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部衛視劇都在忙著大結局,只為靜待一部年度重頭戲登場——
今晚,《功勳》。
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四大衛視黃金檔聯播,這陣勢,也就年初的《山海情》有過。當時是兩個一線衛視帶三個二線衛視,這次是四個一線衛視全力推一部劇,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這陣仗,又一部王劇來了?答案是:真來了。
《覺醒年代》播出的時候,有過一句話廣為流傳:「我們的考點,就是他們的一生。」
而這一次,一部大劇,甩出八個考點, 八位首批“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熠熠生輝的故事。
這八位功勳人物的名字:屠呦呦、袁隆平、李延年、于敏、申紀蘭、張富清、孫家棟、黃旭華。
再看導演陣容,堪稱國產劇頂級配置,鄭曉龍、康洪雷、沈嚴、林楠、毛衛寧、楊陽、楊文軍、閻建鋼,個個都是響噹噹的實力派。
好題材,好故事,好人物,陣容也是頂級,就好像一鍋好菜,材料廚師全齊了,就差一樣,就是頂級盛宴。
鹽。
好演員,就是這頓盛宴裡的鹽,演好了,夠味;演水了,差點味道;演砸了,浪費這桌好菜。
《功勳》,能不能帶來《覺醒年代》式的震撼與感動,重頭戲,在他們身上——
于敏由雷佳音飾演、黃旭華由黃曉明飾演、張富清由郭濤飾演、申紀蘭由蔣欣飾演、孫家棟由佟大為飾演,屠呦呦由周迅飾演、袁隆平由黃志忠飾演、李延年由王雷飾演。
這當然是一場演技大考驗,主旋律大劇更需要演技,只有把角色演得活靈活現,觀眾才能透過故事,看到人物眼睛裡理想主義的光,這在當下是很難的。
並且,這類劇集的演技絕不僅僅是對演員表演技巧,而是根植於影視作品,是編導演共同創造的結晶,這群演員,能多大程度上塑造好這些功勳人物,決定了劇集的高度。
所以關鍵就是:這部劇播完,國產劇能多出多少個特型演員?
有一個,就沒浪費功夫。
有三個,成了。
如果是八個,還不是劇王?
能不能成?挨個說。
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
“科學不相信權威,科學只相信真理”
在早期我國核物理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專家中,只有于敏沒有留學背景,是國內本土科研者。在氫彈的研究上,于敏和團隊幾乎是從一張白紙開始,舉一反三,自主研發,最終解決了氫彈研製的一系列難題。
如果說這不算是科研界的奇蹟,我不知道什麼才是奇蹟了。
先生的飾演者,是雷佳音。
對比下於敏老先生的照片,會發現雷佳音一戴上眼鏡,和先生就格外貼臉。而雷佳音的表演,突出了一個藏字。
劇中講述的是于敏研究氫彈原理,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故事。
預告片中雷佳音說出了一舉熱血沸騰的臺詞:“氫彈就是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
但更多的時候,雷佳音的眼,是耷拉下來的,為什麼?累。
“理論研究,不容有誤。”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嘗試,而且,是一場負重前行的嘗試——“理論要是領錯了路,那國家的時間、金錢、人力、物力就都廢了。”
揹負如此重壓,能不累?
所以雷佳音的表演,眯著的眼睛總有點苦相。
但那眼神又帶著十分的堅定——“這是氫彈理論預研,是帶到墳墓裡的秘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預告片裡實驗成功的一幕,“確認無誤,成了!”
