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國破山河在:肅宗的艱難平叛

拖泥帶水的八年戰爭

——————————

安史之亂是大唐國運調頭向下的轉折點,也是肅宗李亨逆天改命的新起點。沒有安史之亂,肅宗很難從玄宗手上和平接過皇位。但借安史之亂奪取帝位的肅宗,也必須替父皇承擔起平叛責任,重整破碎河山。

肅宗回馬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五,從長安落荒而逃的玄宗到達馬嵬驛(今陝西興平一帶)。護駕禁軍“飢疲,皆憤怒”,射殺楊國忠,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

十六日早上,玄宗啟程入川避難。被拋棄的大唐父老攔住玄宗馬頭,請求玄宗留下指揮平叛。玄宗沉默良久,召太子李亨上前安撫百姓,以便自己繼續西逃。

百姓團團圍住李亨,要求李亨率領軍民收復長安。李亨假意推辭,在兒子廣平王李俶、建寧王李倓和心腹宦官李輔國的鼓動下,決定藉機擺脫父皇掌控。玄宗久候太子不至,派人瞭解情況後,長嘆一聲“天也”!

多年來,玄宗最擔心兩件事情:一怕不能與貴妃長相廝守,二懼失去對太子的掌控。如今貴妃受死香魂飄散,太子回馬自成一派,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馬嵬驛。後世詩人在馬嵬驛常有題詩,內容立意“多悽感”。百年後,當時官位尚不顯達的鄭畋在此題詩《馬嵬坡》曰:“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雲雨”指貴妃,“日月”則是肅宗。貴妃雖亡,而日月重光,肅宗回馬別開新局,大唐皇室再造。馬嵬兵變後,新的權力中心逐步形成。陳寅恪認為,“肅宗回馬及楊貴妃死,乃啟唐室中興之二大事,自宜大書特書,此所謂史筆卓識也”。馬嵬驛是玄宗政治生命和貴妃自然生命的終結點,卻又成為大唐重建和復興的起點。鄭畋此詩一出,“觀者以為有宰輔之器”,鄭畋後來果然擔任宰相。

李亨北上到達靈武(今寧夏靈武一帶)後,在身邊大臣的勸進下,於七月十三宣佈即皇帝位,是為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大唐終於打出了一面可以號召全國的大旗,開始了重建和復興的艱難歷程。

李泌出山

肅宗即位後,西北大將郭子儀、李光弼先後率軍扈從。但大部分朝臣跟隨玄宗到了成都,肅宗手上無人可用,想起發小李泌,“遣使訪召”。

李泌自幼聰慧,七歲便能寫詩作文。玄宗聽聞李泌之才,召他進宮見駕。當時玄宗正和名臣張說下棋,就以“方圓動靜”為題讓李泌賦詩一首。

張說技癢,先寫出“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隨後吟出“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張說見七歲李泌之詩氣度意蘊遠在己之上,當即恭賀玄宗國有奇童,玄宗亦驚奇李泌見識不凡。

天寶年間,李泌進入翰林院並充當東宮政治顧問,由此和太子李亨有了交集,成為其重要班底。李亨很看重李泌,雖年長他十一歲,卻稱其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

李泌後來被楊國忠彈劾寫《感遇詩》譏諷時政,辭官到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隱居,曾作詩《長歌行》,“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表達了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

肅宗徵召李泌的使臣剛走到半路,李泌就已主動從潁陽投奔而來。肅宗對他言聽計從,根據其建議任命長子廣平王李俶,而非軍事才能突出、深受軍隊支援的建寧王李倓為天下兵馬元帥,以避免叛亂平定後出現皇位爭奪鬥爭。

肅宗雖然登基,但最高指揮權問題仍沒有解決,大唐繼續存在玄宗肅宗兩個權力中心。玄宗不但保留了對軍國重事的最後處置權,還任命永王李璘為江淮地區、盛王李琦為東南地區、豐王李珙為西北地區最高統帥,在事實上架空了肅宗。

