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報圈裡,提起範光永,那可是響噹噹的人物,不僅北京的集報人熟悉他,就是在外地的集報圈,也都知道他。他從事老報刊收藏已經有三十多年,主要收集明清、民國老報刊,還收集現代報紙創刊號、號外等,共收藏報紙計1萬餘種。
範光永在集報圈流傳著諸多“傳奇”:他收藏的明代天啟年間的“邸報”,是目前國內所見出版時間最早的古代“邸報”原件;他收藏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第五十四號原件報紙,是由周恩來主編,這也是民間收藏界中能夠見到的極為珍貴的報紙原件;他收藏的1938年11月21日《每日譯報》,第一版左下角刊登有中國共產黨“六大”的決議,這是抗戰時期上海“租界”較早報道中國共產黨“六大”相關內容的紅色報刊;他編著的《抗戰十四年老報刊收藏圖鑑》一書,透過報刊這個角度,真實地還原了全民抗戰的偉大曆程。
《每日譯報》(新聞版),民國1937年11月21日,第一版左下角刊登“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中全會關於中國目前抗戰形勢及當前緊急任務之決議”。
範光永有收藏意識是從8歲開始的,當時他的姥爺從外地來北京,來京不久,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姥爺給他留下兩大本郵票,這些郵票都是老郵票,有民國時期的郵票,也有中共當年在解放區使用的郵票。儘管當時的範光永不懂收藏的意義,但這些花花綠綠、分門別類排列的郵票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收藏的種子播在了他的心裡。後來他雖然沒有成為郵票收藏家,卻成了報紙收藏家。
1987年,範光永上班以後,為練書法,他開始收集報頭,比如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後來看著有什麼好的文章也收藏。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北京有了潘家園市場的雛形。那時候並沒有正式的交易市場,攤販們就在馬路邊擺個攤,賣一些廢舊用品。因範光永家就住附近,他常去潘家園去逛。當時花20元就能買來一大摞舊報紙,而且大多是1949年之前的舊報。
他最初也不知道挑內容,人家給什麼是什麼,自己隨便拿一把就走了。空閒的時候,他老上潘家園轉悠,一來二去,結識了一些舊報商人,透過和這些攤販的交流,範光永學會了許多關於報紙收藏的知識,慢慢就喜歡上了集報。一點一點地漸漸在集報的圈子裡有了名氣。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收藏則是十幾年前,範光永以2800元的價格, 從潘家園舊書商手中購得的一份明代邸報。
這份“邸報”出版於明熹宗天啟年間,它是一張長條形的單頁,長寬規格約為13釐米和37釐米,上面字型為類似仿宋體的長方形書寫體,報紙為雕版單面印刷。在報頭上有“邸報”二字,連同報頭和筆劃模糊不清的部分,報紙共308字。報頭下第一行印有發行時間:天啟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627年8月6日)。這份“邸報”的發現,引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方漢奇教授的重視,他在《記新發現的明代邸報》一文中對這份“邸報”的內容以及意義有過詳細的闡釋。
方漢奇教授介紹,透過可以辨識的斷斷續續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這份“邸報”主要為當時的讀者提供了三條資訊,其中兩條屬於褒獎和任免官吏方面的內容,一條屬於緝拿刑事罪犯的內容。任免的是幾個中下級的地方官員,緝獲和“格斃”的,也只不過是幾個小賊。雖然記載的內容在當時並不重要,但數百年後,這份報紙為中國新聞史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訊。
方漢奇在文章中對此作了介紹,這份報紙首先證實了明朝末年已經有了民間創辦的為公眾發行的報紙:“邸報”。同時也證實了明末有人“以送邸報為業”,當時有不少士大夫在日記裡記載他們經常看“邸報”。其次,這也證實了明末天啟年間已經有部分報紙採用雕版印刷。
方漢奇肯定了這份“邸報”的價值,“長期以來,古代新聞史的研究,主要靠的是正史、野史、日記、尺牘、文集、公私檔案和其他歷史文獻資料。除了倫敦和巴黎收藏的兩份‘敦煌進奏院狀’,少量清末報房的‘京報’和《急選報》(以通報官吏選拔和任免資訊為主要內容的印刷品,出版於萬曆八年,即公元1580年——注)外,鮮有實物作為佐證。近十五年來,由於集報界的努力,大量的清朝出版的報紙的實物被髮掘了出來。……現在又從他們的藏品中看到了明朝‘邸報’,更是令人欣慰。”
2014年由方漢奇主編的《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大學教科書,將介紹該“邸報”的內容收入書內,該書關於“邸報”的註文標明由集報家範光永收藏。集報人的名字和藏品被收入大學教材,這令報紙收藏界為之振奮。
在收藏的民國報紙中,範光永主要收藏北京出版的老報紙、紅色報紙。他收藏了由邵飄萍主辦的《京報》附刊共計11種,分別為京報副刊、圖畫週刊、《莽原》週刊、婦女週刊等共計48份。其中《莽原》週刊是魯迅最早編輯過的刊物中的一種,魯迅的很多著名雜文在此首發。《婦女週刊》則是由現代進步女作家石評梅參與編輯。
因為老範集報比較早,收藏的報紙質量高、精品多,為人又公道,他被推選為中國報業協會集報分會副會長。多年來已先後組織了多次老報紙展覽,比如他參與組織了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中國報業協會集報分會協辦的紀念建黨90週年黨報黨刊事業發展成就展、抗戰老報紙收藏展以及最近的建黨百年紅色報紙收藏展等。在這些展覽中,他將自己收藏的老報紙送展。
南城京報館的開放修繕是他一直關心的事兒,他前前後後專門去京報館跑了好幾趟。如今,京報館修繕後已向市民開放,他希望把自己收藏的紅色報紙貢獻出來,辦一個常態化的宣南報紙實物展館,讓老報紙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三十多年來,老範的工資很多都用於集報,家裡也都堆滿了他收藏的老報紙。對於老報紙的價值,他有著深刻的認識:“老報紙就跟老照片一樣,是當時歷史的真實記錄。”相對於國家收藏,他認為民間報紙收藏有著不同的價值:“民間收藏可以透過多種形式走近觀眾,讓大家接觸到實實在在的老報紙,體驗到歷史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