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照片

“醫人可醫身體疾病,卻醫不了人心。”

在大多數後輩眼中,魯迅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的棄醫從文。

以思想為戰場,以紙筆為武器,他瘦弱但挺拔的身幹下包裹著的,是一顆赤誠的心。

“魯迅先生的方向,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方向下,至今依舊還有很多人在努力著。

人們常說子承父業。但若提起魯迅後人,他們卻似乎有種與生俱來的“默契”:都未踏上文學道路。

魯迅曾在寫給孩子的信中說道:“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

意思就是,我不願你活在我的光環之下。

“你應該走一條願意去走的路,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與年幼周海嬰合照

1929年9月27日,周海嬰出生了。

“先取個名字叫‘海嬰’吧,我也在上海生活了十年有餘,‘海嬰’,上海生的孩子。”魯迅對夫人說道。

48歲的魯迅老來得子,對這唯一的兒子更是寵愛有加。

他把周海嬰當作是上天賜給他的一份禮物,無論是在與友人的通訊中,還是在自己的日記裡,他都常常事無鉅細地提起兒子。

因為是男孩,周海嬰自然也少不了因淘氣而捱打。

“其實父親也就是虛張聲勢,嚇唬我一下而已。”

他回憶說:“在家裡,感覺父親對我跟普通家庭一樣,甚至更加和藹,從沒有過大聲呵斥。當然他看我不乖的時候,便會拿紙捲起來,輕輕地在我屁股上打打,也就是一個威懾作用吧。”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彩繪圖

當年,周海嬰的叔叔周建人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曾送給他兩套《兒童文庫》與《少年文庫》。

魯迅將這兩套書放在了小海嬰的專有書櫃裡,任由孩子支配,更不會過問他讀了多少,或指定安排看哪幾篇,背哪幾段。

他並不想培養出一個“小魯迅”,而是任由兒子自由發展。

父母給予周海嬰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他會記得,在膝蓋受傷化膿出血時,是父親彎下身子為他敷藥;在悶熱夏季的晚飯後,渾身長滿痱子的他總可以跑上二樓,由父親為他按捺痱子藥水。

陪伴在父親身邊是他兒時最快活的日子。

但對魯迅來說,這日子還是短了些。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一家照片

長年累月的高負荷工作還是擊垮了魯迅的身體。

1936年1月,他的肩及肋骨出現劇痛。5月,被診斷為胃疾。

一切都來得突然,對魯迅而言,他似乎預知到了些什麼,沒事的時候就囑託夫人有關他的後事。

而許廣平總是說:“會好的,會好的。”

6月,魯迅的身體漸有好轉,身邊的人都以為他快好了。

可人生最大的折磨不是面臨絕望,而是給了你希望又拉你進入深淵。

1936年10月19日,魯迅舊疾復發,溘然長逝。

這位面對敵人毫不留情,似乎不受人世牽絆的戰士永遠閉上了眼睛。

可“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把他的溫和留給了自己的孩子。

此時的周海嬰只有7歲。

他也許分不清生死,但他明白從今往後自己再也見不到父親了。

在魯迅墓前,他用稚嫩的筆跡刻下了碑文。

這是他與父親的告別。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照片

1919年,魯迅曾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一文中說過:“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負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事實證明,魯迅做到了。

他想讓孩子看到的,是一個光明不帶雜質的世界。

詩人柳亞子曾經說過:“近代對於兒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個推崇魯迅先生。”

褪去戰士的外衣,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同時也是一位普通的父親。

他有喜怒哀樂,有七情六慾,也有未曾言明的遺憾。

如果可以,他多想繼續陪在海嬰身邊。

但人世間總有不完美的缺憾。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一家合照

在遺言中,魯迅留下了這樣的一條:“孩子長大,倘才無能,可尋些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而在後來,周海嬰也確實沒有繼父親後塵,而是選擇了前往北大物理系學習無線電專業。

在四年的學習生涯裡,周海嬰一直被動地活在父親魯迅的光環下。

當他被冠上標籤的那一刻,他顯得更為無力:

“魯迅的兒子文筆應該很好吧?”