玄宗的曖昧態度,激發了李璘的奪位之心。天寶十五載(756)十二月,李璘率水師沿長江東下,意欲佔據南京,“保有江表,如東晉故事”,一路延攬士人,路過九江時請李白出山。李白欣然加入李璘陣營,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第二首言:“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李白將安史之亂比作西晉五胡亂華,暗喻永王東巡將如當年晉室南渡,立足江南重建新生政權。而雄心勃勃的他則自比東晉名相謝安,可在談笑間掃平叛軍。第十一首更是把自己塑造成扭轉乾坤、收復長安的蓋世英雄,“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充滿浪漫主義氣質的李白顯然沒有認清自己,更沒有認清永王與肅宗的實力差距。李璘剛引兵東下,就跳進肅宗事先佈置好的包圍圈,很快敗亡。李白的政治投機行動以失敗告終,先流放夜郎,後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驚喜之間決定東下江陵,寫下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玄宗重用李璘,肅宗皇位不穩,急於用收復長安的勝利樹立權威、穩定皇位。素不知兵的宰相房琯為在肅宗面前表功,毛遂自薦率四萬軍隊收復長安。

至德元載(756)十月二十一,官軍與叛軍在長安西北陳陶斜大戰。房琯指揮不力,幾乎全軍覆沒。被困長安的杜甫聽聞此戰,寫下《悲陳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百姓“都人回面向北啼”,朝著肅宗所在的方位向北而哭,“日夜更望官軍至”。

十月二十三,房琯與叛軍大戰於長安東北的青坂,“又敗”。杜甫寫下《悲青坂》,告訴官軍切莫急於進攻,暫且整軍備戰,“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而忍耐,偏偏是這時焦躁的肅宗最為缺乏但最需要的。

收復兩京

房琯大敗後,肅宗問李泌:“今敵強如此,何時可定?”李泌認為,在朝廷已經失去平叛良機的嚴峻現實下,必須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不能急於求成,不能以迅速收復長安、洛陽為目的。首先要讓郭子儀、李光弼率領軍隊靈活出擊,牽制住叛軍在范陽、常山和長安的主力,再不斷派兵騷擾,消耗其兵員和戰鬥力,使叛軍在幾千裡的戰場上疲於奔命,首尾不能相顧。接著對叛軍老巢范陽形成合圍之勢,命建寧王李倓率軍經塞外從北,李光弼率軍自太原出井陘從南,先攻擊河北范陽,捉住叛軍家屬並摧毀其巢穴,使叛軍失去根據地,然後南北夾擊,將叛軍主力在河南圍剿殲滅。最後再四面出擊,收復兩京,徹底平定叛亂,“不過二年,天下無寇矣”。

李泌平叛戰略以時間換空間,表面上看比較緩慢,卻是在當時情況下較為穩妥的戰略。肅宗剛開始非常贊同,但隨後前線發生若干有利於朝廷的表面變化,肅宗對形勢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

肅宗打出平叛旗幟後,各地對安史叛軍的反抗鬥爭如火如荼,張巡、許遠死守睢陽,“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張巡《守睢陽作》),堵住叛軍南渡長江通道,保住唐朝賴以生存的江南財富基地。

隨著戰局的膠著,叛軍開始內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掉。郭子儀攻佔河東,李光弼解除叛軍對太原的包圍。肅宗從靈武移駐鳳翔(今陝西寶雞一帶),隴右、河西、安西各路大軍雲集,回紇與西域各國軍隊來援,江淮地區錢糧運到。長安附近百姓紛紛投奔到鳳翔,充當官軍嚮導。

而此時的長安城內,勸告官軍“忍待明年莫倉卒”的杜甫,已經忍耐到了“明年”即至德二載(757)。三月春至,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山河依舊是亂草遍地,杜甫寫下《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又來到長安城東南勝地曲江,寫下《哀江頭》:“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杜甫久候王師不至,瞅準時機逃出長安,四月到達鳳翔,寫下《喜達行在所三首》,回憶起在長安的俘虜生活,不覺“生還今日事”。大唐中興有望,詩人不禁“嗚咽淚沾巾”。至德二載(757)五月,杜甫在鳳翔覲見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寫下《北征》,用“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表達了對肅宗重整破碎山河、再開貞觀治世的期望。

