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飯的人,大概90%都會認為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莫過於就是做飯了;所謂烹飪兩小時,吃飯十分鐘;五指不沾陽春水,即使白水煮個面都能給煮糊鍋了;對他們來說做飯不僅費時費力,還每次都是黑暗料理!
那麼做飯真的有那麼難嗎?其實大錯特錯,凡事講究熟能生巧,做得多了,只有做得好不好吃一說,但絕對不會說,我就是不會做!今天咱們再分享8個基本的烹飪原理,如果你能搞懂了,那即使你是第一次下廚,也絕對會讓家人對你刮目相看!
1、炒肉“嫩而不老”的訣竅
飯店炒出來的肉片你會發現很少有發老發柴的時候,一是除了油大之外;二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上漿
不管是熘、滑、爆、炒;只要想肉嫩而不老,上漿是必不可少的!而所謂上漿是將調味品如食鹽、醬油、蔥薑汁等與生粉、雞蛋加入肉類中拌勻,使肉吸收足夠的水分,被澱粉漿包裹住,使肉類在入鍋烹飪過程中不易流失水分和營養成分,從而保持肉類鮮嫩的目的。
上漿完成後,接下來關鍵還有滑鍋;並且一般油量還要大些;這樣既不容易脫漿,肉也能受熱均勻;肉一變色就可撈出;然後再留底油和配菜一起烹炒,就可以達到嫩而不老,鮮而不柴的效果!
其實家庭炒肉90%都會又老又柴,最主要的就是放油少,其次就是覺得滑鍋麻煩,就會直接加水硬煮,等於是直接把肉煮熟,而不是炒熟的;所以要記住,要想好吃,就不能嫌麻煩;怕油多不健康,那就滑鍋後控油再炒;不但好吃還能達到少肉的目的!
2、熬湯發白的訣竅
熬湯發白通常都會被認為是食材精華,熬到湯裡面了,所以變得濃稠發白且又營養;其實這是不對的!熬湯之所以發白,是因為包含了蛋白質和油脂;當這兩種物質被高溫激發出來的時候,湯自然就變白了;
那明白了湯白的原理之後;自然就明白該如何使湯變白了:
⑴、使用高蛋白的食材;既然白色的湯汁是蛋白質和脂肪,那麼食材是越高的蛋白質,熬出來的湯就越白;如我們常喝的鯽魚豆腐湯;煎蛋絲瓜湯;煎蛋白蘿蔔湯等等;
⑵、提前熱鍋煎一下,加快湯汁變白;這就是我們日常為什麼熬魚湯都會煎一下的原理了;魚肉遇熱,會迅速收縮,大部分蛋白質也會加快從肉內部滲出;另外再加上過油煎,多了油脂;熬湯就會容易發白!
⑶、一定要大火熬湯;老話常說“小火出清湯,大火出白湯”;熬湯期間一定要中火燜煮,期間也不要隨意開蓋,避免溫度流失;大火也會加快脂肪和蛋白質融合,湯才會越濃白!
3、鐵鍋炒菜不粘鍋的技巧
飯店炒菜,99%都是一口大鐵鍋;除了經濟實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導熱快;但他們使用鐵鍋幾乎沒有遇到粘鍋的問題;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會利用一種叫做“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當把鍋燒到冒煙的時候,倒一滴水在鍋裡,它不會立馬蒸發,而是形成水蒸氣,像水珠一樣懸浮起來不停地“自由跳動”;懸浮起來的水滴暫時不能吸收更多的熱量,減慢了汽化速度,並且能保持30秒左右;這就是所謂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同樣的道理,把鍋燒乾,燒至冒煙;再倒入涼油,這前30秒左右的時間就是所謂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這樣再倒入食材炒菜,就會達到不粘鍋的目的!
而大家都說這種方法,屢試屢敗!其實最大的原因,1是你鍋燒得不夠熱;2是鍋足夠熱了,油也倒了,但倒入的油都又發燙了,你還沒倒入食材;最關鍵的前30秒,都來不及放菜開炒,那自然屢試屢敗!但如果你又執著於用鐵鍋炒菜想不粘,那就把握好溫度之外,更要充分利用這前30秒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4、關於焯水的方法
焯水無非就兩種,肉類和蔬菜類;肉類焯水目的是去腥;菜類焯水目的是斷生!那這就要記住了,肉類焯水要用冷水!菜類焯水用開水!