“魯迅後人怎麼連篇好文章都拿不出手啊?”

似乎人們總覺得,身為魯迅的孩子,周海嬰就應該要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每當我遇到這些事,我總是想,如果我不是魯迅的孩子該有多好。”周海嬰是苦笑的。

他不是後悔成為魯迅的孩子,而是怕連累父親。

他並不期待於“魯迅後人”這般名號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名與利,他想過的只是普通的生活。

努力走出父親的影子成了他的目標。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青年時期魯迅照片

在《我與魯迅七十年中》,周海嬰曾這樣寫道:“七十年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與我父親聯絡在一起的。”

俗話常說睹物思人。

人們懷念魯迅,周海嬰就自然而然成了他們仰望魯迅的一樣“物品”。

他被無盡的標籤裹挾住了自己的人生,外界也似乎早已將周海嬰這個名字與魯迅繫結在了一起。

可沒有人會願意成為開啟別人思緒的媒介,周海嬰也是如此。

“我是魯迅的兒子,但這不代表我沒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我就是我,我是周海嬰。”

在決定做自己前,他想起了曾經那個“孤獨的愛好”。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周海嬰與母親合照

在周海嬰8歲時,母親曾帶他到杭州的朋友家休養。

在這裡,周海嬰第一次接觸到了相機。

“蔡阿姨有一支黑色小型相機,她看出了我對它的好奇,經不起我左磨右纏,允許我按了幾次快門。”他回憶道。

10歲時,他正式拿起相機開始拍攝。

這個小小少年還未經世的夢想都藏在了快門聲裡。

母親對他的愛好也很支援,儘管生活拮据,她還是省下了給孩子買相機的錢。

那臺在香港買下的祿萊相機和20卷膠捲成了周海嬰的精神寄託。

在攝影的過程中,周海嬰是享受的。

他可以暫別那個給他貼上標籤的世界,他能看到的也只剩下了鏡頭裡的畫面。

父親擅長用文字記錄每一次的感動瞬間,而周海嬰用的是照片。

他也在循著父親的軌跡向前,只是不再拘泥於同一種方式。

“我儘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的本分,就無愧於我的父親。”周海嬰說。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除了攝影這樣的愛好,周海嬰的主要重心還是放在了他的工作上。

1956年從北大物理系畢業後,正值國家搞核武器研究,他便被派往北大核物理系,從事籌建實驗室的工作。

1960年後,他進入了國家廣電總局工作,這一做,就是34年。

想走出父親影子的他只有去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魯迅曾對夫人說過:“我不願遏止海嬰的發展,只要不拂逆他的本心就好。”

對魯迅而言,他並不擔心後繼無人,比起這個,他怕的是孩子失去本心。

慶幸的是,周海嬰並沒有讓他失望。

他沒有成為父親口中的“空頭文學家”,而是憑自己的興趣去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像他說的:“也許大家總是會把我放在一個框框裡,認為周海嬰就應該是怎樣怎樣的,但我始終相信著,我們要靠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績,去贏得社會的承認。”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周海嬰

在周海嬰眼裡,父親是耀眼的。

他曾說過:“我是在一個‘人場’的環境中長大的,就像磁場,我被這個‘人場控制著’。父親一直在鞭策著我,也在給我壓力。”

對周海嬰來說,他並不是排斥被貼上“魯迅後人”的標籤,只是他覺得這樣的光環是屬於父親的。

他不願走上一條被鋪好的路,更不想借父親的光去照耀自己的人生。

“我的父母從未要求過我子承父業,只是在我快長大成人後才讓我‘學一門本事,自食其力’。”在被問及到父母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時,周海嬰如是答道。