杜甫的期望,正是此時肅宗的焦灼。肅宗迫切需要以收復兩京作為政治資本鞏固皇位,用平叛政績向天下證明他自立即位的政治合法性,遂放棄李泌穩紮穩打的既定戰略,急切命令唐軍向兩京和中原腹地進攻。

至德二載(757)九月十二,肅宗命令李俶帶領回紇援軍和各路兵馬十五萬向長安反攻,先後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光復,肅宗嚴懲接受安祿山偽職的官員,給事中(正五品上)王維亦在清算名單中。

洛陽失陷時,安祿山讓王維繼續任職給事中,王維拒不受命,被拘押在菩提寺。有次安祿山擺宴洛陽凝碧池,讓梨園子弟奏樂助興,樂工雷海清當場摔壞樂器,朝著玄宗西去方向號啕大哭,被叛軍肢解。王維聽聞此事,寫下《凝碧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亡國之痛和思君之情溢於詩中。受審之時,王維呈上此詩,加上其弟營救,最終僅降級成太子中允(正五品下)。

十月二十三,肅宗回到長安,玄宗也於當天從成都啟程南返。十二月二十一,玄宗在長安大明宮正式把傳國玉璽交給肅宗,完成了最後的權力交接。

依靠收復兩京的政績,肅宗初步穩定了皇位,但給平叛留下重大隱患。長安雖然收復,但洛陽不久得而復失。且在收復兩京的過程中,朝廷精銳部隊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而叛軍從容退回河北,儲存了有生力量。

漸露曙光

唐軍收復兩京,安慶緒退回相州鄴城(今河南安陽一帶),史思明偽降朝廷。乾元元年(758)八月,肅宗派郭子儀等率安西軍隊進駐關中,準備討伐安慶緒。杜甫寫下《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誇讚“四鎮富精銳”“臨危經久戰”,並指出“奇兵不在眾”,兵在奇不在多,而朝廷這次軍事行動的最大軟肋就是兵員雖多卻指揮不一。

乾元元年(758)九月,郭子儀、李光弼等九路節度使共率軍二十萬雲集河南河北,與安慶緒決戰。肅宗怕郭子儀、李光弼功高震主,竟然不設元帥,而是派宦官魚朝恩監軍。

十月,郭子儀等包圍鄴城,安慶緒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再次反叛,發兵十三萬攻陷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此後懾於官軍兵力眾多,逗留不進。平叛形勢良好,杜甫樂觀地寫下《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暢想叛亂平定,刀槍入庫永不復用。

杜甫的理想很豐滿,唐軍平叛的現實卻很骨感。乾元二年(759)三月,官軍與史思明決戰。由於缺乏統一指揮,魚朝恩又自以為是,九路節度使被打得落花流水。

鄴城之戰後,史思明殺掉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又佔領開封,攻下洛陽。唐軍為補充兵力,在河南大肆抓丁拉夫。正從洛陽西返關中的杜甫路過新安(今河南新安一帶)、石壕(今河南陝縣一帶)、潼關(今陝西潼關一帶)等地,寫下“三吏三別”。

《新安吏》雲:“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按照唐朝法令,男子二十二歲成丁才當兵服役,十八歲尚是中男,不承擔兵役,而河南府抽中男當兵的不法行為卻大行其道。中男父親已經被抽去前線,只剩母親在為兒郎送行,杜甫發出“天地終無情”的呼喊,又對朝廷有所迴護,安慰中男“僕射如父兄”,郭子儀、李光弼會如父兄一樣對他們關愛有加。

離開新安,杜甫“暮投石壕村”,見“有吏夜捉人”,寫下《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老婦為避免守寡兒媳被抓去餓死孫子,只有自己應徵“猶得備晨炊”,慘苦至極。

