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讓何冰和郝蕾一起出演的電視劇就足夠讓人興奮了,他們幾乎是這個年齡的演員中天花板的存在,而戲中還有海一天、方子哥、李光復等諸多出色的演員。
能夠成功將這群身懷絕技的人攢到一起的功臣是導演劉家成,拍一部純粹地道的京味衚衕劇一直是劉家成的願望,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他就曾試手,儘管這部電視劇在當時的評價並不低,但劉家成是一個較真兒的人,一個堅定的完美主義者,也是一個永遠對創作有渴望的野心家。
在他看來,想做成一個真正的原汁原味的京味劇,《傻春》還不夠過癮,他醞釀了兩年多的時間,最終和另一位地道的北京人王之理共同創作出了《情滿四合院》的劇本。
然而當劉家成信心滿滿拿著劇本到處尋找投資的時候,他發現近幾年的市場已經出現了變化,2012到2013年的時候正是小鮮肉和流量明星大行其道的時候。
在幾次碰壁之後,劉家成只好暫時開始運作另外一部京味劇作《正陽門下》,可能劉家成自己也沒想到,這個替代品在資本和流量面前毫無懼色,成為了全國當時收視率第二的電視劇。
這一下給了劉家成信心,也給了投資者們一個投拍《情滿四合院》的理由。
那天,劉家成拎著幾瓶酒就和資方見了面,他對投資人說:“《正陽門下》的成功意味著老戲骨領銜的京味劇並沒有死,只是你們太畏首畏尾了,在創作當中老想著跟風,作為商人,如果你們一開始就不願意嘗試風險投資,那你們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財富和成就,也許觀眾們沒變,只是你們變了”。
其實此時此刻,所有人都考慮京味電視劇的未來,因為在流量明星當道的時期,如果能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出來,那很可能是意味著更大的成功,投資人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劉家成就說過:“小鮮肉本身沒有錯,觀眾們愛看小鮮肉也沒有錯,錯在我們的資本不能只追逐小鮮肉,我們的劇作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我們這麼大的收視市場,不應該只盯著小鮮肉,也應該允許其他型別的演員有生存的空間,只有好故事和老戲骨的片子就不能紅?我偏不信這個邪”。
這次見面之後,投資方被說通了,《情滿四合院》得以順利開機,但投資人們還是隻願意在部分方面進行妥協,而不願意全員使用老戲骨的班底,至少需要幾個小鮮肉和流量明星來帶動流量,並且,考慮到電視劇的傳播問題,它應該儘量通俗化,不要帶有太多本土化色彩。
投資人具體的要求是:“我們的演員還是應該啟用一些流量明星,並且男女演員應該年輕化,另外,北京的地方色彩也不能夠太濃。臺詞的京味最好去掉,衚衕啊、四合院那些帶有典型地域色彩的標籤也都要去掉。”
劉家成閉上眼睛思考了很久,不說北京話的四合院還是四合院嗎?流量明星的“傻柱”還是“傻柱”嗎?可想而知,劉家成不可能同意,他一直執著創作京味電視劇,這是他創作《情滿四合院》的初衷,如果不說北京話,不住四合院,那麼這個劇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導演劉家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按照他的設想去拍攝,他願意再等上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但自己絕不妥協。
也許是出於對劉家成的敬佩,也許是出於商人敏銳的直覺,他們同意了,他們打算試試。
然而真正開拍之後,他們才清楚劉家成導演有著怎樣瘋狂的想法,在整體的製作上,劉家成不贊同用2015年的北京去“碰瓷”1960年的北京,作為首都北京,它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尤其是改革開放這40年之後,它更是翻天覆地的,2015年的北京永遠不可能是1960年的模樣。
於是,劉家成決定把很大一部分預算用在還原五十多年前的時代場景上。他花掉了大量資金用於還原當年的四合院,一磚一瓦皆來自舊貨市場;一個網兜、飯盒、褲衩,都是當年的時代印跡。
可以說,他們活生生為了這部電視劇搭建了一個幾十年前的四合院和帶有時代印記的街道。搭景自然也是有利有弊,其好處在於它避免了不合時代的科技產物的亂入與穿幫,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缺少了歷史斑駁的場景多少顯得有些不太真實。
然而,自從劉家成說服了投資人之後,由他挑選的一眾演員在搭景的場地裡做出了近乎於話劇舞臺般的表演水準,當然這是他們的拿手絕活。
整個四合院像是劉家成記憶碎片的捏合,裡面的一草一物,裡面的人情冷暖,生活的細節都來自於他可靠的記憶。每一樣印有時代烙印的道具都如同一件樂高積木一樣,在他的手中進行著分解和再創造,劉家成硬生生用一個搭景創造了一個北京城的童年記憶。
劉家成之所以對京味電視劇如此執著與熱衷,原因在於他極度熱愛老北京的文化,他至今懷念小時候的玩伴,以及那些比遠親更親近的近鄰,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們一起玩耍,共同成長,相互幫助,衚衕裡大爺、大媽見面都打著招呼,進了院裡得跟長輩道聲好,告訴他們自己下班回來了,這是老北京人的講究,禮節。
回想起那時候的四合院,當然,較真兒的說大部分老北京那個時候的房子得叫大雜院了,一個院裡住上十幾戶人都不新鮮,夏天的時候,各屋的人都下班了,天黑了,也涼快了,大夥沒事的時候就坐在院子裡喝點小酒,搖著蒲扇,聊聊天,談天說地。
而“現在呢,遠沒有這樣的鏡頭了,如今的劉家成住進了公寓裡,一上電梯,大家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只要鄰居在電梯裡,空氣彷彿都凝固了,每當電梯裡擠著幾戶鄰居的時候,總感覺電梯飛得都慢了,尷尬得不行。
你對我有提防,我對你也有提防,你是幹什麼的我也不敢打聽,你一打聽人家就覺得你是不懷好意,心懷鬼胎。放過去哪有這鏡頭,你小子要是這麼不講究,全院的人都要給你開會了,這不就是《情滿四合院》當中所描述的情況嗎?
走在CBD,你能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能感受到北京的包容性,能感受到我們文化的輻射力與向心力,在我們用自己的文化去影響全世界的時候,同時我們自己也在被全世界的文化去同化我們,在CBD走一圈,說英語的北京人比說北京話的北京人還多,劉家成並不是不贊同這樣的改變,畢竟社會需要發展,需要進步,我們的城市也需要更加國際化,但劉家成願意把過去幾代老北京的生活狀態和他們的故事分享給今天的人們。
最終《情滿四合院》沒有讓觀眾們失望,更沒有讓主創團隊和投資人失望,大家聯手創作了一部經典的衚衕劇,在許多人看來,《情滿四合院》很可能是近十年來最好的京味電視劇。
《情滿四合院》好就好在,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北京人能勾起那時候的記憶,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北京小孩也能聯想到當時他們的父輩,祖輩的生活狀態。
那個是多少純樸和單純的年代,人與人的相處多了份信任和善意,生活中充滿著人情味與煙火氣,這就是劉家成眼中的四合院,大雜院。
曾有媒體問過劉家成,你創作無數,經典作品也數不勝數,那麼你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他的回答是:《情滿四合院》,我不會再有感情投入這麼深的戲了。
在劉家成看來,從劇本創作到最終播出,這部電視劇花費了整整8年的時間,人的一生有幾個8年?一個作家,一個導演,一生用一部戲就能掏空自己,顯然此時的劉家成用盡了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