也許他窮盡一生也無法達到父親的高度,但他也在努力地去活成父親的模樣。

他不是害怕標籤,而是怕擔當不起標籤。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周海嬰照片

1994年,在離開國家廣電總局後,周海嬰開始著手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幾十年來,人們與魯迅之間似乎隔了一層屏障。

為了打破這層屏障,周海嬰做出了他的努力。

“魯迅是世界的,我希望大家研究他的思想、文學價值,更希望大家看到生活中的魯迅,凡人魯迅,一個完整的魯迅。”

他為“魯學”研究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將魯迅從當代文學神壇的位置上拉回到了現實。

周海嬰不願看到冷冰冰如雕像一般的魯迅,如果魯迅一定要作為某個時代的符號活下去的話,他希望看到的魯迅是有血有肉的。

就如他所說:“我想觸控活著的魯迅。”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魯迅照片

周海嬰的性格是隨父親的。

他耿直,執著,較真,敢說真話,從不怕得罪人。

在魯迅肖像權與著作權保護上,他也從沒有妥協過。

1986年,周海嬰就曾因日文版《狂人日記》的稿酬問題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打過官司。

他打官司,打到別人都怕見他。

但周海嬰並不在意,他明白這些作品對父親的意義。

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被褻瀆的。

他一生都在避開父親的光環,但他足以承擔的起“魯迅之子”的名號。

他沒有活在大眾給他安排好的模具裡,而是活成了自己最好的樣子。

對周海嬰來說,平凡就是他的精彩。

2011年4月7日,周海嬰在北京逝世。

他也許會想起兒時與父親的那段有趣的對話:

“爸爸能吃嗎?”

“按理說是能吃的,只不過爸爸只有一個,吃了就沒了,所以還是不吃的好。”

這一次,他能與父親重逢了。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周海嬰照片

周海嬰的四個孩子裡,周令飛長得最像魯迅,尤其是鬍子。

當有人問及是不是為了能更像祖父一點而刻意留的鬍子時,周令飛回答道:“我從當兵時代就開始留了,當時看起來太小,怎麼辦呢?留個鬍子看起來能顯得老成一點。”

同樣作為魯迅後人,周令飛的態度與父親是一致的。

在提到周海嬰時,他感動地說: “父親最值得人懷念的,是他一生的求真精神,雖然他曾經一度有頂著偉人之子頭銜的壓力,但他一生堅持處事認真,待人寬厚,真正做了堂堂正正一個人。”

因為父親,周令飛堅定了自己的方向。

走自己的路,就要忘記所擁有的。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周海嬰與兒子周令飛

青年時,周令飛最害怕的是別人將他與魯迅放在一起。

“別人問我是不是魯迅的孫子,我說不是,我爸爸的爸爸是魯迅。”他常常這樣回答道。

“但現在,我以是魯迅的孫子而驕傲。”

2002年,周令飛與父親共同創辦了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

時代是需要魯迅的,但需要的是真實的魯迅。

在魯迅形象的重塑過程裡,他們盡到了魯迅後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我希望魯迅就活在你的隔壁,能變成你的一個鄰居。他就像在你身邊的一個小老頭,真切而又可以觸碰到。”

“我屬蛇,我父親也屬蛇,祖父也屬蛇,從屬相上看,我們都一樣,我好調皮搗蛋開玩笑,我父親也如此,聽父親說,祖父同樣喜歡調皮搗蛋。”周令飛笑著說。

他們並未走上文學道路,卻依舊在守護著魯迅的價值。

魯迅後代皆有所成,卻無人從事文學:不想活在“文豪”的光環之下


周令飛照片

魯迅後人無人從事文學創作,放在現在來看,也許是可惜的吧。

人們似乎總會把對失去魯迅的那份遺憾填補在他的後輩身上。

無論是周海嬰還是周令飛,他們都承受了太多身為“魯迅後人”之類的理所當然。

可走自己的路,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做了,那就將手上的事業做好。

魯迅留下的,並不只是他們眼中那走不出的光環。

還有一份熾熱,一份勇敢。

他更期待他們能帶著這些期許,在自己的道路上熠熠生輝。

“忘了我,去走屬於你們的路。”

