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解開“馬背搖籃”精神密碼

(本報記者 趙彩俠 紀秀君 田玉)“爸爸,我們這裡是最棒的幼兒院!”

這是小班幼兒高盛祖第二次帶爸爸來院史館,他給爸爸講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歷史,帶爸爸看榮譽牆……

“我想,這就是平時老師們帶孩子來學習的地方吧,紅色接力棒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去的。”高盛祖爸爸在參觀感受中寫道,“我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成長而驕傲!”

紅色,是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精神底色。1945年6月1日,黨中央為了保護好奔赴前線的將士子女及革命烈士子女,建立了延安第二保育院,這就是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前身。1946年,國民黨準備進攻延安,136個孩子在“保育戰士”們的保護下,跟隨黨中央進行戰略轉移,他們在馬背上的木馱床裡,渡黃河、汾河,翻太行山,穿過封鎖線,三千里行軍進入北京,竟“一個都沒少”,譜寫了流芳百世的“馬背搖籃”傳奇。

如今,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內的“馬背搖籃”雕塑就復刻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六一人心中,“馬背搖籃”就是最美的風景,它是精神故鄉、信仰之源,它指引著六一人時刻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時刻謹記“孩子第一”。

一切為了孩子——寫在生命裡的信念

延安小砭溝,那個空氣清新、陽光充足、離水源很近、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是朱德總司令和康克清同志親自檢視地形為保育院選的址。如今,這裡也是六一的孩子和家長們會去“打卡”的地方。

在“紅色尋根”課程活動中,孩子們重返延安小砭溝,去三千里行軍路上尋找昔日足跡,他們會說“我是六一娃”“我從延安來”“我是中國人”。

1946年11月,國民黨準備進攻延安,保育院奉命5天內撤離。張熾昌院長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動員,大家一起討論:在戰爭年代的烽火硝煙裡行軍,怎麼保護136個孩子的生命安全?

“答案只能是一個,那就是憑著每個人的高度革命責任心和自我犧牲精神,去戰勝一切預料不到的困難,去排除一切預料不到的風險。”第三任院長姚淑平在回憶錄中寫道,同志們堅決響應黨組織提出的“一切為了革命、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孩子”的號召,並從內心發出了“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這一氣壯山河的豪邁口號。

從過去到現在,“一切為了孩子”始終是六一人牢記的紅色使命、育人初心。

“一切為了孩子”體現了六一人堅定的政治方向。保育院建院初期,保育員全是十幾歲到二十來歲的姑娘,她們一心想上前線殺敵,對“幹老媽子的活兒”心裡有疙瘩。張熾昌院長由淺入深地進行思想教育,使這些姑娘認識到,培養革命後代同樣是革命工作,為革命帶好孩子就是保衛抗戰勝利果實。

“一切為了孩子”體現了六一人不怕犧牲的擔當精神。三千里行軍途中,發生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程宜萍因為要保護革命後代花名冊和檔案資料,全然沒有管自己掉入汾河的兩個孩子;田喜英在敵機掃射時保護小漢元;肖桂英用身體掩護小正南;姚淑平獻血救護小奶亭……正是她們牢記黨的囑託,以生命守護生命,才換來了孩子們的安全轉移。

如今,“永遠和孩子在一起”是六一幼兒院的辦院理念,是對“一切為了孩子”的傳承與發展。

“‘一切為了孩子’是六一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永遠和孩子在一起’表達了六一人繼承傳統與堅持以兒童為本理念的結合。”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曹雪梅說,戰爭年代,保育院的目標是培養革命接班人,新中國成立後,這個目標變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對這一目標進行了轉化,現在提出培養臉上有笑、心中有愛、行動有力的‘六一小主人’,依然是緊緊圍繞國家的教育目的出發的。”

從“培養革命接班人”到“培養‘六一小主人’”,“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和行動,是六一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生動體現,是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回答。

