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透過音樂與舞蹈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和藝術素養。因此,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提高學生的彈唱表演能力與提高教學技能同等重要,
需要仔細研究與科學規劃,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唱和演的平衡發展”,構建科學的彈唱表演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強調專業特性
加強基本功訓練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幾種常見樂器的基本演奏技能,而演奏技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以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為例,在階段性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要明確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與中心。第一階段,重點鞏固學生的樂理基礎知識及掌握識譜技能,培養學生準確細緻地掌握曲譜中指法、節奏、力度、速度、踏板等方面的要求。第二階段,注重學生的鋼琴基礎演奏練習,確保學生在長時間、高重複練習過程中形成“肌肉記憶”,提高準確、成熟的視奏能力。第三階段,教師應適當提高鋼琴演奏的難度,並訓練學生的伴奏能力,以及能夠對具體作品進行創編,並能即興對歌曲進行伴奏。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表演教學更強調舞蹈表演的基礎性與教學性,因此必須根據該專業的特性構建特定的舞蹈表演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加強學生舞蹈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其中,基本功是提升表演能力的根本,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統一教授理論知識、示範基本動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感知覺,透過站姿、坐姿、手位、腳位、四肢協調能力等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自控能力,塑造基本的舞蹈形態。
革新教學方法
提高彈唱表演技能
由於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唱水平差異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因人而異,因此教師必須革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分組,根據每組的學習情況劃分不同的學習任務,開展分階段、分層次的教學活動。比如,在演唱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師應選擇相對短小且經典易學的歌曲作為練習曲,使學生透過演唱練習形成正確的發聲技巧。隨著學生演唱技能的提升,教師可逐漸增加練習曲的難度,並從不同時代、體裁、風格等方面合理搭配練習曲,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體驗音樂的藝術之美。
同時,由於演唱教學課時的有限性,教師可利用“微課”延伸課堂教學,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透過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地展現,再透過引導使學生清晰地理解並掌握所學知識。學校可將彈唱內容中的知識融入到“微課”平臺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透過“微課”提升彈唱能力。
而在舞蹈表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作品進行細緻講解,讓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同時要用語言或新媒體技術營造表演情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表演,並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舞臺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提升表演能力。
加強實踐活動
進行唱跳創編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雖然彈與唱是兩種不同的學科,但二者關係密切,在實踐活動中常常同時進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二者科學結合起來。比如,在練習過程中透過簡譜視唱、控制音量、把控節奏等鍛鍊學生對音樂的反應與表現能力,提高學生的同步彈唱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以提高其在彈唱上的應變與創造能力,可以定期舉辦彈唱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歌曲的編配與創作,還可以開展幼兒園兒歌彈唱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透過實際工作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實現理論與技能在更新一層次上的進步。
同時,學前教育還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因此在表演能力上還要能靈活應用舞蹈知識與技能,根據具體的歌曲情境與幼兒實際情況進行唱跳創編,使其更加具有趣味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應加強學生對幼兒身心發展特徵的瞭解,強調在開展教學過程時要時刻關注幼兒的童真與童趣,確保創編的舞蹈適合幼兒。其次,在創編能力的發展上,要遵循先易後難、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選擇那些歌詞比較簡單有趣、易於用動作表現出來且可重複進行表演動作的歌曲,待熟練後可逐漸增加歌詞內容的複雜性,進行簡短舞蹈劇目的排練;先對那些易於模仿的肢體動作進行創編,隨後再根據歌曲具體情境增加一些富有情感和想象的舞蹈動作。此外,在表演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借鑑戲劇或者戲曲的表演訓練模式,開展模仿、情境設定、情緒體驗等內容,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提高想象,並在自主設計表演內容的過程中,透過自身不斷的反思與教師的及時反饋提升即興表演能力。
(作者:賈春麗 單位系山西省運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