“即使一生平凡,但也同樣偉大。”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02

相關文章

女神王菲,終究活成了我想活成卻不敢活成的樣子

女神王菲,終究活成了我想活成卻不敢活成的樣子
王菲的灑脫,是讓人最羨慕的,其次就是她的幸福的愛情. 她永遠像個孩子一樣,純粹,無拘無束. 很多人說,她過的過於自我,不顧家.但是後來發現,她的孩子喜歡她,她的男友愛她,她的前夫們也不曾說她壞話. 所 ...

5種漂亮花卉,個個開成大花球,看見都想養

5種漂亮花卉,個個開成大花球,看見都想養
相信很多人在家裡養花,都對那些好養.容易爆盆的花情有獨鍾.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5種開花特別漂亮的花卉,家裡的陽臺上養一盆,盆盆都能開成大花球,繁花似錦,漂亮極了! 1.百萬小鈴 百萬小鈴又叫舞春花,花 ...

瞬間與好朋友和遠房親戚都成了陌生人,小王想不出問題到底出在哪
自以為做了件好事,可萬萬沒想到,交往了10多年的好朋友,卻就此成了陌路. 昨天,聽朋友小王講了個故事,故事就發生在他自己身上. 聽完之後,我不勝唏噓.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那可能只有某個當事人明白了. ...

8對撞名的異性明星,誰不紅誰尷尬,有人互幫互助,有人悄然改名

8對撞名的異性明星,誰不紅誰尷尬,有人互幫互助,有人悄然改名
生活中撞名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兩個字的.在相對來說比較小的娛樂圈,同名的也不少,有的後輩為了沾前輩的光還故意取一樣的名字. 同性之間撞名不足為奇,異性之間撞名就有意思了.上個月有位叫畢文鵬的男網友結 ...

毛澤東的外孫女孔冬梅,曾敘述無奈事實: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環下

毛澤東的外孫女孔冬梅,曾敘述無奈事實: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環下
"我不是黨員,我媽媽說我還不符合一個黨員的條件."這是記者採訪孔東梅時,她曾告訴記者的. 孔東梅口中的媽媽,便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長女李敏,而她正是毛主席唯一的嫡親外孫女,外婆是賀子 ...

魯迅的後代哪去了?

魯迅的後代哪去了?
一位偉人的離去,他是否會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被世人所遺忘? 最後徹底沉寂於歷史長河之中? 可如果這位偉人的後代,將承載他的榮光繼續在歷史長河中發光發亮,那世人在看到這些發亮的明珠後,是否又會連帶著憶起他 ...

魯迅不為人知的一面:一生愛煙,想戒卻戒不掉,最後死於香菸

魯迅不為人知的一面:一生愛煙,想戒卻戒不掉,最後死於香菸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近代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歷經百年,依然是當代中國青年必讀的書籍之一. 人們對於魯迅先生的敬仰,如同他所留下的文字一樣,亙古不衰. 然而,當年魯迅先生離世時,不過55 ...

由《阿Q正傳》談魯迅作品的五種讀法

由《阿Q正傳》談魯迅作品的五種讀法
由魯迅文化基金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第二屆魯迅版畫大展"在南京金陵美術館展出,觀眾在參觀.宋寧攝\光明圖片 豐子愷繪<阿Q ...

郭沫若用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道出了郭沫若一生

郭沫若用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道出了郭沫若一生
綜述 一位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一位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奠基人,郭沫若和魯迅兩位文學巨匠似乎天生就是一對天敵,他們不僅擅長的文學領域不同,就連性子脾氣也不互相不對付. 郭沫若風流成性是人盡皆知,這麼多年誰也 ...

