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彩俠 紀秀君 田玉)“爸爸,我們這裡是最棒的幼兒院!”
這是小班幼兒高盛祖第二次帶爸爸來院史館,他給爸爸講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歷史,帶爸爸看榮譽牆……
“我想,這就是平時老師們帶孩子來學習的地方吧,紅色接力棒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去的。”高盛祖爸爸在參觀感受中寫道,“我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成長而驕傲!”
紅色,是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精神底色。1945年6月1日,黨中央為了保護好奔赴前線的將士子女及革命烈士子女,建立了延安第二保育院,這就是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前身。1946年,國民黨準備進攻延安,136個孩子在“保育戰士”們的保護下,跟隨黨中央進行戰略轉移,他們在馬背上的木馱床裡,渡黃河、汾河,翻太行山,穿過封鎖線,三千里行軍進入北京,竟“一個都沒少”,譜寫了流芳百世的“馬背搖籃”傳奇。
如今,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內的“馬背搖籃”雕塑就復刻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六一人心中,“馬背搖籃”就是最美的風景,它是精神故鄉、信仰之源,它指引著六一人時刻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時刻謹記“孩子第一”。
一切為了孩子——寫在生命裡的信念
延安小砭溝,那個空氣清新、陽光充足、離水源很近、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是朱德總司令和康克清同志親自檢視地形為保育院選的址。如今,這裡也是六一的孩子和家長們會去“打卡”的地方。
在“紅色尋根”課程活動中,孩子們重返延安小砭溝,去三千里行軍路上尋找昔日足跡,他們會說“我是六一娃”“我從延安來”“我是中國人”。
1946年11月,國民黨準備進攻延安,保育院奉命5天內撤離。張熾昌院長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動員,大家一起討論:在戰爭年代的烽火硝煙裡行軍,怎麼保護136個孩子的生命安全?
“答案只能是一個,那就是憑著每個人的高度革命責任心和自我犧牲精神,去戰勝一切預料不到的困難,去排除一切預料不到的風險。”第三任院長姚淑平在回憶錄中寫道,同志們堅決響應黨組織提出的“一切為了革命、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孩子”的號召,並從內心發出了“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這一氣壯山河的豪邁口號。
從過去到現在,“一切為了孩子”始終是六一人牢記的紅色使命、育人初心。
“一切為了孩子”體現了六一人堅定的政治方向。保育院建院初期,保育員全是十幾歲到二十來歲的姑娘,她們一心想上前線殺敵,對“幹老媽子的活兒”心裡有疙瘩。張熾昌院長由淺入深地進行思想教育,使這些姑娘認識到,培養革命後代同樣是革命工作,為革命帶好孩子就是保衛抗戰勝利果實。
“一切為了孩子”體現了六一人不怕犧牲的擔當精神。三千里行軍途中,發生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程宜萍因為要保護革命後代花名冊和檔案資料,全然沒有管自己掉入汾河的兩個孩子;田喜英在敵機掃射時保護小漢元;肖桂英用身體掩護小正南;姚淑平獻血救護小奶亭……正是她們牢記黨的囑託,以生命守護生命,才換來了孩子們的安全轉移。
如今,“永遠和孩子在一起”是六一幼兒院的辦院理念,是對“一切為了孩子”的傳承與發展。
“‘一切為了孩子’是六一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永遠和孩子在一起’表達了六一人繼承傳統與堅持以兒童為本理念的結合。”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曹雪梅說,戰爭年代,保育院的目標是培養革命接班人,新中國成立後,這個目標變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對這一目標進行了轉化,現在提出培養臉上有笑、心中有愛、行動有力的‘六一小主人’,依然是緊緊圍繞國家的教育目的出發的。”
從“培養革命接班人”到“培養‘六一小主人’”,“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和行動,是六一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生動體現,是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回答。
愛孩子——深入骨髓的行動自覺
早上不到7點,遲芳老師就早早來到幼兒院。剛進大門,她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拍一張沐浴在朝霞中的“馬背搖籃”雕塑。到了下午5點,把孩子們陸續送走以後,她會再拍一張七彩晚霞中的“馬背搖籃”。這時,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了。
在六一,很多老師都像遲芳一樣,喜歡拍“馬背搖籃”,安戈鋒就是其中之一。在讀書時,安戈鋒就知道“馬背搖籃”的故事,對六一心生嚮往。後來有機會調動工作,她終於夢想成真。
到六一工作後,她感覺這裡的老師特別質樸,那種對孩子的好,跟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冬天,孩子如廁後,老師會一個一個檢查內褲有沒有被浸溼、衣服有沒有塞好。過去條件不好時,擔心寄宿的孩子不適應,老師會整夜守護陪伴。夜裡叫尿時,怕孩子凍著,老師會給孩子披上衣服,扶著孩子接尿。
回望歷史,在六一人的文化血脈中,一直流淌著愛孩子的行動自覺。三千里行軍中,怕小男孩阿斯林從被窩裡出來著涼,保育員黃寶珍用吃飯喝水的搪瓷缸給他接尿;用水困難時,為了給長頭癬的孩子洗個頭,保育員半夜三更去巖洞一點一滴地接回一桶水……
現在,六一的老師骨子裡也流淌著這種愛,彷彿來到這裡,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孩子。
2014年進入六一幼兒院工作的男教師劉玉忠覺得,是榜樣的力量在發揮作用。
六一幼兒院建院75週年,幾位特殊的“校友”被請回幼兒院。他們就是70餘年前三千里行軍途中被守護的孩子。如今,他們被幼兒院親切地稱為“老孩子”。
