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唐看天下,帶你走近大千世界,領略人生百態
清晚期民間一直流傳一句話“乾隆爺,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指的是乾隆皇帝將明朝十三陵修繕改小,並從中拿到了一些東西。乾隆修繕明十三陵這件事,在史料記載上確實有這樣一件事,至於民間傳聞的乾隆盜取了明十三陵墓中的金絲楠木,這點就無法考證了,我們也只能進行推斷和分析。
自古以來,金絲楠木就是中國著名的珍貴木材,原稱“楨楠”這種樹可長到高達三十多米,但成材時間慢,且這種木頭具有獨特的香氣和紋路,古時一般用作皇家宮殿以及園陵使用,頂級的金絲楠木可以說是專供給皇家使用的
在元代開始,其實就已經大量廣泛使用楠木作為宮廷用木了,更是得到了皇家貴族們的青睞,元朝末年,在《南村輟耕錄》中就清楚記載了使用楠木製作屏風、床榻、寶座等,甚至還有用楠木建成的宮殿,文德殿。因楠木的特殊性質,防潮抗燥,非常的經久耐用,故往後開始大量的皇家宮殿建造開始使用楠木,由此楠木也逐漸成為了越來越稀缺的木材。
到了明代永樂年間,為修建北京宮廷,專門派遣大臣前往四川、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浙江、江西等地大量取材楠木,根據明朝史料的記載,明朝大量的皇家宮殿,寺廟等重要建築,一定是使用楠木建造而成,明朝的大興土木,皇帝們為了死後都能享有最尊貴的待遇,大量開採珍稀的金絲楠木作為皇陵用料,這也帶來了隱患造成了大量的楠木被砍伐。
到了清朝年間,清王朝的統治者們依然追求物質享受的極致,對於木製品的要求和工藝更是要求極高,楠木當然也成了清朝皇帝們的最愛,但經過前面兩朝的砍伐和獲取,到了清朝成材的楠木已經越來越少了,而更高階的金絲楠木,肯定是愈發的珍稀難尋。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本就是一個自視甚高的皇帝自號“十全老人”當然什麼都要追求極致和完美,而這金絲楠木也當然成了乾隆彰顯身份實力的重要材料。
根據記載,有一次乾隆巡遊明十三陵的時候,發現這些雜草叢生,很多建築沒有得到保護而破損,這讓乾隆心裡不免有些悵然,好歹是前朝的皇帝們,死後的陵墓就是如此的荒涼破敗,讓乾隆也想到將來自己大清皇帝們的陵墓,所以專門下諭旨修繕明十三陵,也可以做給天下人看自己是一個大度超凡的帝王。
但修繕皇陵需要花費的錢太多,這怎麼辦呢,乾隆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是修繕,花那麼多錢給前朝修漂亮氣派實在是說不過去,於是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修繕皇陵,又將明十三陵的大小改小。這樣不會花太多的錢,還能從修改的陵墓中取出很多的珍貴材料。
根據這次修繕的不完全統計,共運出楠木238件,一些珍貴的材料都被運回了京城,所以民間很多人看到聽說到,口口相傳,就變成了乾隆皇帝改小明十三陵,從中盜取金絲楠木這樣的流言。
至於乾隆到底有沒有將明十三陵中取出的材料用做自己的皇陵當中呢,我認為是不會的,乾隆這樣自傲的人是不可能用別人用剩下的東西的,一定要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專屬的,才能讓他滿意。那麼多的字畫都被他蓋印題跋,足以證明他想將天下好東西據為己有的心。
乾隆自己的陵墓清裕陵,根據《建築工程·硃諭》中記載,其中楠木都取材於廣東、四川、福建、湖廣等地,耗費數百萬兩白銀,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興土木。
由此判斷很多流言只是民間傳聞,多是人們口口相傳的東西,具體考究的真實性是很弱的,像乾隆皇帝這樣的人,也是不可能使用別人用過的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