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鐵管比鐵棍更耐壓?因為鐵管受壓後不是直接把力傳遞到對面,而是分散到管壁上了。我們古人觀察到圓形管壁這種結構耐壓後,利用這種特性造了很多拱橋,我們這裡以前還用粗竹杆當檁條使用。而鐵棍是實心的,受力後直接就傳遞到對面了,容易彎曲變形。太極拳總是劃弧除了力大、省時、省力、對立統一外,也有這種作用。
可是同樣是劃弧,有的人表面也是空心弧,但一與人試手就成了實心的,對方的力直接透過接觸點到達了身體,甚至到了腳,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不是結構問題了,而是意的問題和技術問題。
胳膊最明顯、最常用,就以胳膊為例。手臂撐出的弧不像圓那樣是完整的,也不像拱橋那樣橫切面著地。手臂劃出的圓或弧都是虛圓,要讓它變實圓才能出現空心球、空心管。空缺的部分用意補出,用技術補出。如右臂向右開到眉高時停下,手到左臂、左胯、左腳、胸背,要有虛擬的線補出圓,這樣的結構才是完整的圓,這樣手會有管壁撐起來,不會被人一推就到了自己胸,甚至到了左肩,形成背勢。有的人說掤勁就是架子,是有道理的。可見掤不僅僅有接手,有掤出,還要支撐出一個穩固的結構,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保護自己的大本營安全,不致被摧毀。
對方的力無論直還是曲,都有從接觸點到身體這麼一個力道,像彈道無論怎麼樣,總有從射出到擊中的一條直線,這就是曲中求直。而這個力道如果遇上的是實心的圓,就跟鐵棍雖然也是圓的,但卻直接把力傳遞到了對面,如果遇上的是空心的,力會分散到整個弧形結構上,像鐵管一樣,先得砸扁,才能弄彎。
意把空缺的部分補齊了,這就是形斷勁連,勁斷意連。
如果再加上技術,那麼圓管就變成了圓球,對方的力不但是分散到了管壁,還被分散到了球體表面。這個技術就是圓轉,最高明的化就是轉化,圓轉化,轉圓化。退化、柔化、都是被動挨打的,閃化雖然不被動,但也打不著人。只有圓化才能做到真正的粘連黏隨,距離短——無距離,用時少,做功快。
意的作用很大,意在力在,心不在焉就沒有力。因此,如果沒有技術就沒有意識,人家推哪、按哪,哪不會動,力直接到了身體,真成了“捨己從人”。如果有意識,有技術,哪怕不會轉,至少有掤住的能力,像拒敵於國門之外,不至於讓敵侵入我的大本營。如果再有會轉的技術和意識,對方的力就會被化為無形,而且還被轉成背勢,任我擺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