愛孩子——深入骨髓的行動自覺

早上不到7點,遲芳老師就早早來到幼兒院。剛進大門,她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拍一張沐浴在朝霞中的“馬背搖籃”雕塑。到了下午5點,把孩子們陸續送走以後,她會再拍一張七彩晚霞中的“馬背搖籃”。這時,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了。

在六一,很多老師都像遲芳一樣,喜歡拍“馬背搖籃”,安戈鋒就是其中之一。在讀書時,安戈鋒就知道“馬背搖籃”的故事,對六一心生嚮往。後來有機會調動工作,她終於夢想成真。

到六一工作後,她感覺這裡的老師特別質樸,那種對孩子的好,跟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冬天,孩子如廁後,老師會一個一個檢查內褲有沒有被浸溼、衣服有沒有塞好。過去條件不好時,擔心寄宿的孩子不適應,老師會整夜守護陪伴。夜裡叫尿時,怕孩子凍著,老師會給孩子披上衣服,扶著孩子接尿。

回望歷史,在六一人的文化血脈中,一直流淌著愛孩子的行動自覺。三千里行軍中,怕小男孩阿斯林從被窩裡出來著涼,保育員黃寶珍用吃飯喝水的搪瓷缸給他接尿;用水困難時,為了給長頭癬的孩子洗個頭,保育員半夜三更去巖洞一點一滴地接回一桶水……

現在,六一的老師骨子裡也流淌著這種愛,彷彿來到這裡,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孩子。

2014年進入六一幼兒院工作的男教師劉玉忠覺得,是榜樣的力量在發揮作用。

六一幼兒院建院75週年,幾位特殊的“校友”被請回幼兒院。他們就是70餘年前三千里行軍途中被守護的孩子。如今,他們被幼兒院親切地稱為“老孩子”。

那天,“老孩子”們講述了當年自己在保育院的故事。其中,一個“老孩子”指著院史館裡一張講述落水兒童故事的剪紙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呀!”劉玉忠望著老人,簡直不敢相信。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歷史就在自己身邊。

而那段歷史,對幼兒院所有的老師,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師德教材。

“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歷史和精神,已經深入每名教師的內心,融化在血液中,內化為六一人的職業操守。”曹雪梅說,在六一,每名新入職的老師都有“六個一”的要求,即讀一本《馬背搖籃》、走訪一位老同志、採訪一名“搖籃”孩子、參觀一次院史館、寫一篇感受、做一次講解員。

潛移默化地,紅色文化融入老師們的日常保教工作,發揮著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體育專業出身的劉玉忠,使用者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觸控歷史,翻綿山、過汾河、穿越火線的情境式遊戲,讓孩子們瞭解歷史的同時,也發展了基本動作。

孩子第一——始終堅守的保教理念

清晨,六一幼兒院的孩子們揹著書包走到班級門口,主動和老師打招呼,領取自己的“熊寶護照”,然後順利找到自己的小櫃子、貼有自己名字的小床,按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

看著孩子們自主又自然地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活動,記者不由得想起了一個詞——小主人。是的,這正是六一幼兒院期望培養的“六一小主人”。

76年來,在“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中,六一人始終堅守著“孩子第一”的保教理念。“兒童利益最大化”“以兒童為中心”,這些先進的科學保教理念,早已在六一人的保教實踐中紮根。

“孩子第一”的理念體現在健康、安全上,也體現在品德和智力上。

回望建院初期,康克清同志就提出了“保教合一,教養並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辦院方針。對標黨中央要求的培養身體好、品德好、學習好的“三好孩子”,張熾昌等院領導認識到,光是健康第一、安全第一還不夠,“既要保好,又要教好”。

保育院的同志從零開始摸索、探求,先後確立了“科學的觀點”“一切從孩子出發的觀點”“愛孩子的觀點”等11個保教觀點,還從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出發,按每天從早到晚的順序,摸索制定了一日生活的26個環節。張熾昌院長還動員保育員創編兒歌、故事、遊戲,為孩子們創制玩具,以首創精神解決了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孩子第一”的理念還體現在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創造精神上。

