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視覺志
作者丨涮涮鍋
說到企業家,大家會想到什麼?
逐利?壓榨員工?不擇手段?割韭菜……
的確,所有的資本都是逐利的。
然而,有這麼一個男人。
他26歲第一次創業,從0開始。
硬生生地把公司做到了行業第一,在1990年代就創造了近百億的利潤。
但他卻又連夜把公司送人,到底圖啥呢?
「01」
他是任建新。
1958年生於中國甘肅省蘭州市,畢業於蘭州大學,後進入化工部化學機械研究院工作。
1984年,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任建新嗅到了巨大的商機,也想搭上市場經濟的快車。
在當時,國內科研技術與商業轉化是比較脫節的。
任建新用時5年研發出的“硝酸用工業緩蝕劑”技術,也稱“蘭5”,被評為國家技術發明獎。
因為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一直被塵封在檔案室裡。
而對外,這項專利的報價只有250元。
那個年代,人們的月平均收入都有100多塊。
對於一個用了5年心血研發,拿過國家大獎的專利,這個報價確實不高。
任建新不甘於這項技術就這樣被埋沒,他相信這項專利能發揮更大價值,於是選擇了創業。
所有人都驚呆了。
要知道,做生意的風險很大。
更何況那時的任建新還沒錢,啟動資金還是跟大夥兒借的1萬塊錢。
大家勸他,你要是失敗了,把大家的錢也賠光了。
但任建新依然堅持。
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以及周圍人的質疑和嘲諷,任建新創辦了藍星公司。
主營工業裝置的清洗業務,而這個業務,正好跟他的專利吻合。
與一般的家用清洗不同,工業裝置的清洗業務是一套“技術活”,嚴密且謹慎,一旦洗壞了,可能會導致整個工業裝置的報廢。
因此,當時在中國,也只有幾家德國和日本的公司能夠做到,他們幾乎壟斷著整個國內的清洗行業。
任建新單槍匹馬跟外國尖端技術抗衡,面臨的壓力和難度,可想而知。
在創業初期,公司人手緊缺,用他的話說,只找到了“七個半人”。
(藍星公司的最初的“七人半”團隊|圖源:國資委)
那“半個人”是兼職的會計,能幫到他們的也不多。
技術門檻高,人員緊缺,再加上大家也沒有經驗,沒有人敢找藍星公司去清洗。
畢竟要清洗的可是昂貴的工業裝置啊。
任建新只好找到一臺幾乎報廢的鍋爐“練手”。
那是礦上的一臺鍋爐,因為實在“太髒了”,不能用了,準備報廢。
當時,沒有人覺得這臺鍋爐能洗乾淨。
鍋爐主人的態度是,反正我們也準備報廢了,
你們就試試吧,能洗好就洗好。
但任建新明白,這不僅僅是試一試那麼簡單。
藍星需要一個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
而這個機會,必須抓住。
任建新親自帶領著員工奮鬥在一線,並首次使用自己的專利技術。
理論上,“蘭5”技術,可以幫鍋爐除垢,但過去從來沒有在實戰中使用過,究竟效果如何,大家心裡誰都沒底。
任建新和他的夥伴們連夜開工,反覆調整,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成功了。
曾經被認為不可能清洗重垢的鍋爐,在任建新團隊的努力下煥然一新。
曾經已經準備報廢的鍋爐,又“復活”了。
任建新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也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1900元。
這一次的成功,不僅打響了藍星的品牌,更證明“蘭5”技術的成功。
「02」
從此之後,藍星順利地接到了許多大型裝置的清洗訂單。
並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現,藍星在行業內更加名揚四海。
1987年,山西一家化肥廠遇到裝置清洗上的困難。
當時,因為難度較大,特別請德國的專業公司來進行清洗,但效果遠不如預期。
德國公司前後清洗8次,都失敗了。
聽說藍星有自己獨特的技術,於是就找到了任建新。
任建新臨危受命,承接了這個專案。
(任建新團隊臨危受命,承接山西一家化肥廠的清洗專案|圖源:國資委)
果然不負眾望。
藍星公司只用了10天時間,就順利完成清洗。
而且還為化肥廠節約了90%的成本。
負責檢查的德國專家漢克,都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能力。
親手連寫了3個OK,以表達對中國團隊的尊敬和認可。
(德國專家漢克親手在管道上連寫三個“OK”|圖源:網路)
打敗了世界領先的德國公司,讓藍星在國內外名聲大振。
從此以後,藍星訂單接到手軟,數錢數到手軟。
甚至還參與過美國軍事基地的裝置清洗任務。
到1990年代,藍星已經成為行業第一。
那個時候,正是私營經濟快速崛起的時候。
一大批企業透過股份改制,走向了財富自由之路。
許多人也建議任建新這麼做,
被他嚴厲拒絕。
任建新說:我們的目標是“興業報國”;公司做強之後,理應100%國有。
就這樣,任建新把他借錢創業,親手打理,一步一步從零做到行業第一,賺到盆滿缽滿的公司,主動拱手交給了國家。
但他的這個舉動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他嗤之以鼻,覺得他在冒傻氣。
團隊裡也有人因此離開他,自己去賺錢。
