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之爭的背後,是硬體之爭,是流量之爭。
最近,庫克因為一句話又出圈了,這句話與新發的iPhone13無關,與新造概念——元宇宙相關。
“不要講什麼元宇宙,我們將它稱作AR。”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說到。
為什麼庫克要強調“是AR,不是元宇宙”,而扎克伯格卻時刻把元宇宙掛在嘴邊,概念爭議到底是在爭什麼?
不同概念背後,是硬體之爭,是入口之爭
在這個問題上,最具備典型特徵的雙方代表就是蘋果和Facebook。
在蘋果這裡,庫克對AR一直是“偏愛”的,過去5年內,曾十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AR的看好。
而依據最新供應鏈訊息,蘋果AR頭顯已經完成第二階段原型機測試,最快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問世。
屆時,隨著AR頭顯的推出,蘋果在AR業務線上將至少形成三大硬體(iPhone、iPad、AR頭顯)、一個軟體生態的格局。
而在這之前,iPhone與iPad一直是蘋果在AR業務的主力軍。
比如iPhone,前置的原深感鏡頭組、後置的鐳射雷達感測器LiDAR、超廣角鏡頭,以及提供精準定位能力的超寬頻UWB晶片等等,雖說有些硬體並不是專為AR服務,但對於後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軟體生態上,App Store中也不乏各類AR類應用,覆蓋了科普教育、文娛遊戲、辦公、社交等等,有些App的下載量也已經超過了10萬。
與此同時,蘋果也在2017年推出了AR核心技術的底層框架ARKit,並在之後面向開發者、藝術家、普通使用者等不同群體分別針對性的推出了RealityKit、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等底層框架和軟體。
顯然,在AR這一技術上,蘋果已經部署了多年,iPhone、iPad等硬體就是它的“入口”。
而不同於硬體基因強大的蘋果,自詡“元宇宙”公司的Facebook在具體技術上,主要著眼於VR——Oculus。
2014年,Facebook以4億美元收購Oculus直接點燃了VR賽道。直至今日,雖然中間幾經波折,且市場行情不佳,但是Facebook一直沒有放棄這一業務。
時至今日,Oculus已然成為VR市場的“領頭羊”,雖然一直沒有公佈Oculus VR頭顯的銷量與收入,但就在去年,Oculus內容平臺的交易額突破了1億美元。
另外,依據今年1月份的公佈資料,平臺上已經有超過60款遊戲的收入超過了100萬美元。
而就在發力“元宇宙”之後,Facebook也有了多個動作,包括推出一款名為Horizon的線上遊戲,這是一個虛擬工作區,但僅適用於使用Oculus Rift或Quest的使用者。
這意味著,你如果不購買Oculus裝置,就不能夠進入遊戲。Oculus的VR頭顯,就是Facebook“元宇宙”的入口。
此時,概念爭議的本質也就顯現出來——承擔“入口”的硬體裝置。
說的更直白一些,Facebook想要用VR裝置取代手機,成為下一代流量承載體。
手機?VR/AR裝置?誰會是下一任流量載體?
用扎克伯格的話來說,現在人們花費的很多時間,基本上都是透過這些發光的小矩形(智慧手機)來調節生活和交流方式,但這不是互動的真正方式,更不是他所認可的元宇宙。
“我覺得是時候投資去構建一個我認為是下一個主流的計算平臺,也就是VR/AR。這一技術改變的不僅是社交方式、生活方式,甚至能夠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可能會改變人類和這個星球。”
說到當前的主流計算平臺,無非智慧手機和電腦。而不管從使用頻率、使用者基數等多方面來看,智慧手機更略勝一籌。
與此同時,智慧手機也是當下體量最大的流量載體。
依據1月份的資料,全球78.3億人口中,有52.2億人在使用手機,佔比約66.6%。流量之大無其他硬體可匹敵。
以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為例,流量帶來的是2020年收入640億美元,佔據蘋果整體收入的23.3%,是小米2020財年總營收的1.7倍。
但是智慧手機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增速放緩。
比如iPhone,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表示,因為5G 置換需求的大漲,以及華為騰出市場的空缺,iPhone在2021年的同比增長率將達到16%,但到了2023年,即便蘋果已經推出配備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的新iPhone,亦或是加入摺疊屏產品線,都無法抵消5G需求下滑等因素的影響。
屆時,蘋果將不得不面對“增速放緩”的問題。
而此時,蘋果需要思考的,就是找尋一個新的增長點。從目前來看,它所看重的或許就是AR。
至於Facebook,它的想法是直接“取締”手機,打造一個新的流量入口,也就是扎克伯格看重的VR/AR裝置。
由此來看,蘋果正意圖將AR培養為新增長點,留住既有的iPhone、iPad等硬體品類的使用者,並由此開拓新流量;Facebook則是試圖用VR/AR裝置搶奪智慧手機的流量。
如同當年的智慧手機品牌大戰一樣,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還能見證一場關於流量入口的硬體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