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爆料,一位小鵬P7車主在高速行駛時,打開了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系統,隨後與前方的大貨車發生追尾。
從現場的事故圖可以看出,小鵬P7的車頭損壞嚴重,卡車的後軸也被撞的發生了位移。駕駛人腦震盪,全身痠痛,已在醫院治療。這起事故確實存在蹊蹺的地方,我們來分析一番,只代表個人觀點,具體結果以權威部門公佈的為準。
首先,這和之前的一些高速追尾事故不一樣,像上次蔚來的事故,因為前方的施工車輛是靜止的,而負責自適應巡航功能的毫米波雷達是無法識別靜止物體的,或者說其實可以識別,但是因為無法對這些靜止物體進行精確識別,像路上的路牌、龍門架、護欄甚至路上的一個金屬瓶,這些東西雖然都能識別,但是無法精確的知道它們是什麼。因此,需要對識別的結果做過濾,最後只能實現對運動物體的識別,把它們預設為車輛。
這次小鵬P7事故,前方的大貨車顯然是運動狀態的,在小鵬的官網還特意提到了P7的“前向碰撞預防”,官方釋義為“及時提醒駕駛員注意與前方車輛保持車距,並在駕駛員走神或操作不充分時主動干預,有效降低碰撞風險。”但顯然,這次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分析,這種事故的原因可能在於攝像頭在小鵬P7的主動安全系統中有著比雷達更高的優先度。首先小鵬P7是搭載攝像頭數量比較多的,位元斯拉Model 3和蔚來ES8都多,足足有14個,負責前方情況的主要是一個三目攝像頭。
攝像頭識別物體主要靠“庫”和自己學習,比如說有臺車的車尾造型圖片錄在了庫裡,那麼就能精確識別到,然後讓系統減速。至於學習,就是讓系統透過前車的輪廓判斷,比如方方正正高高的可能就是集卡,矮矮的可能就是轎車。當然,我們現在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識別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高階的技術,很考慮感知網路和晶片的算力。而這起事故中,前車是一個非典型的汽車的樣子,首先它是卡車,但是沒有貨箱,後半部分非常低矮且平整,然後前方蓋著布,露出一個三角形輪廓,彷彿一個房頂。如果這時候是毫米波雷達主導,那麼幾乎100%可以按照車主預期的那樣,減速跟車,但是攝像頭面對這個場景有點懵,甚至可能它覺得那個三角形的東西是遠處的一個房頂?所以沒有給系統下達減速跟車的指令,撞了上去。
這個情況其實也並非罕見。去年,一輛臺灣省的特斯拉Model3在嘉義縣水上鄉高速路段發生車禍,當時一輛中型廂式貨車發生了側翻,過往車輛都及時避讓,但這臺Model 3沒有采取任何減速或轉向避讓的動作,筆直地撞向了前方已經發生側翻的貨車。事後分析,大家都知道特斯拉主要是依靠影象識別來進行駕駛輔助的,可能是因為白色的貨車側翻後,其模樣已經超出了攝像頭的識別範圍,換句話說,貨車側翻了,換了個造型,攝像頭就覺得它不是汽車了,因此筆直地撞了上去。
毫米波雷達和影象識別屬於兩個門派,前者是大部分廠商使用的,後者則以特斯拉最有代表性。兩者都有侷限性,但隨著鐳射雷達的落地,可以對靜止物體也能實現很好的識別,鐳射雷達配合影象識別,這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最保險有效的駕駛輔助的形式。
GO車君點評:以上都是我們自己淺顯的分析,具體結果務必以官方調查為準。雖然現在駕駛輔助功能大行其道,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時候,不要麻痺大意,路上情況千萬種,系統必然是無法100%覆蓋的,最安全的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