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煩惱,為何每天焦躁不安?
有沒有解藥,能解千愁?
有沒有良方,能化萬難?
思慮良久,應當是活在當下:
庸人不自擾、量力方可行、遇難不退縮。
1.世上無難事,庸人自擾之
我對憂愁最深刻的體會,大概是李清照詞裡面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短短四字,卻道破愁緒萬千。
李清照,人稱易安居士,其婚後雖與丈夫趙明誠夫妻恩愛,志趣相投,但因趙明誠公務繁忙,不能常伴左右,婚後孤單寂寞的李清照,只能將滿腔愁緒,寄託在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詞中。李清照之詞,雖讓很多人有共鳴,然而,李清照之愁,卻不過兒女情長罷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庸人自擾?
情之一字,痴者沉迷,智者淡然。若李清照選擇活在當下,把關注點放在作詞、養花、金石上,一個人的獨處時間也能過得很精彩。
莫為瑣事耗時光,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
2.量力而行,量入為出
人不可以沒有夢想,也不能隨意妄想。凡事量力而行,量入為出。
春秋時期,有一美女,名西施,擁有傾國傾城之貌。西施有心疾,哪怕犯病時手捂胸口,眉頭微皺,也能引人憐愛。同鄉的醜女東施效仿她的儀態,卻因貌醜不忍直視引人嘲笑。東施效顰人盡皆知,卻均是嘲笑東施不自量力。
當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時候,不僅要提升能力,更要調整目標。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因自幼喪父,因小時候孤兒寡母寄人籬下,故雖為劉邦後人,實與平民無異。年輕的劉秀行事低調,只想做個農民,但因緣際遇讓他當了開國皇帝,便也勵精圖治,成為一代賢帝。
當能力高於野心的時候,要及時調整目標,才不至蹉跎人生。
莫貪他人之長,活在當下,量力而行。
3.遇事不退縮,鐵杵磨成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滴水能穿石,鐵杵能磨針,而這一切的基礎,是遇事不退縮。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一抹五星紅旗艱難地在珠穆朗瑪峰上揚起,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是中國人征服了這條“死亡之路”。儘管西方人屢次質疑中國登山隊的戰績,但這次首創,為後人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珠峰登頂成功,歷經了千難萬阻。1957年11月,蘇聯提議蘇中聯合,共同登峰。1958年4月5日,周恩來總理批示“可以考慮來。”1958年夏天,中蘇雙方共同制定攀登珠峰計劃。1959年,蘇聯中途退出。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從珠峰北坡登頂。
從計劃到成功,每一次的障礙,中國登山隊都力排萬難,從不退縮。這支平均年齡不超過24歲的隊伍,交付了他們全部的意志力和犧牲精神。正是他們把握當下的每一次機會,遇事不退縮,才能創下壯舉。
莫畏前途艱險,活在當下,遇事不退縮。
庸人不自擾、量力方可行、遇難不退縮、活在當下,萬難皆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