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富《 中華讀書報 》(2021年07月07日15版)
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鉅公”“百代文宗”之稱,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著作有《韓昌黎集》等。可是,當年韓愈曾是一個“復讀生”,其科舉之路歷經曲折磨難,連考四次才中進士。
韓愈於唐大曆三年(768年)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僅兩個月,母親去世。韓愈三歲時,在朝中任秘書郎的父親又離他而去,由兄長韓會撫養。韓愈十多歲時,在朝中任起居舍人的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而被貶往韶州(廣東曲江)。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韓會於韶州任所病逝,年僅43歲。年幼的韓愈跟隨寡嫂鄭氏回河陽原籍安葬長兄後,避居江南宣州,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韓愈自小成為孤兒,生活艱辛,不用別人督促獎勵便刻苦讀書,立志長大後有一番作為,以報答嫂子的養育之恩。
貞元二年(786年),韓愈離開宣城,隻身前往長安趕考。其間韓愈赴河中府(今山西永濟)投奔從兄韓弇,以得到河中節度使渾瑊的推薦,卻毫無收穫。次年秋,韓愈取得鄉貢資格後再往長安應試,結果榜上無名。落第後的韓愈在長安居無定所,生活無所依靠,飢寒交迫。他在《出門》詩中寫道:“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又傳來從兄死於非命的噩耗。韓愈異常悲憤,在《烽火》詩中寫道:“我歌寧自感,乃獨淚沾衣。”韓愈在長安窮困潦倒,缺衣少食,走投無路。不得已,韓愈在大街上攔馬求見北平王馬燧。馬燧與韓家是世交,很喜歡這個年輕人的才華,於是收留在府中,讓韓愈一邊教授他的兩個兒子,一邊研讀儒家經典。馬燧給予韓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大力支援。韓愈後曾作《貓相乳說》以感其德。《貓相乳說》從馬燧家蓄養貓兒講起,兩隻母貓同一天產子,其中一隻母貓死了,兩隻貓仔依然含著死去母貓的奶頭,吃不到奶而悲傷地哀鳴著。另一隻母貓正在哺乳自己的貓仔,聽到叫喊,走過去將兩隻失去母貓的幼貓銜回,像自己的貓仔一樣哺乳。這個貓媽哺育“孤兒”的故事讓韓愈深受觸動,聯想到自己窮困長安的遭遇,不禁感嘆道:“夫貓,人畜也,非性於仁義者也,其感於所畜者乎哉!”文章頌揚了中唐名將馬燧的功績德行。
得到馬燧幫助的韓愈更加勤奮努力,挑燈夜戰,攻讀聖賢,準備科舉考試。可是,事不如意,韓愈屢試屢敗。據史料記載,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間,韓愈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
連續落第的韓愈於貞元五年(789年)返回宣城。他並沒有氣餒,而是閉門讀書。貞元八年(792年),唐德宗李適開科選士,任命兵部侍郎、著名學者陸贄為主考官。陸贄秉性貞剛,嚴於律己,特別是在選拔人才上,獨具慧眼,為時人所讚譽。考試賦以《明水賦》為題,詩題則是《御溝新柳詩》。韓愈參加了這次科考,他在賦中寫道:“明德惟馨,玄功不宰於以表誠潔,於以戒荒怠。”陸贄很欣賞韓愈的古文特色,評定為第十三名。本科錄取進士共23人,都是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他們在日後的從政生涯和文學創作中各顯神通,出類拔萃,或官位顯赫,或文采飛揚,其中李絳、崔群和王涯先後坐上宰相寶座。《新唐書·歐陽詹傳》說:“舉進士,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聯第,皆天下選,時稱‘龍虎榜’。”
韓愈這次之所以能高中進士,與兩位副主考梁肅、王礎聯合“公薦”得當,陸贄評卷公正、準確有關。韓愈後來在《與祠部陸員外書》說:“陸相之考文章甚詳也,待梁與王如此不疑也,梁與王舉人如此之當也,至今以為美談。”以致他在《馬說》一文中發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來源: 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