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我國的第二大島嶼,位於南海的西北部,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的雷州半島相望,西隔北部灣與廣西的欽州市以及越南相望。
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光、熱、水資源豐富,島上森林茂密,這裡被生物學家譽為“天然的物種基因庫”、最大的“自然博物館”,除此之外,還有“南藥王國”之稱,有著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
近日,昌江愛鳥隊在海尾溼地公園裡,意外地發現了一種長相奇特的鳥兒,出於好奇大家便將其拍攝了下來。
透過觀察發現,這隻鳥兒頭圓、腳短,喙和鵝很像,短而底部較深。毛色泛黑綠色光澤,頭部、頸部及下身主要呈白色。經專業人員仔細辨別後確認,這隻鳥兒名叫棉鳧,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據專家介紹,1904年海南島首次發現了棉鳧,此後再也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這一次是時隔117年後,再次監測到了它們並拍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棉鳧的再次出現,不僅是當地生態環境逐漸向好的有力詮釋,也為今後野生動物的資料分析、生物多樣性研究奠定了基礎。
棉鳧,又叫棉花小鴨、小白鴨子、八鴨、棉鴨等,是世界上體形體長最瘦小的雁鴨類水鴨。遠遠望去,它們就像一團棉球,因此得名“棉鳧”。常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沼澤等地,喜歡群居,善於游泳、潛水,植物的嫩芽、嫩葉、根以及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等都是它們的食物。
棲息地的建設,生態環境的變化,人為的獵捕、撿拾鳥蛋等原因,導致了野生棉鳧在我國境內的種群數量極為稀少。為了保護它們,我國將其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加強,加之人們保護意識的提高提高,棉鳧的種群、數量正在逐漸恢復。
海尾溼地公園,位於海南的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佔地近4500畝,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科普教育等為一體,公園內不僅生態環境好,還有著數量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海南少有的保護較好的溼地,也是海南比較稀缺的內陸淡水沼澤溼地。
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人人有責。你見過棉鳧嗎?你們那裡叫什麼名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