在劉家會村停留時,保育院辦起了以孩子為主體的《兒童畫報》,幾個畫畫好的孩子當編輯,所有孩子都是通訊員,看到好人好事向小編輯講了,就是投稿。“《兒童畫報》調動了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使他們初步懂得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互相學習、不斷進步。”姚淑平在回憶錄裡寫道。

這段富含首創精神的歷史,給安戈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記得那時孩子們創造的“玩阿姨”遊戲,就是保育員在“要教育好孩子就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理念下,鼓勵孩子自主生成的。

今天,“孩子第一”的理念在六一人身上繼續傳承,化為他們對科學保教的不懈追求。

那些來幼兒院年頭久的老師,至今仍記得自己當徒弟時經歷的保教檢查,“戴著白手套到處摸,不允許見黑”“問班級針線盒裡大針有幾根、小針有幾根”。“這種提問讓我們明白,作為教師一定要心中有數,教育無小事。”如今已成為“寶藏老師”的陳皓,把這種嚴格和嚴謹也傳給了徒弟。她不禁感嘆:“真不知道六一人到底在這些細節上傾注了多少心力。”

2014年,曹雪梅擔任院長後,開始加強課程建設。在很長一段時間,六一的課程根據社會需要與幼兒發展情況不斷革新,經歷了從養成教育到“三個轉變”(由“過嚴格的常規”變為“快樂的常規”,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需求”,由“消極的保護”變為“積極的培養、鍛鍊”)“三個關注”(關注表達、選擇和交往),再到完整的“搖籃課程”體系的建立。

時至今日,曹雪梅帶著老師們不但構建了“搖籃課程”,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兒童城市活動”這一課程實施載體。

“幼兒院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構成了一個城市的基本元素,這裡就是一座城市。在城市的生活中,幼兒實現了與人的充分交往、與物的深入探究、與事的充分接觸。幼兒在與自然、與社會、與人的互動中生活、遊戲、學習的活動總和,就是兒童城市活動。”曹雪梅說。

如今,兒童城市活動已成了“六一小主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他們每天都在“兒童城市”中交往著、體驗著、探索著、成長著。負責管理共享單車的大班孩子,每天都會把單車整齊地擺好,方便弟弟妹妹們取用。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會自然地傳遞愛。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六一的老師和孩子都很喜歡“馬背搖籃”雕塑,老師們喜歡早晚來拍照,孩子們喜歡到馬背上的小馱床裡躺一躺。“這裡一定有它的某種魅力在,只不過我們說不清楚它是什麼。”劉佳佳老師說,六一人身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它是幼兒院賦予的。

或許,劉佳佳說的魅力,就是“馬背搖籃”的精神實質——愛孩子。而“一切為了孩子”“孩子第一”,或許就是“馬背搖籃”精神密碼的核心。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09-25

相關文章

用奮鬥照亮夢想天空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①
用奮鬥照亮夢想天空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① 張玥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這是"兩彈一星"功 ...

在西北局的日子裡——百年大黨的精神密碼

在西北局的日子裡——百年大黨的精神密碼
開欄語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從浙江嘉興南湖揚帆起航的中國共產黨,至今已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夢想,披荊斬棘,整整航行了100個年頭:1941年5月的中國北方,被譽為"西北星火".統管西 ...

中國教育報首場“名園現場會”舉辦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田玉 紀秀君 趙彩俠)9月29日,中國教育報首場"名園現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市六一幼兒院舉辦.活動主題為&q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天英雄&quo ...

初心印記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天英雄&quo ...

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民族精神根脈
[奮進新徵程·建設文化強國系列談⑦·光明論壇] 民族精神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精神狀態與精神風貌,是激勵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進步.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 ...

創意喚醒國風舞蹈,讓當代觀眾與歷史對話
觀點提要 無論是<墨舞中秋帖> <鶴歸來兮>還是<東都行者> <少林·功夫>, "中秋奇妙遊"中的舞作以獨出機杼的創意將問道.修行. ...

