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怎麼補氣血呢?
針對上篇文章介紹的造成氣血虧虛的原因(具體請看9月24日文章 進補--你真的需要嗎?),減少思慮,清淡適量的飲食,再有適度的運動,規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條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錢。
可現在的人不喜歡聽這些話,喜歡聽奇技淫巧,比方說又出了什麼新藥,又有什麼新的養生方法,這也是世道人心機巧太過所致。
這個問題古來有之,當年乾隆皇帝請一個百歲老壽星來請教長壽之道,老壽星說的也是這些。乾隆不悅,說這些三歲小孩都知道。老壽星的回答是,八十歲老翁也不一定做得到。
繼續關於進補的一些思考。
經常有人問我,該吃什麼樣的補藥?每天該進食多少肉類?該補充多少維生素、蛋白質?該如何選擇營養品?此類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專家們也說法不一。在這裡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一下。
人一到中年,病就多了起來,其中又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痛風、腫瘤為常見。此類疾病可以統稱為富養型疾病,俗稱富貴病。預防和輔助解決方案很簡單:多運動、七分飽、素多葷少。
很多朋友聽到這樣的建議,一開始會牴觸。因為他們長久以來形成的觀念是:要想健康,就要給身體補充各種營養,需要進食各種補品。本來身體就不好,好不容易補充點營養,怎麼能吃素呢?那不是前功盡棄嗎?其實這不是前功盡棄,這是及早回頭。
大家應該也發現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各種慢性類的疾病反而越來越多了,這是為什麼?有一句老話叫“穰年多疾”,意思是豐收之年生病的反而多。這點值得反思。
《傷寒雜病論》裡有一句話叫“損谷則愈”,意思是說很多病透過減少吃東西的方式就會好。
古代的貴族,大病之後的調理方法不是進補,而是清淡飲食。因為人此時脾胃虛弱,身體代謝能力比較弱,多食不但不吸收,反而添病。
比如《紅樓夢》裡,賈寶玉病後的調理便是連續吃了半個月的清粥小菜,而非進補。同理,老年人也是如此,身體處於衰老狀態,生理機能退化,所消耗的能量少了,所需的營養也少,所以需要吃清淡和少吃一點。此謂順其自然。病人和老人盲目進補會造成許多問題,臨床上尤為多見。
從人體生理而言,一切不該有的,或者多餘的東西皆可致病,多餘的營養自然也可以成為致病因。所以有句俗話說,病是吃出來的。當然,如果一個人長期得不到正常的飲食,比如說常年減肥,或生活極其清苦吃不飽,這樣的人是可以吃些好的來進補的。但現如今這樣的人是極少數的,就現時代的情況而言,大多數人並不適宜進補。
我們這個民族經歷過刻骨銘心的飢餓和窮困,多食養生、進補療病的觀念根深蒂固。可是這些觀念到現在還適用嗎?很多概念一經提出,盲從因循者眾,很少有人深究其時效性和原理。比如進補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偏頗的議題,缺乏才需要補,營養富集了就需要清解。而不是一提進補就覺得是對的。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