鄴城大戰後,叛軍進逼洛陽,有再次西攻長安之勢。杜甫到潼關看到兵士修築工事,寫下《潼關吏》:“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潼關將士對工事充滿信心,“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杜甫卻想起三年前哥舒翰在潼關大敗,叮囑將士汲取教訓,“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在《新婚別》中,杜甫塑造了一個送夫上戰場的深明大義妻子形象,“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在《垂老別》中,老翁“投杖出門去”,披上戎裝,慷慨出發,老妻不忍老翁離去,哭倒在路旁,她明白老翁“此去必不歸”,只有勸他努力加餐飯。老翁尚有老妻送別,而《無家別》中的主人公卻是孑然一身,無人可別,“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心憂黎元、嘆息腸內的杜甫既要疾呼百姓民生多艱,又要顧全朝廷平叛大局,心情之矛盾、心緒之複雜、心態之糾結,在“三吏三別”中表現得無以復加。

鄴城大敗不僅禍及百姓,還殃及玄宗。戰後朝廷平叛形勢急轉直下,肅宗威望大減。龍體遠不如父皇健康的肅宗,疑心玄宗拉攏禁軍試圖復辟,指使李輔國將玄宗幽禁在太極宮,又把高力士流放巫州(今湖南懷化一帶)。

高力士在巫州託物言志寫下《感巫州薺菜》,“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感嘆在長安是佳餚的薺菜,在巫州卻無人理睬,暗指自己從繁華京城流放蠻荒之地。但“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自己對玄宗的忠心始終不變。

上元元年(760)春天,李光弼在河南懷州大敗史思明,又欲乘勝直搗叛軍老巢范陽。杜甫在成都寫下《恨別》,“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抒發對早日平定叛亂的期待。

第二年三月,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掉,叛軍連續內訌,力量削弱。朝廷平叛事業終於露出一線曙光,但這道曙光已經不屬於體弱多病的肅宗和思念貴妃成疾的玄宗。

寶應元年(763)四月初五,七十八歲的玄宗歸天。高力士因朝廷大赦返回長安,走到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帶)時,路遇故人敘舊,“方知明皇厭世”,遂“北望號慟,嘔血而卒”。

玄宗晏駕十一天後,五十二歲的肅宗駕崩,至死未能看到天下太平的那天。最終平定安史之亂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到廣平王李俶肩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

吳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吳鵬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9-12

相關文章

安史之亂後入蜀還是北上靈武——唐肅宗李亨的艱難逆襲之路

安史之亂後入蜀還是北上靈武——唐肅宗李亨的艱難逆襲之路
安史之亂後太子李亨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沒有跟隨玄宗入蜀而是選擇北上靈武,李亨的選擇雖然看上去有點突然,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太子這個職業的危險程度反差很大.如果皇帝仁厚,兄弟單薄,太子可以開開 ...

高力士:千古賢宦第一人

高力士:千古賢宦第一人
"詩仙"李白的放浪不羈世人皆知,有一則"力士脫靴"的故事流傳甚久.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唐朝人李肇寫的<唐國史補>,說的是李白入京做了翰林後,仍舊每日喝的 ...

“詩佛”王維丨詩 書 畫 樂俱佳 與佛結緣

“詩佛”王維丨詩 書 畫 樂俱佳 與佛結緣
盛世大唐,除了有李白.杜甫兩位偉大的詩人,還有一位風華絕代的青年也值得一提,他就是王維.王維是山水田園派的先驅人物,所以很多人想到王維都覺得他是一個與世無爭,參透世事的樣子,實際上這只是他晚年時的狀態 ...

唐玄宗的最後歲月:被兒子軟禁,權力、愛情、尊嚴、自由都沒有了

唐玄宗的最後歲月:被兒子軟禁,權力、愛情、尊嚴、自由都沒有了
公元756年6月13日凌晨,長安城下著濛濛細雨. 唐玄宗帶著老婆,兒孫,近臣,宦官,禁衛軍等悄悄地離開了長安,就在前一天,唐玄宗還當眾宣佈他要御駕親征,消滅安祿山指揮的叛軍. 唐玄宗灰頭土臉地逃了,甚 ...