所有人都在歡呼喝彩,反倒是他,整個人貌似是靜止的,但卻看得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激動、激動中幾分不敢相信、壓力釋放後的放空。
一場戲,就把對科學無比嚴謹、對使命無比珍重的狀態惟妙惟肖得表現了出來。
短短几秒鐘,人物的狀態、心理,觀眾都能瞬間get到,甚至不止看到一層,而是看到兩層甚至三層。
于敏所有的心路歷程,被濃縮進了這一齣戲的方寸之間。
這,是表演的功底。
張富清
——多次立功的“戰鬥英雄”,紮根基層奉獻一生的“時代楷模”
“不修好這條路啊,我是不會走的”
張富清年少時參軍,從戰火硝煙中走來,曾被授予軍“戰鬥英雄”稱號、師“戰鬥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
退役後前往貧困縣來鳳,在貧困山區奉獻一生,這是一個深藏功名老英雄的故事。
演繹他的,是郭濤。
很多觀眾都被郭濤的老年妝震撼到,也有沒震撼到的,是根本沒認出來。
郭濤將挑戰從中年演到老年,年齡跨度很大,預告中他有個人物滿臉皺紋敬軍禮的鏡頭,無論從形象還是神韻上,都已經達到真假莫辨的程度。
他的表演,在於一個“楞”字。
選郭濤,有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和張富清都是陝西人,用西北方言演繹人物就更生動了。
劇中描繪張富清作為戰鬥英雄轉業後,紮根基層的故事,你能感受到角色強烈的使命感,還有人物內心深處的那種堅毅,甚至於,一種直愣愣的態度。
兩句臺詞的表演,已足夠給整個人物定調。
“組織讓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我駐村的首要任務,就是讓社員們的飯碗裡能裝滿實實成成的乾飯。”
選角成功,戲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我們等著最會拍硬漢的導演康洪雷和郭濤拍給我們看。
申紀蘭
——全國勞動模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這個國家不僅靠男人們頂著,咱女人也得出力”
申紀蘭一生生活在農村,但膽識和見識卻非同尋常。
在嫁到西溝後,她抱著“讓姐妹們挺起腰桿”的信念,帶領村中女人紡花、下地、與男人勞動競賽。1954年9月,她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
蔣欣本人和原型其實不像,但當蔣欣紮上兩條大辮子,扁擔一挑,灰頭土臉在田間幹活,就像了。
為了體驗角色,蔣欣很早就進入農村體驗生活,演出的,也充滿了那個時代人物的生活氣息,尤其是當她說出,“就是要讓姐妹們挺起腰桿,活出個人樣來”,“咱婦女就應該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
那氣場,就帶出滿滿的真實感。
她不是主動去成為英雄模範,而是在擼起袖子加油乾的路上,成為了模範。
黃旭華
——艦船設計專家、“中國核潛艇之父”
“我願意用我的一生來證明”
黃旭華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而且他還主動參與核潛艇深潛實驗,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的第一人。
飾演者,是黃曉明。
我知道,很多人對黃曉明的印象,還是霸總。但這些年的黃曉明,其實奉獻了不少《無問西東》中這類直愣愣的正面角色,甚至可以說,黃曉明在飾演這類角色方面,是有心得的演員。
因為有點毛病或者渾身毛病的角色容易出彩,但正面人物要讓人信服,首先演員自己得相信。
預告片中黃旭華反覆強調核潛艇的重要性:“核潛艇,是國之重器。沒有核潛艇,被核攻擊,就無法進行二次反擊。”眼神是直勾勾的堅定,那一刻,他是相信自己的角色的。
這段戲是以核潛艇下潛極限為戲劇轉折點,故事張力和人物壓力融為一體。
在劇中也能看到,面對質疑,他堅定地喊出:“如果錯了,我負全責!”這個爆發力,將他內心深處對理想的信念,對實驗的堅持,都演了出來。
雖然已經憑藉《烈火英雄》拿下過金雞獎影帝,但黃曉明真正要徹底扭轉觀眾的印象,拿獎不是最好的方式,拿下觀眾心中的獎盃才是最重要的事。
屠呦呦
——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只要研製出新的抗瘧藥能治人命,就應該大膽嘗試”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周迅是被屠呦呦親自點將來出演這個角色的,
這個段落的演技含量也很高,與周迅搭檔演夫妻的是公認的演技派張頌文。
預告片中能看出屠呦呦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中遭遇的挑戰、爭論甚至困境。
而周迅的表演,演出了一個定字。
她完全演出了人物面對困境的那種超乎尋常的勇氣,看她那堅定,琢磨和思量的眼神,就能理解為什麼是她,為中國人實現了諾貝爾獎上的突破。
但你又能看出人物片刻的脆弱,比如戲中就出現了屠呦呦以身試藥患病流鼻血的畫面。但脆弱之後是什麼,是更加的堅定。
短短預告片中幾秒的表演,就讓觀眾碰觸到角色的靈魂,就是演技的魅力。
孫家棟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飛向太空,是人類幾千年的夢想和理想,咱們中國人能做得到!”
孫家棟是東北人,從小在日佔區長大,成年後透過國家公派留學至蘇聯深造。在科研道路上,祖國哪裡需要他,他就去做。也是因為如此,老爺子的履歷可是太牛了:
他不僅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還是之後風雲二號衛星的總設計師;
還擔任了我們國家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的總設計師。
難怪被被譽為中國的航天“大總師”。
飾演年輕時代老爺子的,是佟大為。
與他對手戲最多的,是飾演老爺子太太的孫儷。
在短短的預告片裡,佟大為的表演,在於一個“隱”字。
為什麼要隱?因為航天事業有太多秘密,對所有人都不能說,包括自己的太太。
所以劇中孫儷有句臺詞:我就想知道你是幹什麼的?
