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素問·髒氣法時論篇》
民以食為天,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調養十分重要。中醫食療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食物配方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膳的特點。
治療疾病,飲食為上,藥物次之。透過五穀、五果、五畜、 五菜的辨證應用,補養人體所需的精氣。人體的陰陽氣血會隨節氣寒暑變更而變化,根據節氣特點而配製與之相宜的藥膳食療,是中醫“天人相應”的思想體現。
《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秋季起於立秋,終於霜降,自然界呈現陽氣逐漸收斂,陰氣漸生長的特點,肺臟當令,燥氣所主。
飲食總體上宜少辛增酸,多食酸甘、質潤之品,以養津液、防秋燥,如百合、葡萄、梨、玉竹、沙參、木耳、芝麻、蓮藕、蜂蜜等。
初秋潤肺健脾
初秋時節,大部分地區氣溫仍高,熱而多雨,午後仍會有高溫暴曬,但早晚天氣有逐漸變涼爽的趨勢,總體來說暑氣未消,溼氣未盡,燥氣初顯。此時人體容易出現咳嗽、感冒、洩瀉等不適。飲食調理以平調肺脾,兼祛暑為原則。
蓮藕雙豆百合豬骨湯
食材:蓮藕250-500克,赤小豆30-50克,眉豆30-50克,豬脊骨400克,鮮百合1個,陳皮1瓣,蜜棗1枚,食鹽適量。
功效:祛溼,潤燥,清暑熱。
南北杏梨肉煲豬腱
食材:南杏仁12克(去皮),北杏仁9克(去皮、尖),雪梨1個,北沙參10克,蜜棗1枚,陳皮1瓣,豬腱肉350克,食鹽適量。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可用於調治溫燥所致乾咳、痰少、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
中秋滋陰潤燥
中秋前後,熱轉涼的交接時期,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燥氣明顯。燥邪最易傷津液,人體容易出現乾咳少痰、鼻咽乾燥、面板乾燥、大便乾結等不適。飲食調理以滋陰潤燥為原則。
海底椰無花果燉瘦肉
食材:海底椰10克,幹無花果5粒,北沙參5克,瘦肉100克,生薑1片,蜜棗1枚。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潤膚養顏的功效,防秋燥。
蓮子蓮藕水鴨湯
材料:蓮子20克,蓮藕2-3節,鮮百合1個,鴨半隻,陳皮1瓣,炒薏米20克,蜜棗1枚,生薑3片,食鹽適量。
功效:滋陰補虛,養心安神,可防治“秋乏”、“秋燥”。
椰子木瓜銀耳豬骨湯
材料:椰子1個,雞頭米30-50克(或芡實15克),蓮子15克(去芯),木瓜1個,豬骨400克,黃耳10克,紅棗3枚(去核),生薑2片,食鹽適量。
功效:補益肺氣,健脾固腎,滋養臟腑。適用於秋季日常飲用,可美容養顏。
深秋調補藥膳
深秋時節,天氣已涼,涼燥襲來,人體容易出現感冒、乾咳等不適。此時陽氣收斂在內,也是“貼秋膘”的時節,宜調養臟腑,滋陰潤燥,養心肝脾胃。飲食以溫潤甘養,輕補滋潤為原則。
猴頭菇椰子煲豬脊骨
食材:豬脊骨1斤,猴頭菇1朵,茯苓20,蓮子20克,芡實20,山藥30,北沙參20克,板栗(去殼去皮)1兩,蜜棗1枚
功效:清潤補虛,養顏護膚,健脾助運。適用於秋季平補。
淮山地黃栗子煲雞
材料:雞半隻(洗淨),淮山藥50克,熟地黃15克,板栗(去殼去皮)200克,紅棗(去核)若干,白茯苓15克,建蓮15克,芡實15克,陳皮1/8個。
功效:健脾胃,滋陰益氣。
石斛洋參燉烏雞
食材:烏雞250克,石斛2-3粒,西洋參5克,生薑1片,蜜棗1枚。
功效:益氣生津,養陰潤燥。適用於秋冬抗燥食用,能緩解面板乾燥、咽乾、月經量少等不適,滋補而不膩。
溫馨提示
1、以上湯水為2-3人份量,藥性平和,一般人群整個秋季皆可飲用,根據功效和適應症適當選用即可;
2、煲湯一般煲1.5小時左右,燉湯一般隔水清燉2小時左右。高尿酸、痛風人群建議少喝老火湯。■
【來源: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作者:治未病中心 彭玉瑩】