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請拒絕購買、飼養。
玳瑁這個聽起來挺刁鑽的名字,其實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海龜,這種生活在大海,感覺只能列入動物世界來講的生物,卻也能在中國的文學界來展開說說。
其實在古代文學語境中,玳瑁並不就特指這種海龜,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詩歌意象來運用。
特別典型的,是大家都曾在語文課本上讀到的那首漢代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我知道不少人可能都只記得“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一句了,其實在描寫劉蘭芝的時候,作者在外在描寫上就花了不少筆墨,如:“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雖然是平民女子,但劉蘭芝卻打扮得頗有色彩,她穿的是彩色的絲質繡鞋,頭上戴的是玳瑁首飾,這裡的“玳瑁光”是指玳瑁首飾所呈現出來的顏色,或者說它所折射出來的光芒。
玳瑁是什麼顏色?從生物角度來看,它的甲殼是鮮豔的黃褐色,上面點綴著富麗的褐色塊斑。
因為斑紋美麗獨特,非常具有裝飾性,所以被古人當作一種珍寶,在文學描述中,說到玳瑁的,所表示的意思都是很高階的。
可以用在飾物上,也有用來形容筵席的,如李世民所寫“羅綺昭陽殿,芬芳玳瑁筵”,還有崔顥寫“水晶簾箔雲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等等,看看這些用詞就能知道,玳瑁代表的有多高階了,它常用來形容豪華盛大、富貴、奢靡等。
不錯,在古代,玳瑁就是價格不菲、只有上層階級才能享受的東西,它就象牙、翡翠這樣的存在,是帝王貴族奢華生活的代表物。
畢竟生活在海里的玳瑁捕之不易,所以物以稀為貴。另外,在古代,也一直有藩屬國上貢玳瑁的記錄,如唐元和十三年訶陵國遣使進“玳瑁及生犀等”,雍正四年蘇祿國進獻玳瑁十二片等,國之交往用玳瑁,也足可證其貴重了。
那麼,古人都用玳瑁來做什麼呢,總不能拿殼當藝術擺件吧?其實玳瑁的殼熟之甚柔,可用來製作各種工藝品。
《史記·春申君列傳》中有這麼一段,說是平原君派使者去拜訪春申君,特意戴上了玳瑁簪子,亮出了用珠玉裝飾的劍鞘,結果到人家的地盤一看,春申君這邊連門客腳上的鞋子都嵌著大寶珠,這直接給使者給看自閉了。
趙使欲誇楚,為玳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雖然PK輸了,但倒也不是說玳瑁比不上珍珠,倒不如說這更說明了玳瑁能與珍珠美玉相提並論的事實,只不過這位使者遇上更愛顯擺的春申君,人家連腳都給裝上了,不輸不行啊!
而從使者這裡的“玳瑁簪”也可以看到,早在戰國就有將玳瑁做成簪子的習慣了,這也是玳瑁用得比較多的地方。用它來製作首飾的工藝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而且水平還很高。
玳瑁飾品是古代女性很喜歡的一種,范曄就有在《後漢書·輿服志》中記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
除了首飾外,玳瑁的用法還非常之多,“玳瑁床”、“玳瑁梁”、“玳瑁鉤”,它顯然已經成了一種高檔的裝飾物,備受古代貴族的歡迎。
清代的時候,玳瑁製品更加普遍,不光是各種飾物,連文人書房裡的筆筒、印盒、插屏,都能看到玳瑁的身影了。
其實玳瑁還是一味中藥,以獨特的解毒功效而被人們所熟知,《本草綱目》中記載玳瑁有解毒清熱之功,同於犀角。
不過因為長得好看,易於做裝飾用,漸漸地又被用在了其它方面上,成為上層富豪之家的炫耀品,這可真是玳瑁之殤啊。
明代顧玠在《海槎餘錄》中提到取玳瑁背甲的方法,用滾沸的醋潑在玳瑁背甲上,然後“逐片應手而下”,手段可以說極為殘忍了。
到近代,玳瑁曾幾度被列為瀕危物種,很多國家已經明令禁止獵捕玳瑁,所以要好好地遵守規則,珍惜這種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