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說到空空道人將這石頭記再閱一遍,當時自己問道這石頭記名字誰起的,現在再看第一回原來忘卻了開頭作者自雲一段,因曾經歷一番夢幻後,故將真事隱去,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意思是石頭記的名字是作者起的,這裡的作者指的是誰呢?空空道人看的是石頭上的文字,是不是說石頭上的文字題目就是石頭記呢?按這個邏輯那麼是說這裡提到的作者自雲的這個作者題上去的?
而前面提到借通靈之說意思是通靈之說是編造的?只是為了將真事隱去?再順著這個邏輯,通靈之說是假的,因此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故事是假的,他們下凡歷劫也是假的,那麼在凡間的種種豈不是假上加假,假得沒邊了?本來就這樣了,還在假的人間又經常有夢境,夢境裡又常常出現假的仙界,假的仙界神仙又下凡到假的人間投胎歷劫,而人間的人啊,靈啊,生魂之類的又到夢中的仙界遊歷,這彎彎繞繞的,中間可有能理得順的邏輯性嗎?
說回石頭,不管作者怎麼繞,石頭的經歷路線是交待清楚了的,先是被女媧遺棄,然後自己歷練通靈,然後遇見僧道,然後央求被帶回人間歷練,然後回到青埂峰下被空空道人遇到,然後說服空空道人將自己在人間的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問世傳奇。曾對照石頭未下凡之前和歷劫之後看有什麼不同,石頭歷劫前曾和僧道有過對話,石頭為什麼想下凡,是因為被遺棄,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看來是仙界混的了無生趣,被僧道打動了凡心,想去人間享榮華富貴。而又回到青埂峰下與空空道人的對話卻是笑著回答道人對書傳世的疑惑解疑,發了一長篇大論,舉了一堆例子說明此書如何不同,如何值得傳世。看那口氣,竟無歷劫後的悲傷落寞,也無歷劫前的自怨自唉,悲號慚愧。空空道人看到的也是雖有指奸責侫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稱功頌德,眷眷無窮,這裡並沒有提到很多人猜測的抄家結局,眾釵流落悲慘結局,難道書中竟沒有寫到這些?如果寫到,石頭應該是個什麼狀態,空空道人看了又是個什麼狀態呢,會這麼輕鬆對話嗎?很是疑問。但是不管怎樣,石頭是歷完劫回到了青埂峰下,並帶回了記錄下凡歷劫經歷的文字,它的經歷是完整的。
那麼,那個神瑛侍者呢?神瑛侍者在下凡前的仙界只有日以甘露澆灌絳珠仙草這一個動作,沒有語言對話,其他多的描寫也沒有,凡心偶熾,下凡造歷幻緣是作者之口說出,不知道作者為什麼這麼安排,石頭能言,反而神瑛侍者不言。那麼在仙界神瑛侍者是否見過石頭?有沒見過修成人形的絳珠仙子?有沒有中間還發生什麼故事,均未寫出。石頭回歸後和空空道人也未提起神瑛侍者,甚至沒有提到幻形成美玉投胎之事,本來下凡後石頭化成的玉與神瑛侍者投胎成的寶玉關聯很緊,可迴歸後沒有任何交集,那神瑛侍者去了哪裡?和石頭一樣在仙界嗎?石頭既然記得自己投胎去哪裡,經歷了什麼,不可能不記得神瑛侍者化身的寶玉,所以之間發生了什麼?神瑛沒有再出現,神瑛侍者的經歷是不完整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八十回後會有交代嗎?
一種猜測,在人間,寶玉丟失了玉輾轉遇到了甄寶玉,甄寶玉受癩頭和尚所託,將玉送回青埂峰下,批書人在曹雪芹題金陵十二釵後絕句下批: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欲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這裡明確提到了癩頭和尚和石頭的對應,並且奇怪的對應了絳珠仙子還淚報恩淚逝而盡的故事,且是芹和批書人兩個人,該作何解讀呢?而最後寶玉必然像甄士隱被跛足道人點化如同仙緣的盧生被點化留在仙界一樣,迴歸仙界的神瑛侍者了。想起了明義題紅樓的詩第十九首: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總使能言亦枉然。意思是石頭回到了青埂峰下,但是那些經歷往事都如夢如煙了,即使石頭能說話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個明義像是看到了書的結局,但也只說道石,沒有神瑛侍者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