就是長陵陵園的北牆。現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築早已蕩然無存,但陵邑南牆的長度還有一千二百四十五米,西牆長度為二千二百米,北牆殘長二百米。東牆沒有任何發現。這些牆的厚度,一般都為七至八米。由此可見,當年的長陵建築,規模是多麼的大,牆垣又是多麼的堅固結實。
在劉邦陵北130米處、呂后陵北350米處,以及呂后陵正南、距南牆30米處,各有一處大型建築遺址,出土了許多 遺物,如各種形式的捲雲紋瓦當,印有“宮二”、“宮十四”等文字的瓦片等。這應當是當時寢殿、便殿一類的禮制建築。寢殿是漢代皇帝或皇帝陵園中的主要祭祀場所,殿堂正中擺放亡者的神座,陵園中的宮人要像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樣,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飲食,這就是“日祭於寢”的禮儀制度。便殿是寢殿旁邊休息閒宴的場所。寢殿舉行重大祭祀活動的前後,眾多的參與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還存放著皇帝(或皇后)生前用過的衣物,供四時祭祀。
《漢書·地理志(上)》記載:“長陵,高帝置”。可見劉邦生前已為自己選址,修了陵墓。長陵與長安城隔渭河遙相對峙,南北相距27裡。晴天麗日,如果站在未央宮前殿遺址的高臺上,巍峨的“長陵山”清晰可見。
史書記載,劉邦稱帝后第二年開始營建長陵。長陵東西並列著兩座陵墓,高祖陵在西,呂后陵在東。陵園略呈方形,是仿照西漢都城長安建造的。“長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 《三輔黃圖》 ),摺合今天長度為3150米。圍繞陵園有高大的牆垣,東西南北四面牆均於正中開門。考古工作者據此對陵園四周進行測量,發現陵園平面為正方形,每邊長780米,周長3120米。實測的結果與文獻記載大體吻合。陵園的四面牆壁均有遺存,其中距高祖陵80米的西牆儲存得最好,尚有高3米、長600米左右的一段牆赫然矗立。西牆下4米的深處,還發現了五條水道並列的一組排水管。這種房脊形的水道高寬各50釐米,為秦漢時常用的標準水道。現存長陵陵園南牆長225米,寬7米,西牆長200米,寬9米,北牆長600米,寬9米,經實測,陵園邊長約為780米,周長3120米,與文獻記載基本相符。陵園內還建有豪華的寢殿、便殿。寢殿是陵園中的正殿,殿內陳設漢高祖的“衣冠几杖象生之具”,“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續漢書·祭祀志》 ),完全像皇帝生前時一樣侍奉。
據《關中記》載:“長陵城牆有南、北、西三面,東面無城,陪葬者皆在東。徙關東大族萬家以為陵邑”。長陵東南200米處為呂后之墓。據《長安志》和《咸陽縣誌》記載,蕭何、張良、曹參、周勃等人的墓也都陪葬於長陵周圍,由於長陵建於渭水北岸的邊緣,遠望若山丘高聳,顯得非常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