那天,“老孩子”們講述了當年自己在保育院的故事。其中,一個“老孩子”指著院史館裡一張講述落水兒童故事的剪紙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呀!”劉玉忠望著老人,簡直不敢相信。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歷史就在自己身邊。
而那段歷史,對幼兒院所有的老師,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師德教材。
“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歷史和精神,已經深入每名教師的內心,融化在血液中,內化為六一人的職業操守。”曹雪梅說,在六一,每名新入職的老師都有“六個一”的要求,即讀一本《馬背搖籃》、走訪一位老同志、採訪一名“搖籃”孩子、參觀一次院史館、寫一篇感受、做一次講解員。
潛移默化地,紅色文化融入老師們的日常保教工作,發揮著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體育專業出身的劉玉忠,使用者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觸控歷史,翻綿山、過汾河、穿越火線的情境式遊戲,讓孩子們瞭解歷史的同時,也發展了基本動作。
孩子第一——始終堅守的保教理念
清晨,六一幼兒院的孩子們揹著書包走到班級門口,主動和老師打招呼,領取自己的“熊寶護照”,然後順利找到自己的小櫃子、貼有自己名字的小床,按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
看著孩子們自主又自然地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活動,記者不由得想起了一個詞——小主人。是的,這正是六一幼兒院期望培養的“六一小主人”。
76年來,在“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中,六一人始終堅守著“孩子第一”的保教理念。“兒童利益最大化”“以兒童為中心”,這些先進的科學保教理念,早已在六一人的保教實踐中紮根。
“孩子第一”的理念體現在健康、安全上,也體現在品德和智力上。
回望建院初期,康克清同志就提出了“保教合一,教養並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辦院方針。對標黨中央要求的培養身體好、品德好、學習好的“三好孩子”,張熾昌等院領導認識到,光是健康第一、安全第一還不夠,“既要保好,又要教好”。
保育院的同志從零開始摸索、探求,先後確立了“科學的觀點”“一切從孩子出發的觀點”“愛孩子的觀點”等11個保教觀點,還從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出發,按每天從早到晚的順序,摸索制定了一日生活的26個環節。張熾昌院長還動員保育員創編兒歌、故事、遊戲,為孩子們創制玩具,以首創精神解決了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孩子第一”的理念還體現在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創造精神上。
在劉家會村停留時,保育院辦起了以孩子為主體的《兒童畫報》,幾個畫畫好的孩子當編輯,所有孩子都是通訊員,看到好人好事向小編輯講了,就是投稿。“《兒童畫報》調動了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使他們初步懂得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互相學習、不斷進步。”姚淑平在回憶錄裡寫道。
這段富含首創精神的歷史,給安戈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記得那時孩子們創造的“玩阿姨”遊戲,就是保育員在“要教育好孩子就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理念下,鼓勵孩子自主生成的。
今天,“孩子第一”的理念在六一人身上繼續傳承,化為他們對科學保教的不懈追求。
那些來幼兒院年頭久的老師,至今仍記得自己當徒弟時經歷的保教檢查,“戴著白手套到處摸,不允許見黑”“問班級針線盒裡大針有幾根、小針有幾根”。“這種提問讓我們明白,作為教師一定要心中有數,教育無小事。”如今已成為“寶藏老師”的陳皓,把這種嚴格和嚴謹也傳給了徒弟。她不禁感嘆:“真不知道六一人到底在這些細節上傾注了多少心力。”
2014年,曹雪梅擔任院長後,開始加強課程建設。在很長一段時間,六一的課程根據社會需要與幼兒發展情況不斷革新,經歷了從養成教育到“三個轉變”(由“過嚴格的常規”變為“快樂的常規”,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需求”,由“消極的保護”變為“積極的培養、鍛鍊”)“三個關注”(關注表達、選擇和交往),再到完整的“搖籃課程”體系的建立。
時至今日,曹雪梅帶著老師們不但構建了“搖籃課程”,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兒童城市活動”這一課程實施載體。
“幼兒院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構成了一個城市的基本元素,這裡就是一座城市。在城市的生活中,幼兒實現了與人的充分交往、與物的深入探究、與事的充分接觸。幼兒在與自然、與社會、與人的互動中生活、遊戲、學習的活動總和,就是兒童城市活動。”曹雪梅說。
如今,兒童城市活動已成了“六一小主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他們每天都在“兒童城市”中交往著、體驗著、探索著、成長著。負責管理共享單車的大班孩子,每天都會把單車整齊地擺好,方便弟弟妹妹們取用。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會自然地傳遞愛。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六一的老師和孩子都很喜歡“馬背搖籃”雕塑,老師們喜歡早晚來拍照,孩子們喜歡到馬背上的小馱床裡躺一躺。“這裡一定有它的某種魅力在,只不過我們說不清楚它是什麼。”劉佳佳老師說,六一人身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它是幼兒院賦予的。
或許,劉佳佳說的魅力,就是“馬背搖籃”的精神實質——愛孩子。而“一切為了孩子”“孩子第一”,或許就是“馬背搖籃”精神密碼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