佟大為的表情,面部糾結但緊繃,嘴角微微下挫,一個為了科研硬著頭皮瞞住媳婦的形象,躍然呈現。
佟大為的表演,看似沒有大吼大叫的情緒爆發,沒有那種體現演技的臺詞,但恰恰是這種淡定,演出了人物的堅持。
而這樣的欲揚先抑,也讓角色在實驗成功後的爆發,更有力量。
李延年
——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多次立功的老軍人、老黨員、老英雄
“當英雄可不是那麼浪漫的,是要流血犧牲的”
李延年一生打過多少硬仗?數不清,老英雄參加過解放戰爭、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等,榮立特等功1次,三等功、小功若干次。
本劇中主要講述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故事。
王雷演繹過許多軍旅硬漢形象,但這一次依然把我震撼到了。
最打動我的,還是王雷的眼神。
一句“把美國鬼子打回到談判桌前!”氣場十足,眼神中盡是堅毅。
戰場上鼓舞戰友,眼神中有光。
一場飽含熱淚,向烈士致敬的戲,眼神中全是悲痛。
但最打動我的一場戲,卻是他望著硝煙瀰漫的戰場,眼神中的炙熱與決絕。
這真是一場好的表演,觀眾一看就知道這個角色經歷了什麼。好的表演,不僅是讓觀眾的情緒隨演員情緒的變化而變化,更是讓觀眾走入角色的內心。
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一定要找到一粒好種子”
袁爺爺的事蹟,還用介紹嗎?
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建立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他有兩個夢,整個中國都知道:“禾下乘涼夢”和“覆蓋全球夢”。
他還曾說過他欠天下人一碗飯,但中國人都知道,袁爺爺什麼都不欠我們的是,是我們欠袁爺爺的。
他的飾演者,是黃志忠。
黃志忠原來的形象,和袁爺爺不像,但出乎意料的,他在劇中精瘦的模樣和袁老竟頗為神似。
劇中有個孩童發出了疑問:“夢能變成真的嗎?”
袁隆平回答:“能,只要你想。為了它,我用盡一生的勇氣和力氣追尋。”
好的表演,在於細節。
劇中就這一個插秧的動作,看得出黃志忠為了塑造這個角色,把自己練成了一個老莊稼漢。
沒有刻苦的訓練,下田的動作不會這麼自然。
自然了,人物就可信了。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最後總結一下,整部劇其實是由八部短劇構成,所以大家其實可以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的觀看。
八位主演飾演的功勳人物依次現身,畫面在稻田、山間、醫院、戰場、實驗室等不同場景切換,時間跨度達到數十年。
劇集歷時兩年打造,創作團隊超2600人,每一單元的劇本都數易其稿,其中《黃旭華》單元就改了七版。
而整部劇最大的意義,我想就是讓這屆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真正理解: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貢獻才能稱之為功勳?
我想,這一次國產劇真的抓到了一手好牌。
因為如果國產劇需要經典人物的話,我想再沒有什麼人物比他們更值得塑造,更有戲。
如果說國產劇需要好的故事,我想也沒有誰的經歷,比這些功勳人物們的故事更精彩,更傳奇。
而八個人物故事,儘管時空略有不同,其實它們拍了同一件事: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有人堅守信仰,百折不撓;
有人衝鋒陷陣,付出流血的代價,經歷戰火的洗禮。
最令人感動的是,當時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否一定會換來成功。
可他們依舊選擇在困難面前一往無前。
當功勳已成為功勳,回頭再看,沒有這些人的努力,就沒有你我的今天。
這麼美好的祖國,是靠著一個個功勳人物,還有一個個普通的先輩們,一點點構建出來的,每一份努力,都不唐娟。
塑造出這些動人的角色,就是《功勳》這部劇,必須完成的事情。
除了這些核心人物,還有劉奕君飾演的錢學森,倪妮飾演的孫玉芹等等,我都很期待他們的演出。
關鍵在於,演員們的表演,不是重複課本上要背誦的段落,不是試卷上要作答的題目。
而是演出一個個真實生動的人。
當演員透過表演,完全和自己所飾演的角色融合,在觀眾看來,他就是角色,角色就是他,那麼這個表演,就是成功的,觀眾也才能跟著故事穿越時光,感受到功勳人物身上的光彩。
從預告片看,演員們已經紛紛貢獻出近年最好的演技。這樣珍貴的故事裡,有演員們最應該有的樣子。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時候,黃志忠說: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讓袁隆平先生看到自己的表演,給他提提意見。
但只要這場表演不辜負先生們,那就沒什麼遺憾的。
因為觀眾能感受到,這場表演,這部劇,多麼值得。
至於《功勳》的八位飾演者中誰最貼近原型人物,誰的表演最傳神?
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首批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奮進之路。
然後自己,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