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當下教育,不少學校的教學改革重教材、輕課程,重單科、輕整合,重形式、輕內涵,把“整合的兒童”進行學科剝離。這一現象並不利於教師整合教學意識和課程統整能力的提升。
兒童生活的“綜合”決定著“整合教學”。只有教學整合了,才能促進兒童綜合、和諧發展。所謂整合教學,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指向,以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核心素養、促進人格健全為目標,將教學中的各種因素相互融合、動態組合,師生根據目的需要、實際情況、客觀規律進行主動創新的過程,是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一種新型教學思想和操作方式。但是,在整合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把課程看成是分離的一門門學科的傾向,充分理解兒童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活動規律,努力創設豐富多元的教育環境,讓兒童在遊戲和生活中學習。
當今,兒童所經歷的學習和生活迥然不同,這對教育工作者進行兒童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確立學科自信的重要一點不是“分科主義”,而是“跨界學習”。跨界學習是未來學習的重要趨勢。當技術正在以一種無法預測的方式改變,工作變得富有交叉性時,人類就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數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比較辨析等思維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瑞士教育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依賴於他的興趣與活動,而不是興趣與活動依賴於思維。”可是,每當我們問起學生“為什麼要學數學”時,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考試要考”“學不好數學就很難考上好大學”,這樣的回答往往讓我們哭笑不得。
6-12歲的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對新鮮的具體事物感興趣,善於掌握具體的事實,而不善於理解較為抽象的內容。數學學習最本質的東西,就是要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進而有條理地思考,舉一反三找到其中的規律,回顧反思總結學習的策略,這樣學生就會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熱情投入更深入的學習。比如,數學教師在教“對稱”這一概念時,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就將美術教師請來共同備課,聯合施教,因為“對稱”也是美術學科的一個重要概念。這樣,多學科整合給學生帶來的是“左顧右盼”的系統知識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為了進一步進行整合教學,我和我的團隊在實踐中研發出“四學”,即讀學、玩學、探學、寫學,並立體建構了“四學課程”。透過閱讀數學童書、把玩數學遊戲、探究數學問題、寫作總結提升等四種“深度學習”方式,讓學生“化資訊為知識,化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德行”,進而實現從“教學生一課”到“教學生一生”的轉變,努力培養他們“一生受用、融入血脈”的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思維建模、數學實踐探究以及數學問題解決等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
整合教學不僅僅需要各種因素相互融合、動態組合,更需要“課程整合”。所謂課程整合,既指學科內多因子結合的課程整合,也指以某一學科為核心向其他學科延伸或發展形成的課程整合。美國學者小威廉姆·E·多爾在《後現代課程觀》中也強調了課程知識的多樣性、非系統性、開放性、動態性、過程性。他說:“課程本身不是學的內容,只是學習得以發生的條件和更多匯聚的平臺。”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課程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於課程整合思想下的教學設計,有以下三種不同整合方式,即學科內整合、跨學科整合和超學科整合。所謂“學科內整合”,即在本學科內進行整合;所謂“跨學科整合”,以數學為例,就是以數學為核心,透過多種資源的整合,適當引入科學、美術等學科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操作體驗、合作研討、歸納總結等;所謂“超學科整合”,就是打破學科壁壘,以一個探究主題或專案為核心,調動多方人力、物力、智力參與其中,學習不已,探究不已,這時學到的是綜合性知識技能和活動經驗。
在課程整合思想指引下,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在這裡,自主學習是個體維度,合作學習是團體維度,探究學習本體維度。我更強調“探究”的本體意義,兒童的探究不僅僅是學習方式,更是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每個兒童都可以像哲學家、科學家、數學家、藝術家那樣去產生好奇、發現問題,讓他們像研究者那樣去學習、活動、思考或交流。
課程整合能倒逼學校教研方式變革,積極推進學校各部門、各學科間的上下聯動、左右協同,探索新形勢、新時代背景下跨學科、跨界的整合教學。透過主題或專案可以使學校中不同學科教師以此為核心“擁抱”在一起。
課程整合課向深處挖掘,向寬處拓展。跨學科聽課、跨學科研究、綜合教研、聯合施教、混齡學習、學習空間、學習走廊、實驗庭院……一切未來學校、未來教室、未來學習的方式和正規化都可以在學校內部外部漸次展開、磨合生成、完善發展。而當教師從教材搬運工轉變為課程創生者的時候,也才能實現由職業到專業的跨越。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1年08月18日第4版
作者:繆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