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發展心理學主要關注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一門全面的進化發展心理學應該能夠解釋所有種屬特有的、存在性別差異和個體差異的心理機制是如何被啟用的,又是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的。
遠古環境中存在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比如食物的不可預測性、氣候和天氣的變化無常、疾病、寄生蟲和捕食者,以及個體周圍的同類(比如父母)這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
進化心理學認為,父母的生殖策略(包括他們對子女投資的數量和質量)是孩子的生活環境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安全型依戀表示兒童體驗到在早期經驗中不斷受到生存和發育的威脅,他們的父母不能或者不願意在他們身上給予大的投資。
迴避型依戀的兒童通常對父母比較淡漠,他們的父母喜歡追求短期的擇偶策略,而不是對他們給於大量的投資。迴避型依戀是兒童對父母不願意於投資的一種適應器相反,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兒童通常表現得很緊張,害怕和沒有安全感,他們的母親則往往表現出易怒、心不在焉、害怕、飢餓或筋疲力盡等情結。
焦慮型依戀可能是兒童對父母不能給於投資的一種適應器。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安全型依戀能夠促進父母的高投資策略,迴避型依戀能夠促進低投資父母的偶然投資行為,而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兒童很容易成為一個”撫養助手”的角色,他們會留在家裡幫助父母照顧其他的小孩。
進化心理學家的意思並不是說幾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夠區分父母的意圖(不願意投資)和能力(有能力投資)。而是指,嬰兒似乎能夠覺察父母的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與意圖和能力等內部狀態之間可能存在關聯。所以,父母在行為上的差異導致兒童選擇了不同的依戀風格。
最近的研究已經表明,女孩的初潮年齡太早確實和下面這些事實存在關聯父母的婚姻關係不和諧,對父親較為抗拒,和異性約會的年齡更早等等。這些研究結果意味著,早期的依戀型別似乎能夠促發個體在成年後所採取相應的擇偶策略,儘管這種說法和純粹的遺傳解釋並不一致。
未來十年的研究應該更加集中於探討那些潛藏在不同依戀風格下的心理機制的確切特性。依戀風格確實代表了早期環境的影響嗎?或者正如有些研究者所說的那樣,依戀風格僅僅反應了個體在遺傳上的差異?依戀的個體差異是否在一生當中都很穩定?依戀的潛在心理機制是否和每一種備選策略所提出的適應性問題的具體特徵相匹配?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不管是概念上的還是經驗上的)來給予回答。
(巴斯《進化心理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