⑴、肉類焯水:目的是去腥,那腥味來源是肉的血水;若用開水給肉焯水;肉遇冷會立馬收縮,血水被收縮在裡面釋放不出來,那焯水就達不到去腥的目的了;所以肉類焯水一定要記住冷水下鍋!肉與水同時升溫,肉裡面的血水和雜質也會隨著溫度上升,加速滲出,這樣才能達到去腥的目的!
⑵、菜類焯水:目的是斷生;冷水入鍋,水溫上升的同時,本來就易熟的食材,等到水開了,蔬菜基本也被煮熟了;所以蔬菜焯水一定要記住用開水;另外可以再加點鹽和食用油,達到保色目的,這樣再用開水快速斷生,炒出來的菜才會爽脆不綿軟!
5、油炸類酥脆的訣竅
其實要想油炸類食材酥脆,大家應該都知道要“復炸”;那麼復炸為什麼能發脆?有的網友表示復炸後,不僅不脆了,反而油膩炸糊了!這就是方法沒掌握對。
⑴、第一次初炸,目的是固定形狀;因此這個時候油溫一定不能多高,小火油溫,使熱量慢慢滲透到食材內部,不至於外糊裡生;但初炸時油溫低,不能達到酥脆的口感;若一直留著鍋裡炸,那麼水分就很容易蒸發幹,這就是為什麼炸出來的東西又乾又硬了;
⑵、所以第一次油炸,食材斷生後就立馬撈出來;升高油溫進行二次復炸;高溫熱油,能減少油炸食品本身的含油量,食之不膩;因為二次復炸油溫高,水分會瞬間逼出,所以這個時候復炸周圍會有氣泡;食材因內外受熱溫度拉大,所以能夠起到外酥裡嫩的效果!
另外記住一點,既然要油炸,就一定要寬油炸;油太少,食材放進入受熱不均勻,不僅容易炸幹炸硬;也會容易有的炸糊了反而還夾生!
6、放醋的關鍵時刻
家常用醋,除了吃醋酸的味道之外,其實還有重要的三點作用:
⑴、防止食材變色:最常見的像土豆,藕等;因為本身含有多酚類物質,與空氣接觸,很容易氧化變色;所以烹飪前先用醋水浸泡一下,就不易變色,也更顯白!
⑵、留住食材營養:高溫加熱會破壞食材維生素,所以像炒豆芽,土豆,白菜先放醋可以保護蔬菜中營養素;對燉魚燉肉時易腥,可以先放點醋,除腥解膩;還能促進鈣磷等礦物質溶解;
⑶、保留醋香:先放入可以留住營養,除腥解膩,除羶增香;出鍋前,沿鍋邊再淋些醋,那就是所謂的“響醋”了;只留醋香,沒有醋酸!
7、做菜加“那麼一點”白糖的作用
若認為白糖只有甜味,那就大錯特錯了;除了發甜之外,加那麼一點白糖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⑴、促進發酵:和麵餳面加點白糖,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發酵,縮短髮酵時間,做出來的成品也更鬆軟;或在製作泡菜時要加適量的冰糖或白糖,泡菜發酵需要乳酸菌大量繁殖,而這個發酵的過程要白糖類作為食物,才有利於乳酸菌生長繁殖。
⑵、調味提鮮:素有“萬能緩衝劑”美稱的白糖;在炒菜或調餡料時如不慎放鹽過多,加入少許白糖就可減小鹹味。在做酸味的菜餚湯羹時,加少量白糖,可以緩解酸味,使口味和諧。即便是辣椒放多了,放一些白糖也可有效地緩解辣味。
⑶、上色塑造菜型:某些雞鴨魚肉看上去紅潤明亮,香甜味美,讓人很有食慾,這也是糖的功勞。另外像做一些糖醋類、拔絲類,掛霜類菜品,白糖能很好地塑造造型!
8、易被忽略的,調味料使用技巧
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常基本的鹽醬醋,三大類記住一句話:先調味再調色最後給鹽,加熱易變味的調料如醋,就要前後兩頭放;尤其是對於家常燒菜,即使就這三種調味料,就足以滿足;完全可以僅靠這3種調味料就能烹飪出一道大餐;
做菜的時候,記住先放醬油;醬油本身既能上色,又含有鹽的成分,所以還能調味;顏色夠了,味道不足,這個時候就再加鹽來調味;而對於醋來說,就是三者當中最容易變味的一種;所以要記住前後兩頭放;頭放醋加熱揮發,鎖味去腥;尾放高溫蒸發,只留醋香,沒有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