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清)《孤禽圖》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6600萬成交
這是一隻孤苦、冷傲、守拙、怪奇的小鳥,它翻著白眼好像看不起我們!是藝術大師八大山人所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一,藝術大師八大山人生平。
八大山人(1626一1705),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後裔。他從小才氣過人卻命運坎坷。祖父、父親、叔父皆是當時有名的藝術家,他從小天智過人、勤奮好學,八歲能詩,十二歲就會畫丹青。十五歲放棄皇族身份考中秀才(朱元璋規定皇族子孫不得科考),本來是錦衣玉食,大好前程,可誰知到了他十九歲這年(1644)大明滅亡,全家九十多人被殺,妻兒皆死,他從南昌城逃亡,跑到奉新縣的山中,做了和尚。心中悲苦,裝聾作啞,每天以畫畫、寫詩宣瀉情感。
五十多歲時,應癲癇病發作,撕掉僧衣,一把夥燒光,還俗,暴走二佰餘里走回了南昌城,生活極度艱難,幾乎要失去了人的尊嚴。一年後病情好轉,此時他的藝術也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二,藝術大師八大山人的藝術特點:
八大山人,國畫極簡的最高境界。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他的繪畫能取法自然,又獨創新意;師法古人又拘泥於古法;筆墨簡練,以少勝多。他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鳥,木竹、山水來抒發對滿洲貴族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慨,那倔強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畫的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或殘山剩水,老樹枯技;藉此比喻自己,象徵人生,達到了筆簡形具,形神兼備的境界。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的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每每一條魚,一隻鳥,一棵樹…,甚至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圖,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的程度。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鳥造型,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所以我們在欣賞時就不會感到單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佈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
三藝術大師八大山人有啥了不
中國花鳥畫到了八大的時代,已然形成了意涵不同的三大類:自然生趣類。寫自然界的生機天趣。民俗意象類,畫民俗活動中的吉祥、喜慶、祝福、倫理等意象。三是人格象徵類,畫梅蘭、竹、菊、松等意象以象徵品格情操。這傳統三大類,自然生趣類已臻其妙,民俗意象類已盡其用,人格像徵類已臻其高標。然而通觀之卻有很大侷限性,這個侷限性就是固化民俗意象類與人格象徵類的意象都是約定俗成的,無需創新也就無所創新,就連自然生趣類其題材也相當有限,自然界無數物象從來不曾入畫。
如果以自由抒寫為標準來衡量花鳥畫的發育度,那麼應該說,到了清初,花鳥畫還不是可以任意表現豐富意涵和個性藝術形式,還不夠成熟,儘管它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吏。而自由抒寫這個標準是必需的,藝術最忌固化,不能自由抒寫的藝術便是殘缺的藝術,對吧?
說到這兒,聰明的讀者猜出來了八大有啥了不起了。是的,八大徹底突破了傳統三大類,表現為以下三點:獨造意象,八大拋棄了約定俗成,他那些怪奇的意象前無古人,純乎獨造,極其個性化。豐富意涵。八大的畫或孤苦、或冷傲、或老蒼、戓守拙,或幽默,裡面透著悲情、倔強、脾睨、憤激和諷刺,透著身世的滄桑,梗概之氣,大智若愚,返璞歸真以及人生無奈,不一而足。而這些,傳統三大類是從來不曾表現也無法表現的。
獨造意象與豐富意涵的完美統一。豐富意函由獨造意象表現出來,繪畫達成自足,無需像他人慣常所做的那樣用詩歌什麼的來表達繪畫意象所表現不了的意涵。因此三點,八大的花鳥畫實現了自由抒寫。八大的自由抒寫,往小處說,是在傳統三大類之外成功開創了一個新類,可稱為獨抒懷抱類;往大處說,實在是為花鳥畫開通了成熟之路。顯然,往大處說了,才能真正明晰八大有啥了不起,才能真正瞭解八大山人在中國繪畫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橫塗豎抹千千幅,默點無多淚點多”這詩是八大畫的寫照。如果說《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那麼八大山人就是以畫為自己哭泣。八大山人一生是不幸的,但藝術家的不幸卻是藝術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