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午休時,樂樂說耳朵發燙,幫他拿張溼紙巾敷耳朵。睡眼惺忪的我,隨口應了一句,“塗點口水在你耳朵上”……
自此,他發現了自帶神奇的“水源”,開始會用手摸口水來塗耳朵。
過了段日子,他玩得更誇張了,把口水抹在手背上手臂上,塗在臉上……
這時,我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制止他,開始溫和地跟他講道理,“樂樂,手上有很多細菌,接觸到嘴巴非常不衛生。”“口水弄在身上,會發出難聞的味道,小朋友會不喜歡跟你玩。”……
但是這些話並不起作用,我就用嚴厲的態度,把結果說得更嚴重一點:“把手放嘴巴里會生病。”“髒東西進嘴巴,人會中毒。”
然而,這些話也收不到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
言語不起作用,我就用行動去制止。
每當看到他要把手往嘴巴里放,我就伸手過去把他的手拉下來,及時打算他弄口水的動作,順便吼上一兩句。
更多的,是我顧不上他的時候,他仍然玩得很歡……
言語和行動都不能讓他改變這種壞習慣。我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說得太勤了,起了反作用,反而提醒了他去玩口水呢?
我改變了策略。看到他玩口水,我故意當沒看見,也不說他。他一開始覺得很奇怪,“誒,往日裡暴跳如雷的爸爸,怎麼今天不阻止我了呢?”他常常摸一下口水,還側眼瞥我一眼。
觀察了兩日,我發現即使我不作任何干預,他玩口水的頻率仍然沒有降低。
終於,在中秋節的那天,他不停地嘔吐,吃什麼吐什麼,非常的難受,被帶到醫院診斷是腸胃炎。節日裡有很多美味的食物他都吃不了。
我利用這次病,反覆給他科普:“ 你看到了吧,就是因為你玩口水,吃進去細菌,讓你生病了。以後不要把手放到嘴巴里了!”
生病的那幾天確實沒有再玩口水。
但是,病好後的第二天,他舊態復萌,一有空就不停地用手摸口水往耳朵上擦。
我再也沒忍住了,我很生氣,用力拍他的手,衝他大吼,而且懲罰他當天不準看電視。
然而這些懲罰沒有起半點作用,反而,他用手摸口水的頻率越來越高:耳朵不燙的時候摸口水,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摸口水,走路的時候也在摸口水……
越是懲罰,越是嚴厲,口水玩得越兇……
什麼措施都沒有成效。這時的我,感覺到了非常的無奈和想放棄。
某天,我聽到一本叫《正面管教》的書,書裡提倡對小孩的教育,要“溫和而堅定”。同一天,我又聽到一本叫《身心合一的神奇力量》的書,書中說“人們對影象的理解勝過語言”。
這兩本書,讓我重新找回了力量。
我走到樂樂跟前,溫和地說:”你以前玩口水的時候,爸爸打了你,爸爸向你道歉。爸爸愛你,害怕你因此而生病,所以很著急。現在,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好不好?“
“現在看下你的手,這裡有黑黑的髒東西,如果你有顯微鏡的話,你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細菌。如果你把手放進你的嘴巴里,這些細菌就會排好隊,從你的食道里溜滑梯一樣溜進你的胃寶寶裡,在你的胃寶寶裡面敲鑼打鼓,打孔鑽洞,這樣你就會跟上次一樣難受和肚子疼……“ 接著,我繼續繪聲繪色地跟他講述,生病後帶他去醫院的生動的場景。
間中,我有向他提問某個環節會發生什麼,讓他自己來給答案。
經過這樣的對話,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樂樂玩口水的行為大幅減少了。雖然沒有完全杜絕,但謝天謝地,仍有一種把他從懸崖邊已經拉回來的成就感。
後來,他偶爾忍不住會去玩口水。看到這種行為後,我仍然用上面充滿畫面感的辦法溫和而堅定地提醒他、向他發問。效果非常的明顯。
新辦法的啟發:
一是”過程和結果影象化“。家長把過程或者結果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成一幅影象。
二是"家長溫和而堅定”。“溫和”指的是態度,讓小孩感知到無條件的愛,“堅定”指的是家長傳達的理念,讓小孩知道行為的底線。
三是“提問的力量”,讓小孩參與到家長傳遞資訊中來,向他提問,讓小孩給出自己的答案,與家長共同制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