正觀漫讀|守心克己,方能成己
王明陽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一個人,想要成全自己,就得先提升自己,而想要提升自己,就必須要剋制自己.做人,有所堅守,才能有所得. 守心克己,方能成己 ...

烈士兒子數次入黨被拒,原因:父親犧牲無人證實,毛主席:我作證

烈士兒子數次入黨被拒,原因:父親犧牲無人證實,毛主席:我作證
每年的10月1日,都是我們偉大新中國的生日.在這一天裡不管你身處何地,做著什麼樣的工作,只要你是中國人,都會主動與萬於中國人一起為我們的祖國慶生.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是在1949年10月1日正式宣佈成立的 ...

張俊成:從保安到北大學子,後逆襲成為校長,現在怎樣了?

張俊成:從保安到北大學子,後逆襲成為校長,現在怎樣了?
在北京市海淀區,坐落著中國第一高等學府,北京大學. 幾乎全國所有的莘莘學子都想來這裡就讀,還有剛剛冒個頭的小孩被家長帶過來感受氛圍,北大西門口人頭攢動,來往的人群絡繹不絕. "媽媽,媽媽,我 ...

深溝裡藏著“大地主”後代,祖上曾有30畝地,蒸年饃玉米麵摻柿子

深溝裡藏著“大地主”後代,祖上曾有30畝地,蒸年饃玉米麵摻柿子
進山旅行的人們往往都喜歡"白雲深處有人家",群山環繞的大山深處,確有可能還居住著沒有被外界銅臭氣息汙染的山民. 近日,來到河南省欒川縣獅子廟鎮一個山頂村落,如果不是村民指引,根本想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被俘人員命運如何?有人鬱鬱而終,有人後成富翁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被俘人員命運如何?有人鬱鬱而終,有人後成富翁
導讀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被俘多是出於何種原因? 越軍俘虜得到我軍優待,解放軍戰俘在越南境遇如何? 交換俘虜,我軍被俘人員迴歸後為何伏地不起? 遭遇非議,有人回鄉之後難以接受抑鬱成疾. 命 ...

朝鮮領導人在中國抗日——金日成

朝鮮領導人在中國抗日——金日成
隨著蘇聯的解體,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五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了,朝鮮就是其中一個. 目前朝鮮相較其他幾個國家還是比較神秘的,不過朝鮮還是時不時就給你來一個什麼導彈新聞之類的,前段時間朝鮮試射的新型遠端巡航導 ...

這5位星二代,沒丟父親的臉,今有人入圍北京電影節,有人成頂流

這5位星二代,沒丟父親的臉,今有人入圍北京電影節,有人成頂流
影視圈中的明星父子,有很多. 承載著明星的光環,備受關注. 其中被寄予眾望卻陡然"翻車者",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不吝於父輩光環,全靠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也大有人在. 兩者之間差距 ...

44歲的鳥叔,走到今天該怪誰呢?成於江南style敗於自己

44歲的鳥叔,走到今天該怪誰呢?成於江南style敗於自己
2012年,一首以騎馬舞獨領風騷的<江南style>橫空出世. 在韓國首爾,鳥叔趁著熱度舉辦了一場演唱會,現場吸引了8萬多名觀眾前來熱舞. 迫於人數聚集的實在太多,韓國警方派出近千名工作人 ...

被低估的一部《紅樓夢》,大牌影后齊上陣,32年卻無人提及

被低估的一部《紅樓夢》,大牌影后齊上陣,32年卻無人提及
87版的<紅樓夢>是一代人的經典,播出之後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 對於很多人來說,87版的<紅樓夢>是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祥林嫂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祥林嫂
生活中,當遇到特別囉嗦.絮絮叨叨的人,你是否就會想起課本里,早就學過的祥林嫂? 年少時,只讀出她的悽慘可憐. 成年方懂,這囉嗦.絮叨的背後,是極度的悲傷,和自我的迷失. 在魯迅的小說<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