羅川趙氏石坊:小村莊藏著大氣象
正寧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在正寧縣永河鎮有個羅川村,距縣城30公里,地處正寧縣四郎河中游的川區,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村落,人文積澱厚重,傳統建築群密集,古文物眾多,自然景色優美.於2006年10月被評為 ...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是高層次的成熟
導讀: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命運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等待一場厚積薄發.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公元747年.一首<別董大>傳遍 ...

民間故事 梅妃傳奇
#民間傳說# #民間故事# 梅妃,本姓江,莆田(今福建省莆田縣東南)人.她的父親名叫江仲遜,江家世世代代都以行醫為生.梅妃從小聰明伶俐,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的好幾個篇章.她曾對父親說: ...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廟號的授予,往往服務於王朝的政治目的. 高祖與太祖,均屬於王朝奠基人的廟號,但劃分標準卻不甚清晰,往往為讀者造成理解障礙.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能不引起注意. 透過梳理史料,我發現自魏晉之後," ...

古代功高蓋主的3名大將,可輕鬆取代皇帝,你知道哪幾位呢?

古代功高蓋主的3名大將,可輕鬆取代皇帝,你知道哪幾位呢?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每逢亂世,多戰必多功,昔年唐秦王李世民擊劉武周.平劉武周.誅殺王世充,因 ...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郭子儀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立國已137年的大唐王朝自此由盛轉衰. 763年,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被平定,而功勞最大的名將有三人,即郭子儀.李光弼.李嗣業. 李嗣業作戰往往身先士卒,7 ...

唐朝歷代帝王

唐朝歷代帝王
唐朝(618年----907年 ),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簡介:唐高祖李淵(565年-635年6月25日), ...

中國各朝代帝王——東漢

中國各朝代帝王——東漢
本文編輯:南京師範大學 葉夢怡 手閱原創:紅色歷程 管霞 漢世祖:(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 ...

明清詩歌中的“涼州”意象
作者:侯冬(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涼州,古稱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位於河西走廊東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之稱,也是漢唐時期重要 ...

漢朝,一個開疆擴土對抗外敵的王朝

漢朝,一個開疆擴土對抗外敵的王朝
漢朝君主:指的是漢朝皇帝,包括西漢皇帝.東漢皇帝.蜀漢皇帝和漢趙皇帝外加追尊皇帝和自立的宗室,但嚴格說蜀漢和漢趙已不屬於漢代. 說到漢朝,這絕對是一個歷史上最值得讓人驕傲的朝代,現如今我們之所以叫做漢 ...

每天看一遍,中國通史不用愁

每天看一遍,中國通史不用愁
前言 這是一篇從原始社會到清朝的歷史詳細大綱,是本人花了整整兩天時間精心編輯.按先後順序將每個朝代的時間.都城和帝王清晰貫穿起來,尤其對每個"正統王朝"的所有帝王名全部收錄,文中生 ...

世界四大名碑,我們華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

世界四大名碑,我們華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
在世界考古發現史上,有"四大石碑",即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埃及羅塞塔碑.摩押碑.阿茲特克授時碑. 羅塞塔石碑(Rosette stone ),不列顛博物館鎮館三寶之一,世界級文物. ...

劉彊:低調,才是是廢太子唯一的生存秘訣

劉彊:低調,才是是廢太子唯一的生存秘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權力鬥爭. 就規格而言,權力鬥爭的最高表現形式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之爭. 歷史上,圍繞著皇權的爭奪,曾發生過無數次父子相殘.兄弟鬩牆的宮庭悲劇. 與普通權斗的"成王 ...

衡水縣老縣衙(郭志凱)

衡水縣老縣衙(郭志凱)
南門口街北端,老縣衙舊址,原衡水縣武裝部大門口 原衡水縣武裝部內景 照片顯示的是原縣級衡水市武裝部大門口,位於河東南門口街最北端,大門內有紅磚瓦房31間,佔地6.5畝.此處是明清衡水縣衙舊址.舊址內的 ...

自成一派的詩人: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自成一派的詩人: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字義博,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世稱"韋蘇州""韋左司""韋江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