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國家領袖,周恩來總理肯定名列前茅,他一生為國為民兢兢業業地付出,新中國成立後更是不要命地工作,正是在他們這一代領導人的努力下,新中國才會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
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在國際上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在他去世時,各國領導人紛紛發來唁電錶示哀悼。
01
因為常年超負荷的工作,周總理的身體在1972年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問題,醫生檢查說是癌症。
但他卻沒有因此放下工作好好休息,而是更加努力,他常常說,時間不多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能多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就儘量多做一點。
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周總理就考慮需要有人來接替自己的工作,在人選方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鄧小平,他認為以小平同志的能力肯定可以主持好全國的經濟建設,於是開始為他的復出而鋪路。
周總理和鄧小平相識多年,早在1920年赴法留學時他們就認識了,當時一批帶著濃濃愛國之情的有志青年來到遙遠的法蘭西,尋找拯救中國之路。在這群人中,小平同志的年紀最小,大家都很照顧他,其中就包括周恩來。
1923年時,這些旅歐的青年成立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周恩來是主要負責人,鄧小平輔助他工作。
大概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住在一起,雖然條件非常艱苦,只能啃麵包喝白水,但是幾十年後回憶起那段日子,還是很美好的。
一群有抱負的青年學生聚集在一起,為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奮鬥。在這段時間,周總理和小平同志發現彼此有很多相似的愛好,比如愛看足球,愛吃牛角麵包。雖然日子是艱苦的,但是大家彼此照應,共渡難關,這也讓他們之間的革命友誼更加深厚。
02
回國之後,周總理和鄧小平在1927年至1928年,有一年半的時間幾乎是朝夕相處,一起生活一起戰鬥,那時他們還住在一起,周總理和鄧大姐住樓上,小平同志和妻子住在樓下。
建國後,周恩來擔任總理,而鄧小平則是他的副手協助他開展工作。相識多年的他們相互理解也相互信任,兩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
後來小平同志的兒子回憶當年的事情時說,父親對總理是非常敬佩的,一提到總理,從神態中都自然而然地帶出尊敬之情,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的,摻不得半點假的。在鄧家的孩子眼中,周總理就是個和藹可親的長輩,熟絡得就像自己的家人一般。
接到周總理去世的訊息時,鄧小平正在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會議進行中,工作人員突然進來,在他耳邊低聲說著這個訊息。
小平同志聽完立刻站了起來趕赴醫院。到醫院時,強忍悲痛的鄧大姐向他交代了總理的三個遺願:不搞遺體告別,不辦追待會,不留骨灰。鄧大姐表示總理的後事如何處理全聽組織安排,她個人沒有任何想法。
鄧小平聽完,他一條都沒有答應,他說這不僅僅是總理個人的事,如果真要如此處理,恐怕全國人民也不會答應的。最後還是要請示毛主席,他也無法接受周總理的遺願,最後為了表示對這位多年戰友的尊敬,他只答應了最後一條。
周總理去世的訊息讓全國人民都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在追悼會上,鄧小平致悼詞,他一生遭遇無數的挫折和磨難都沒有落淚,但這次他幾次哽咽失聲,無法控制情緒。放眼全球,除了周總理,再沒有一位國家領導人能做到如此地步,他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好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