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璁 (1475~1539),首輔 1529年-1531年、1531年-1532年、1533年-1535年。字秉用,號羅峰,卒諡文忠。漢族,浙江溫州府永嘉(今溫州市甌海區)三都人,張璁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同音,世宗為其改名孚敬,賜字茂恭,明代政治家,文淵閣大學士。張璁少好經學,對《三禮》(《周禮》、《儀禮》、《禮記》)造詣頗深。13歲時,題詩以臥龍自許。弱冠遊鄉校,督學使者驚其論議,以為前程不可限量。弘治十一年(1498)中舉人,復七試不第。正德十三年(1518)在五都姚溪(今龍灣瑤溪)創辦羅峰書院,有屋三間,園五畝,招收學生30餘人,進行講學。其間與王守仁有交往。
正德十六年(1521)始登進士,年已47歲。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燳病死,無子,大臣擁立堂弟朱厚熜為帝。即位後,帝欲追尊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朝議援漢定陶、宋濮王故事,稱明孝宗朱祐樘(武宗之父)為皇考,以朱祐杬為興獻帝,世宗不樂,議三上三卻。璁時在部觀政,七月初一上疏,認為“漢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預立為嗣,養之宮中”,和“今武宗無嗣”迎立“興獻王長子”,情況不同,前者屬於繼嗣,後者屬於繼統,因此力主尊本生父為皇考,世宗得疏大喜,但迫於武宗遺詔起草者楊廷和等的反對,未能更議,授璁南京刑部主事。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同官桂萼上疏申論繼統之說,世宗心動,復下廷議。三年正月,璁再上疏斥繼嗣說“寧負天子,不敢忤權臣”,於是世宗排除阻撓,詔令璁進京議禮,升二人為翰林學士。繼嗣派-在楊廷和支援下“欲撲殺之”,璁冒死麵折廷臣之非,得到世宗贊同。廷和子楊慎偕翰林學士三十六人以罷退相威脅,均遭斥責停俸,月餘,楊慎、王元正等又發動疏諫和撼門大哭,世宗大怒,命錦衣衛拘捕為首者,廷杖死者十七人,下獄一百數十人,史稱“大禮儀之爭”。從此璁深得寵信。
四年冬,《大禮集議》成,進詹事兼翰林學士。五年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尋進左侍郎。六年,進《大禮要略》,命開館纂修《明倫大典》,敕掌都察院事。冬,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七年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七月《明倫大典》成,進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八年九月,楊一清罷相,遂為首輔。十三年,進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十四年春得疾,屢疏致仕,護送回鄉。十八年二月六日卒,享年65歲,諡文忠,封贈太師。今鹿城人民西路妙果寺西側有張璁碑亭紀念其人。著有《禮記章句》、《大禮要略》、《羅山奏疏》、《羅山文集》、《正先師孔子祀典集議》、《金縢辨疑》、《杜律訓解》、《敕諭錄》、《諭對錄》、《欽明大獄錄》、《霏雪編》、《嘉靖溫州府志》等。
sponsored links
大明內閣首輔之二十六張璁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