但任建新就是任建新,不管多少人質疑,他依然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不為賺錢,只為“興業報國”。
(“興業報國”任建新|圖源:CCTV)
「03」
那個年代,許多國企都在進行改革。
社會上掀起一股下崗的浪潮。
化工領域也不例外。
當時,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追求利潤,大量裁員。
而任建新,他在乎每個人的公平。
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他要讓下崗的員工再就業。
任建新說,“負責任的企業家,要竭盡所能為下崗工人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幫助國家解決就業的問題。
不為賺錢,只為幫助國家實現下崗工人再就業,他創辦了大名鼎鼎的馬蘭拉麵。
“馬蘭”,取自於任建新母親的姓氏“馬”和“蘭州”。
之所以選擇做拉麵,也是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
任建新15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到了新疆。
母親因為思念和牽掛,導致身體越來越差。
不久,任建新接到了母親病危的訊息。
在臨終前,母親唯一的一個心願,就是吃一碗蘭州拉麵。
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任建新選擇做拉麵。
而為了能創造更多的就業,任建新選擇把馬蘭拉麵做成了連鎖餐飲。
但那個時候,肯德基、麥當勞已經進入中國。
憑藉著先進的管理技術,迅速壟斷了中國的連鎖餐飲市場。
馬蘭拉麵想要跟他們抗衡,難度可想而知。
但任建新不信邪。
他要把自己創造一流公司的經驗,應用在馬蘭拉麵上。
從原料配方、製作工藝、裝置流程,到店面管理、連鎖推廣、物流配送,任建新都嚴格把關。
同時借鑑西方連鎖餐飲的標準化、規範化和資訊化,把它跟中餐相結合。
最終獲得了成功。
如今馬蘭拉麵已在全球開了上千家店。
解決了化工企業上萬名家屬和下崗員工的就業問題。
任建新不僅“興業報國”,而且“興業為民”。
「04」
正在搞拉麵的任建新,還沒來得及閒下來,緊接著又掉下來一個大攤子。
當時化工部有三大“重症”:
星火化工廠,南通合成材料廠,晨光化工研究院。
其中“重症”當中,最嚴重的,住在“ICU”的那個,是位於江西省永修縣的星火化工廠。
由於任建新和藍星團隊出色的業務能力,
化工部手裡許多“疑難雜症”,都交給任建新去處理。
當時星火化工廠負債200%,虧損上億元。
別看今天好像一兩億沒什麼,也就幾個小目標。
但那可是1996年,在那個萬元戶都能稱作是富豪的年代,
上億的虧損那可是天文數字。
毫不誇張的說,要不是因為是國企,星火早就破產了。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任建新義不容辭地上任。
所有人都在勸任建新別去了,那是一個無底洞。
況且你自己的事業這麼好,沒有必要再給自己惹一身麻煩。
但任建新堅持赴任。
因為星火不能破產。
星火化工廠身上肩負著一個重任。
那就是實現有機矽的國產,打破西方列強的壟斷。
你可能不太清楚什麼是有機矽。
它是我國航空航天、軍事尖端技術不可或缺的特種材料。
如果只依賴進口,就會在技術上被西方國家“卡脖子”。
因此,有機矽的國產化,必須實現。
(有機矽是我國航空航天、軍事尖端技術不可或缺的特種材料|視覺中國)
然而這條道路可不是一帆風順的。
更準確的說是曲折坎坷的。
在任建新接手之前,星火已經進行過28次試車了。
每一次的成本都在五百萬元以上,
但每一次都失敗了。
已經損失了上億元,不能再失敗了。
任建新再次立下了軍令狀,奔赴江西山區。
聘請了上百位國內外專家,分析了7車的資料。
發掘問題,改進流程。
終於,第29次試車,成功了。
任建新的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
讓中國成為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之後,又一個獨立掌握智慧財產權,並能夠實現量產的國家。
試車成功了,產品很快就進行了量產。
在任建新接手星火的第二年,星火終於實現扭虧為盈。
任建新不僅僅挽救了一家企業,更為國家的化學工業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05」
彈指一揮間,藍星越做越大。
經過4次大規模的併購,藍星不再只是做清洗業務,更成為化工領域全產業集團。
2004年,藍星被重組為中國化工,任建新擔任總經理。2014年,又擔任董事長。
他身居國企高位,當年創業成功,他把公司100%的股權送給國家。
在中國化工任職期間,為解決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任建新不斷推進海外併購和技術創新。
打破西方在種子、農藥、化肥領域的技術壟斷,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直到2017年光榮退休。他的人生不為賺錢,只為“興業報國”。
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