豐碑永駐 薪火長傳

豐碑永駐 薪火長傳
太行鐵壁(中國畫) 王迎春 楊力舟 二○二一年七月七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四週年儀式在京舉行.新華社發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七月,盧溝橋畔.宛平城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裡,一場&quo ...

回望那些閃光的身影

回望那些閃光的身影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充閭在當代散文家中別具特色,他不僅關注歷史與文化.傳統與現實之間的內在聯絡,著力於文字的審美趣味,更追求文章所能達到的歷史.情感深度.在早年<滄桑無語>&l ...

這些筆記本,是父親最珍貴的遺產……

這些筆記本,是父親最珍貴的遺產……
點藍色字關注"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我的父親任泰祥是一位生於延安.長於延安的基層共產黨員.父親也是一名護林員,和林子打了40多年的交道,給我們三兄弟取名建林.育林.成 ...

卓然大樣 何以日新,中國共產黨擁有世界其他政黨難以比肩的吸引力、凝聚力、戰鬥力

卓然大樣 何以日新,中國共產黨擁有世界其他政黨難以比肩的吸引力、凝聚力、戰鬥力
中國共產黨擁有世界其他政黨難以比肩的吸引力.凝聚力.戰鬥力-- 卓然大樣 何以日新 閱讀提要 ●大黨人數多.力量大,集中的智慧相對較多,而且影響大.作用大,其一舉一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有很大的影 ...

有愛有光才有精彩人生
記者帶您走進西藏阿里 探尋世界屋脊上的 "法治火種" 只有熱愛是不夠的,這句話,常常用來規勸那些一意孤行選擇事業或愛情的年輕人. 的確,只有熱愛是不夠的.信念的大與小.理想的對與錯 ...

光明網評論員:月朗風清是中秋
光明網評論員:又到一年中秋節.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神州大地共賞一輪明月,共寄團圓之思. 中秋是中華傳統佳節,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豐收的冀望,對團圓的渴盼,對美滿的情思.可以 ...

我海軍潛艇首次前出第二島鏈秘聞,突遭美海軍跟蹤,又遇失火險情

我海軍潛艇首次前出第二島鏈秘聞,突遭美海軍跟蹤,又遇失火險情
1977年11月11日,奉上級命令,經華國鋒批准,海軍東海艦隊潛艇某支隊所屬的271號潛艇開始執行遠航訓練.這是人民海軍潛艇首次挺進太平洋第二島鏈執行望夫島遠航偵察任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71號潛 ...

“向前向前向前!”這首傳唱了80多年的軍歌是怎麼來的?

“向前向前向前!”這首傳唱了80多年的軍歌是怎麼來的?
軍歌高揚著不滅的火炬,見證著一個又一個勝利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揹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在我國,每逢國家和軍隊舉行慶典. ...

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國家文化公園"是一個全新的提法,其立意十分高遠.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是國家依託深厚的歷史積澱.磅礴的文化載體和不屈的民族精神,著力構建和強化中國國家象徵,對內強調民族化和本土化, ...

共同擦亮軍功章——支援沙子呷獻身國防,是我最美的“獎章”
共同擦亮軍功章--支援沙子呷獻身國防,是我最美的"獎章" 金秋十月,紅旗招展,丹桂飄香.舉國同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週年之際,我們沒有忘記,強大的人民軍隊時刻守護著和平安寧.幸福 ...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的經驗與啟示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的經驗與啟示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 的經驗與啟示 中共水利部黨組 九曲黃河,奔騰萬里,貫穿古今,滋養生靈萬物,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同時,黃河也曾是一條以善淤善決善徙.洪水災害頻發聞名於世的憂患之河.中華民族 ...

“人民英雄”麥賢得——鋼鐵戰士的“鋼鐵人生”
1966年第4期<解放軍畫報>封面刊登的麥賢得照片.(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麥賢得,原91708部隊副部隊長.1965年"八六"海戰中,麥賢得作為611號護衛艇機電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